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眾所周知,並非所有客戶都是潛在或意向客戶,只有彼此供需相匹配時,你才有機會拿下他們。需求調研是外貿業務員銷售中的重要一環,不容忽視。在深知產品質量、工藝、創新等方面之外,更重要的是了解客戶真實需求。

開發信問題的癥結一般在於比較平淡乏味,甚至不能清晰說清意圖。比如客戶為何要跟我合作?客戶為何要相信我?接下來想讓客戶怎麼做?究其原因是因為沒做好調研客戶需求的功課。

在實際運用中有以下幾種幾個方法可了解客戶需求:

一、調查客戶網站

1) 「About US」欄目,可了解該公司的文化,比如注重質量、服務、經營哲學等。 指不定是某地最XXX的公司。

2)公司性質:從內容上去判斷客戶公司的性質和規模,是否批發商/大小零售商/網店。

3)產品和定位:通過查看客戶產品的類別和目標地位,可判斷對方是否是你的目標客戶。如果是,進一步調研客戶哪款產品銷量高。

4) 用戶反饋信息:在客戶評論欄目,仔細閱讀跟自己產品相關的評論,就能獲取目前該客戶的供應商存在什麼潛在問題,以及產品應從哪個角度著手會更能打動客戶。若在開發信中提及重點和細節,哪個客戶不喜歡?

5)若對方無熱銷產品,可製作一個適合他們的產品PPT,說明你為何要推薦這個產品。主要內容包括消費客戶群體,產品質量和特色、銷售模式大對比、前景……

二、查找相關分析報告

如果客戶規模較大,一般會公布年報。年報需仔細研究,即可基本了解客戶當前的經營狀況,正在面臨如何遇到的挑戰和機遇,即你就知道他們正在關注什麼了。

三、查看行業報告

網上搜索相關的Market Report,最好把免費的executive summary(經營綜合報告)閱讀下,就會對一個行業的增長率、產品分布、渠道結構等有一個較好的把握。這對於你和客戶的交談會十分有利!用到一些 Business Jagon(行話),你會迅速得到認可。贏得一個人親近的最好的方式是什麼?就是磁場相惜,語言舉止都頗為相似,這叫意氣相投。

四、了解客戶的業務特點

如果是開發大的零售商,一定要清楚他們的業務是如何經營的,不同部分是如何分工的,多了解其傳奇傳記等。

五、設身處地

永遠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若是零售商的,我應該對供應商哪些方面比較關注呢?若是批發商,中間環節我又會關注哪些呢?若是小網點,又會怎樣?多問問自己,從客戶的實際情況出發,將會極大程度的引起顧客的共鳴,獲取交易。

以下是找客戶的幾個誤區:

一、相關度很重要

務必擦亮眼睛用軟體在網上搜的行業資訊,有些資訊並不是這個行業的,即便是這個行業的,人家未必就做你的產品。容易導致回復率低,同時客戶收到不相關的信息會投訴,你的郵箱地址會放在雲端的黑名單,影響你給其他的客戶郵件,很可能直接被屏蔽或者轉進垃圾箱。

二、由於各種因素影響,一般小零售店的客戶並不想從中國直接進口。你去開發,回復率也不高。他們更多的是考慮費用,海運、港口費、運輸費用和倉儲費用,以及批量數是否划算。最重要的是風險問題,若到中國進口,花銷大,成本高,則風險相應增大。

如果你非要開發這個渠道,首先是做好調研解決客戶顧慮。比如配送方面,在海外找個倉庫,然後研究市場,選擇合適的庫存。這是大工程,好比把你的工廠向供應鏈的前端拓展,跑去做批發商的業務了。意味著你與批發商客戶直接競爭,甚至給零售商的價格與其他競爭對手相差不大,不會多賺錢,說不定累死。

三、大小不分,越大越好?

【問題】若天上掉下鈔票,一張1000元,十張100元,一百張10元,一千張1元。一群人在揀,你會揀什麼?

【回答】我專揀那一張1000元的。1元要揀太久,不一定揀得多。

【分析】

有些業務員一如既往地找大客戶,瞧不起小客戶。這是錯誤的想法!比如找了一個大客戶,人家的要求和期望高,反問自身能否允諾成功。

客戶不是越大越好,是越匹配越好。規模不同的採購商對於供應商的要求也是不一樣。業務員要清楚客戶要求,看自己是否匹配。如果不匹配,等於是熱臉擦人家冷屁股,吃力不討好。還不如去開發其他合適的客戶,你說,是么?

來源:貿友團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