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1

 

仁荷打從心底地為達佈著想,再再顯示她的成熟與善解人意。即使是媽媽,仁荷心中判斷是非的那把尺,上頭依然有清晰的刻度,仁荷對是非對錯與公平正義的分明,也讓皮諾丘患者更有成為一名真正的記者的風範。

 

整集滿滿賺人熱淚的兄弟戲,哥哥奇載明真的好愛弟弟,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為了弟弟著想,希望他與成為殺人犯的自己保持距離,以崔達佈的名字理直氣壯地活下去。記得弟弟小時後的喜好,兩人共同經歷的過去,不自覺地看待眼前的崔達布為過去的奇河明,那個永遠長不大的小不點。

這讓我聯想到罹患阿滋海默症的人,患者們在患病後漸漸遺失關於近期人事物的記憶,腦中的時間回到了過去,一直很納悶為什麼患者的記憶總是回到過去?又為什麼是那段時期?

對奇載明來說,即使再怎麼對崔達佈好,他所熟悉的弟弟其實還是過去的奇河明,他只能相信崔達佈如同他所知道的奇河明一樣,對是非善惡的分辨與應對方式。舉報者的考驗,其實是場賭注,事實證明奇河明還是奇河明,雖然晚了一點,他還是奇河明。

 

 

EP12

 

媒體的剪輯,可以讓一個人成為惡魔,也可以塑造出一個英雄。其實,我們一直以為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主導者是人民或是政府,但其實,真正牽動所有社會及國家演變的,是媒體。這幾年來,透過電視、廣播、報章雜誌與網路傳播,公眾人物短時間內一個個修練成佛成為神,然後,一瞬間又能變成全民公敵、千古罪人。媒體擁有輿論發言的優先權,這個權力將一個話題、是非判斷與價值牽著鼻子走,快速造神後再滅神,速度之快常常令我們這些被迫吸收資訊的人都差點跟不上腳步。臺灣的教育並不教導學子主動思考,我們也習慣性單純地接受知識與訊息,思考,往往是夜深人靜時陷入沉思後的自我答辯。所以,我們往往被牽著鼻子走而不自知,傻呼呼地跟著社會輿論起舞還自以為聰明,有多少人會實際去挖掘更多背景、探究動機、再三推理,對一個簡單的輿論做加倍的研究功課?

 

這兩集下來,深深覺得二碩的眼淚是水龍頭,哭戲演技能這麼渾然天成的男演員真是少之又少。一般哭戲給人的感覺是悲情而毫無希望的,但不知道為什麼,二碩讓崔達佈與奇河明的眼淚不單是眼淚,恰到好處的情緒擴張在整個表情中,可以感受到他的悲傷、他的掙扎、他的傷痛,但是,也可以感受到一種強烈地想從悲傷中掙脫的情緒;簡單來說,他的眼淚雖然悲傷但不悲觀,隱隱約約透露出積極的感覺。這樣的眼淚,讓我想起【學校2013】的高南舜與【聽見你的聲音】的朴修夏,二碩真的有種魅力,對我而言,或許可以稱為魔力了。

 

【聽見你的聲音】梗真是太無限了,車律師都出現了,依然傻裡傻氣的樣子。特地安插一個辯護律師的角色,除了企圖玩壞【聽音】的梗之外(誤),一個律師的角色被刻意地強調了,看來哥哥奇載明的殺人罪可能會有從輕處置的機會,不曉得是否會有與辯護相關的場景?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