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導彈事業發展的早期,由於技術的限制,也由於人們對導彈傾注了過高的期望,由此產生了很多奇形怪狀的導彈。其中法國的SS/AS系列多用途導彈,就是典型的代表作。這種脫胎於步兵反坦克導彈的武器,先後發展出直升機空射反坦克型,直升機空射反艦型,快艇使用的反艦型,成爲陸地打坦克,海上打軍艦的全能型選手。

世界上最早的反坦克導彈應該追溯到二戰末期納粹德國研製的X-7"小紅帽",它採用目視瞄準、有線制導技術,1944年9月才研製開始研製,但面世後還未來得及投入使用,納粹德國就戰敗投降了。戰後,法國借鑑了以德國小紅帽導彈爲基礎的瑞士“眼鏡蛇”反坦克導彈技術。研製了SS-10步兵反坦克導彈和SS-11直升機空射反坦克導彈,主要用於步兵、車輛或者直升飛機反坦克。

世界第一種海陸空三棲導彈:陸地打坦克,海上打軍艦!

該彈在五十年代的年生產量高達6000枚,到1963年停產時共計生產了3.5萬枚。當時每套SS-10導彈的發射系統售價1000美元,而單枚導彈價格爲750美元。法國隨後又發展了SS-12導彈,提高了射程和戰鬥部威力。

第一代反坦克導彈系統的主要特徵是控制系統均爲手動,SS-10/11/12導彈也不例外,導彈射手使用瞄準具瞄準目標的同時還要手動控制導彈,目測導彈飛行彈道與目標的方位誤差,用控制手柄手動發送控制指令,並通過導線傳輸給導彈,直到導彈最終命中目標。

1950年代的人們對於導彈有一種面對情人般的癡迷,他們總想着用導彈統治整個戰場,因而賦予導彈很多毫不相關的功能。法國人也是,1956年,法國提出要在SS-12反坦克導彈基礎上搞一種反艦導彈。於是AS-12型反艦導彈誕生了,這是法國航宇公司在上世紀50年代研發的一種直升機使用的小型反艦導彈,1960年開始裝備部隊,射程7公里。

SS-12與AS-12其實是同一型號,差別在於選擇不同的發射平臺:SS 代表地對地導彈;而 AS 代表空對地/艦導彈。AS-12導彈裝備海軍輕型直升機、小型戰鬥艦艇和地面發射架,主要打擊小型水面艦艇,當然也可以用於打擊加固地面工事,其戰鬥部威力相當於當時 127毫米岸防炮的威力。

世界第一種海陸空三棲導彈:陸地打坦克,海上打軍艦!

AS-12導彈發射以後,尾部的曳光管會發出強光,便於射手跟蹤。

該導彈是歐洲第一代輕型直升機載反艦導彈,由於使用目視瞄準、有線傳輸制導,這種制導體制很接近中國的紅箭-73反坦克導彈,需要操作手通過瞄準鏡瞄準目標,然後通過手柄控制導彈飛行。AS-12導彈的操作十分複雜,這種系統的最大缺點是對射手的要求比較高,操作手需要藉助訓練模擬器進行長期艱苦的訓練,並具有豐富的發射經驗和心理素質。

在空中晃動的直升機上,要想手動控制導彈飛行,十分困難,飛行中的導彈難以穩定控制,難以在作戰環境下準確命中目標,射手需要小心輕柔地控制手柄,並保證導彈距離目標有5秒飛行時間的距離上,有效控制導彈開始俯衝,直至最後擊中目標。所以AS-12導彈的命中率極其低下,射100枚大約能命中十幾枚。此外該導彈安裝有一個半穿甲戰鬥部,其彈頭配備的延時引信可靠性極低,經常有失效啞彈的情況。

世界第一種海陸空三棲導彈:陸地打坦克,海上打軍艦!

1966年,法國將SS-12導彈安裝到了一艘高速巡邏艇上,這艘小炮艇搖身一變,成爲一種導彈艇。從此開始熱賣,由於導彈系統的價格比較便宜,再加上改裝工作量比較小,這種小型反艦導彈很受一些沿海小國的歡迎,於是出售給利比亞、埃塞俄比亞、突尼斯等十幾個國家。而空射型的AS-12導彈在國際軍火市場上銷路也不錯,除了法國自用以外,英國、德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的海軍都有采購。受到該導彈設計思想的影響,英國和挪威也分別研製了海賊鷗和企鵝反艦導彈,共同點就是都適用於直升機掛載、主要用來打擊輕型水面艦艇。

橫行國際市場的SS-12/AS-12導彈,性能、價格、維護性等所有的地方都很完美,只有一個缺點,就是作戰表現不佳。這種導彈服役以後,一直沒有實戰,直到26年後的馬島戰爭才得以一展身手。1982年4月2日,英國海軍在馬島附近襲擊了一艘阿根廷潛水艇,發生了直升機和潛艇之間的反坦克導彈大戰,英國直升機和阿根廷潛艇互射反坦克導彈。英國直升機發射了9枚AS-12導彈,只擊傷了一名阿根廷水兵的大腿。成爲AS-12反艦導彈的唯一戰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