↑Whiplash,拋棄好萊塢式的甜美追夢路程,呈現滿滿的石頭路。

為了2015奧斯卡不可不看的佳作!在追夢類型的電影裡十分突出!導演兼編劇達米恩·查澤雷的第二部作品,片長106分鐘裡滿腔熱血,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改編劇本、男配角提名,《分歧者》麥爾斯·泰勒、《蜘蛛人三部曲》J·K·西蒙斯主演,被許多影評人評選為年度十大電影,滿滿的稱讚與爵士樂,還無法被說服進戲院嗎?

音樂學院的新生安德魯,想像巴迪.瑞奇一樣傳奇的鼓手,怎知加入爵士樂團不代表一切就此順利,導師的磨練與對完美的追求讓他開始崩解,不管是心裡還是生活,隨著鼓聲有起有落......

↑J·K·西蒙斯滿嘴髒話與惡魔下凡的形象深植人心,讓人以為他本來就是這種人。他的演技獲得不少獎項肯定,奧斯卡獎看來與他很有緣。

說到追夢類型的電影不勝枚舉,風格大同小異,大致上給人美好又能結交好朋友的印象,還能帶個男女朋友回家,很少會像《進擊的鼓手》那樣形單影隻,而且強調的情感還偏向家人,如果說白一點,跟以往逐夢過程大不相同,是我很喜歡的「渾蛋」類型,自私自大、承擔苦果、一無所有、執迷不悟......等等,《大國民》的肯恩就是這類型的典範,我也看膩了回首就有避風港的溫馨,比起來追求完美與成功的熱血,不願服輸又要承擔孤獨,這般成為渾蛋的過程需要莫大的勇氣舉動,常人絕不會想嘗試,畢竟人際關係不連絡就會覺得落寞,對渾蛋來說如此便無法成為「唯一」了。

↑麥爾斯·泰勒有些呆滯的臉還滿適合男主角的氣質,爆發起來才有衝突感。

每每以為「天啊,又要回歸甜美追夢模式了」,下一段的情節總是可以來個大轉彎,也在宣示《進擊的鼓手》不是等閒之輩,在劇情結構上與以往的路線做了極大的區別,我想這也是劇本被注目的極大原因之一,加上角色髒話滿點,非常不雅與難笑不過也成功達到了效果,髒話內容我無法認同,不過確實寫得很有創意,那一大串的內容真得是髒得很有力,J·K·西蒙斯的角色只要不罵就是讓人坐立難安,不知道會發生甚麼事。

↑對於愛情,夢想的道路上似乎都會遇到,而且是每部片,希望有部能以同志出發,以不一樣的方向發展。

鏡頭想呈現一種煩悶焦躁的感覺,至少我個人是這麼覺得,緩慢的推軌與場面調度給了難耐不安的氣氛,而靜頭轉換時間則跟鼓聲一樣富有節奏感,越來越短的鏡頭排在一起讓人不繃緊神經也難,專心一志的盯著螢幕,剪接將這個氛圍完美呈現在觀眾眼前,用看的就能達到心理效果,剪輯也有獲得奧斯卡提名。劇情編排大起大落,有的事件不加以解釋,有的背景交代快速,而且分布在影片不同的部份,想知道全部得看到後面才知曉,不用因為甚麼都不知道而煩躁,後頭都會解釋,片長不長,所以比較沒耐心的人不必擔心鋪陳太多。

↑發生了甚麼事呢?甚麼都是突如其來但有跡可尋,電影都是如此。

我很喜歡這部電影的氣氛與心理壓力的呈現,折磨到死不方休的精神讓人透不過氣,壓力跟主角一樣越看越大。不過也是如此最後才有解放的感覺,而且打爵士鼓與吹奏樂器的靜頭多,但視角不斷變換看起來也不枯燥乏味,加上我最喜歡的「渾蛋」特質,看起來傷感卻滿腔熱血,追求夢想的挫折絕不是與情人朋友吵架,達不到完美的追求給自己的壓力才是無窮無盡,這時要放棄的便是一些與夢想無關的事物,這樣或許比較輕鬆,當達到渾蛋境界,不順眼的東西多了,衝突接著上演,一層層的考驗越來越精采。

最終目標不是贏得比賽或超越甚麼,而是樹立一個新的傳奇,這麼自大的目標,拼起來才更遠大也更熱血。

↑最後獻給想成為傳奇的人,預祝奧斯卡成績亮眼。(2015年第87屆奧斯卡於美國2月22日頒獎)

很推薦這一部,我很喜歡這麼特別的電影,對於追求夢想的路程有不同的呈現,痛苦又難耐的氛圍讓人目不轉睛,再次強調為了奧斯卡一定得看這部片,今年必看之一,打破音樂電影的溫暖與溫馨,給人不同感受。

爛番茄評分95%,觀眾部份96%,叫好又叫座。

 

推薦度9.5/10(一起感受那鼓聲背後的澎湃,不看嗎?)

(圖片來源:Yahoo電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