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星"戰役第一階段主要針對的不是殲滅巳陷入包圍的德軍第六集團軍,而是包圍圈外的敵軍。如果″土星"戰役順利實施並獲成功,將大大拉開包圍圈內外敵軍之間的距離,這將使德軍從外突破包圍圈和從內突出包圍圈的成功希望更加渺茫。蘇軍計劃在1942年12月10日發動"土星"戰役,如果能按計劃發動的話,恐怕曼施坦因就沒有實施″冬季風暴"計劃的機會了。然而,歷史畢竟不是按計劃發展的。由於蘇軍參戰的兩個方面軍(西南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在戰役開始前需要進行大規模的人員和物資補充,糟糕的運輸線和惡劣的氣候使這種補充無法在12月10日之前完成,因此只好把戰役開始的時間推遲到了16日。這就給了曼施坦因一個先下手的機會。12月12日,曼施坦因開始了″冬季風暴"作戰行動,他老謀深算,出手不凡,兩個肩負著救援使命的戰役集團,選擇蘇軍防線的薄弱地段,強力突擊。蘇軍統帥部和前線部隊對此舉雖然不是全無察覺,但也多少有些措手不及。鑒於形勢的驟然變化,蘇軍統帥部及時修訂了"土星戰役計劃。

修訂後的作戰計劃改名為"小土星",與"土星"計劃相比,"小土星"要明確.具體得多,或者說胃口小了許多。並非原計劃的戰略思想有什麼錯,而是曼施坦因的″冬季風暴"刮向剛剛形成的包圍圈時,蘇聯人猛然發現,這道藩籬遠不是各處都經得住風吹浪打的。


我們首先來簡單看下蘇軍的「土星行動」是一個怎樣的計劃,蘇軍最高統帥部最初的戰略構想是,在「天王星」行動取得勝利後,發起更加龐大的「土星行動」,將德軍逐出東頓涅茨地區,並困住殲滅高加索的德軍。蘇軍將投入整個西南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一部(第6集團軍),從頓河、奇爾河一線向西南推進,最終奪取羅斯托夫和另外幾個重要的交通中心,從而切斷了仍在高加索山區作戰的德軍A集團軍群的後勤補給和撤退路線,形成可以更大的包圍圈。

但是南翼的形勢並沒有完全按照蘇軍最高統帥部所計劃的那樣發展,首先就是「天王星」行動難以迅速結束,蘇軍一開始認為在斯大林格勒僅僅包圍了9萬德軍,如此頓河方面軍和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可以迅速的殲滅這個包圍圈加入到後續的進攻行動中。但是實際情況是蘇軍包圍了整整30萬軸心國軍隊,頓河方面軍和斯大林格勒方面軍不得不抽調大部分兵力用於封鎖和消滅德軍第6集團軍,這佔用了蘇軍整整7個集團軍,近38萬人。

不僅如此,德軍也開始集結戰役預備隊,準備解救被包圍的第6集團軍,奇爾河一線德軍距離斯大林格勒包圍圈只有幾十公里,蘇軍必須向這裡投入兵力阻止德軍的解圍行動。也就是說對於南翼蘇軍來說,相比於之前的發起「土星」行動這一個戰略任務,他們又多增加了兩個,一個是殲滅包圍圈裡的德軍第6集團軍,一個就是擊敗德軍的解圍部隊。這兩個任務在蘇軍最高統帥部的最初計劃中是不曾考慮到的,而且這兩個任務的緊迫性非常高。顯然以蘇軍現有的兵力無力同時完成這三個宏大的目標,蘇軍必須做出選擇。

從對蘇軍近衛第2集團軍的任務安排上就可以看出蘇軍在這三個戰略任務上的左右猶豫,這個集團軍是南翼蘇軍中實力位居第二的強大集團軍。首先該集團軍在12月初被當做「土星」行動的主要發展勝利的力量;隨著蘇軍無力消滅包圍圈內的德軍第6集團軍,蘇軍又將近衛第2集團軍從「土星」行動中調離,加入到殲滅第6集團軍的行動中;但是沒過幾天,德軍的第4裝甲集團軍發起了解圍行動,蘇軍被迫再次抽調近衛第2集團軍前往阻止德軍的救援行動。

「土星行動」在失去了近衛第2集團軍這支重要攻擊部隊後,其規模已經縮小許多,目標不再是圍殲整個南翼德軍,佔領羅斯托夫,而是挫敗德軍的救援企圖,成為一個戰役性計劃。也就是說,蘇軍放棄了實施更大規模的進攻作戰,轉而決定先全力消滅包圍圈裡的30萬軸心國軍隊。


1942年11月19日蘇三個方面軍發起天王星行動,23日在卡拉奇附近的蘇維埃城西南方面軍和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會師,合圍斯大林格勒地域的德軍。此時蘇軍領導層認為合圍的德軍不過8.5-9萬,希望以7-8天的時間殲滅該敵,再投入下一階段的行動,即土星行動。土星行動是如何規劃的呢?

戈爾多夫的沃羅涅日方面軍以所轄近衛第1集團軍發起主攻,突破頓河中游義大利第8集團軍的防禦後,向南推進並佔領米列羅沃,切斷沃羅涅日—羅斯托夫鐵路線。同時瓦圖京的西南方面軍以近衛第3集團軍正面進攻奇爾河防線的霍利特集團軍級集群,向西在米列羅沃地域與近衛第1集團軍會合。這一階段完成後,兩個集團軍一起沿米列羅沃—羅斯托夫鐵路線向南直取羅斯托夫。當霍利特集團軍級集群退至塔辛斯卡亞—莫洛索夫斯基—斯大林格勒鐵路一線時,葉廖緬科的斯大林格勒方面軍以其第5坦克集團軍沿頓河向羅斯托夫突擊,力爭與從西北而來的蘇軍在羅斯托夫會師,由此德頓河集團軍群和A集團軍群將被分割合圍。

此計劃原定12月6日發動,但11月24-30日蘇軍未能全殲包圍圈中的德第6集團軍,還查清被圍德軍不下20萬人。造成的後果是蘇軍既要分兵圍殲第6集團軍又要防備德軍的解圍行動,由此蘇軍騰不出兵力轉入休整,且後勤補給缺乏,自身極度困頓被迫推遲。12月12日霍特第 57裝甲軍從科捷利尼科沃出發的解圍行動讓蘇第51集團軍步步後撤,迫使蘇軍在此方向相繼投入第5突擊集團軍、第57集團軍、近衛第2集團軍來阻擋它與第6集團軍實現會合。華西列夫斯基放棄規模宏達的土星行動,以沃羅涅日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16日進攻義大利第8集團軍和德霍利特集團軍級集群防線,直接迂迴奇爾河防線德軍後方,即小土星行動。


土星計劃是蘇聯在斯大林格勒周圍發動的反攻,將納粹及其軸心國盟友趕出高加索和俄羅斯南部,進入烏克蘭。這次行動的一個鮮為人知的方面是它的空襲,多達900架飛機之間發生了激烈的戰鬥。

1942年12月16日,在烏拉諾斯行動(在斯大林格勒包圍德國第六軍的行動)成功後,紅軍開始了大規模反攻,試圖改變戰略平衡。蘇聯最高司令部集結了36個師,人數約為425000人,5000多門大炮和迫擊炮,1000多輛坦克和400多架不同級別的飛機進行攻擊。

他們的對手是第八義大利軍隊和第三羅馬尼亞軍隊,以及由陸軍元帥埃里希·馮·曼斯坦因指揮的德國軍隊。作戰區內的27個軸心國師約有459000名士兵、6000多門大炮和迫擊炮、約600輛坦克和500架飛機。軸心國部隊也有優勢,那就是在兩條25公里深的防線後防守嚴密。

儘管敵人的數量優勢和縱深防禦,紅軍在兩個星期內設法突破了前線340公里,摧毀了敵人的11個師,最終到達了曼斯坦因的集團軍群的後方。由於蘇聯空軍的有效使用,這次行動在很大程度上證明是成功的。到1942年12月30日,蘇聯軍隊俘獲了60000名軸心國士兵、近2000門炮、176輛坦克和370架敵機。作為這次行動的結果,德國解放困在斯大林格勒口袋裡的軍隊的目標成了一個失敗的目標。

到了1943年春天,從1941年的災難性損失中得到補充,並受到斯大林格勒戰役勝利的鼓舞,蘇聯空軍加強了在東部戰線挑戰軸心國空中優勢的努力。這包括庫班河南部的一系列重大空戰。這場持續於1943年4月至6月的空襲成為高加索戰役的轉折點。空軍希望利用其數量優勢和傳統戰術優勢,計劃在將注意力轉向地面支援任務之前迅速摧毀當地的紅色空軍力量。

軸心國部隊由大約1200架飛機組成,其中包括空軍的主力BF-109和FW-190戰鬥機以及He-111、Ju-87轟炸機和Ju-88多用途戰鬥機,與蘇聯和租借的紅色空軍飛機的各種集合相匹配,包括LaGG-3、La-5、Yak-1B、Yak-7、P-39 、P - 40E 和英國噴火 MK.V戰鬥機以及Pe-2、伊爾-2。

在俄羅斯史學中,庫班上空的空襲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發生在1943年4月17日至24日,在克拉斯諾達爾地區的邁斯卡科。德國國防軍在德國空軍的大力支援下,試圖摧毀進攻中的蘇聯第18軍。由200架戰鬥機支援的450架德國轟炸機在空中遇到了500架蘇聯飛機,100架蘇聯轟炸機被部署用於地面支援任務。在戰鬥過程中,德國空軍設法保持了地區空中優勢,但蘇聯空軍阻止他們實現阻止和摧毀蘇聯地面進攻的主要目標。

運動的第二階段於4月28日在克萊姆斯卡婭村開始。在最初的三個小時里,德國航空力量進行了1500多架次的飛行,試圖中斷正在進行的蘇聯地面進攻。蘇聯空軍第二天作出回應,對軸心國部隊進行了379架次的飛行。持續到5月份的激烈空戰導致雙方損失了數十架飛機,蘇聯軍隊在本月中旬繼續向村莊周圍10公里的深度推進。蘇聯對戰鬥機航空的有效使用迫使德國空軍轟炸機爬升到3000 - 5000米執行任務,這大大降低了它們的準確性和總體效能。

最後一個階段,從5月26日開始,一直持續到6月7日,在基夫斯卡婭和摩爾達夫斯卡婭村附近發生激烈戰鬥,軸心國持續的空中優勢威脅到蘇聯的前進路線。儘管如此,德國空軍在蘇聯空軍部隊的猛烈抵抗下未能阻止紅軍的進攻,這削弱了其地區空中優勢,並導致了1943年夏季全戰區空中優勢的喪失。

英國情報部門後來得出結論,1943年蘇聯對德國空軍行動的壓力越來越大,導致德國空軍疲憊不堪,德國空軍不可能在其他地方進行重大行動。最終,在三個月的庫班行動中,紅色空軍損失了大約750架飛機,同時摧毀了大約1100架敵機。

1941年6月納粹德國突然入侵的最具毀滅性的後果之一是德國空軍成功地迅速摧毀了地面上的數千架蘇聯飛機。1943年5月6日至8日,蘇聯空軍決定回敬德軍,發動攻擊,幫助它在東線的中部和南部獲得並保持空中優勢。

隨著蘇聯情報部門已經意識到德國坦克計劃對庫爾斯克突出部發動進攻,削減至少部分軸心國空中支援的行動對蘇聯最高司令部來說變得至關重要。

5月6日上午,434架蘇聯飛機同時襲擊了17個敵方機場,摧毀了近200架地面飛機和另外21架在敵方控制區上空的空戰飛機。蘇聯飛機於當天下午3點返回,用372架飛機擊中了20個敵人機場。第二天早上,進行了第三次襲擊,目標是22個機場。隨後,德國空軍被迫將其剩餘的大部分飛機轉移到後方和備用機場,並對其進行精心偽裝。

由於這次行動,德國空軍損失了500多架飛機,而紅色空軍損失了122架飛機。這次行動被認為是成功的,並成為未來任務的基礎。這次行動成功地對廣大地區實施了協同打擊,這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教訓,蘇聯指揮官稍後將試圖效仿。

機場襲擊有助於在庫爾斯克戰役之前暫時削弱納粹空軍力量,庫爾斯克戰役中,2150多架蘇聯戰鬥機和轟炸機與2050架德國空軍飛機對峙。在那場可怕的戰役中,從7月5日到8月23日,紅色空軍損失了1600多架飛機,但在此過程中摧毀了大約1696架空軍飛機。

在西方和俄羅斯的許多史學著作中,東德的蘇德空戰經常被地面上的巨大鬥爭和德國空軍在西線與西方盟國的空戰所掩蓋。從1944年年中開始,尤其是1945年,德國空軍損失缺乏完整的、可核實的檔案數據,這導致了學者們對軸心國損失,包括戰區損失的大量辯論。

俄羅斯歷史學家奧列格·斯米什洛夫稱,二戰期間,德國空軍在東線共損失了52850架飛機,佔德國兩條戰線共損失85650架飛機的61 %。同期蘇聯損失的飛機估計為106400架,其中46100架在戰鬥中損失,60300架在非戰鬥環境中損失。此外,雖然蘇聯空軍在戰爭期間損失了大約48000名空軍人員,包括28193名飛行員,但德國在這兩條戰線上的損失估計在27000 - 66000人之間。

德國、美國和其他西方歷史學家提供了與蘇聯和俄羅斯的估計截然不同的死亡和損失統計數據。然而,儘管關於這些數字的辯論幾乎肯定會繼續,但大圖景早已清晰可見:蘇聯軸心國在東部戰線上的激烈空戰與整個偉大衛國戰爭的規模相匹配,有助於使這場戰爭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大、最可怕的軍事對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