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677字,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

  600歲的故宮越來越火了,“文創”也越玩越大。4月2日,故宮將對“紫禁城裏過大年”展覽展出的天燈、萬壽燈複製品進行公益拍賣,這件被稱爲是“故宮最大文創”的天燈、萬壽燈複製品的拍賣捐贈工作也將交由北京故宮文物保護基金會(以下簡稱“故宮基金會”)負責,所得善款將全部用於貧困地區的教育和文化事業。那麼,這場備受矚目的拍賣背後究竟是誰在推動?而誰又將會成爲天燈、萬壽燈的新主人?消失百年之後,再次出現在世人面前的它們如何被神還原?

  乾清宮前丹墀上的萬壽燈和丹陛下的天燈

  01

  幕後推手,

  故宮基金會到底有多神祕?

  相比盛名在外的故宮,故宮基金會則顯得低調了許多。如果說天燈和萬壽燈的拍賣意味着故宮經營思路的轉變,那麼而當年設立故宮基金會時,又何嘗不是故宮的一次突破。

  公開資料顯示,故宮基金會成立於2010年10月,是由故宮博物院發起,由王石、萬捷、劉長樂、寧高寧、馬化騰、陳啓宗、陳東昇、馮侖八位企業家以自然人或企業法人身份參與的獨立運營組織,發起資金爲1600萬,屬於非公募基金會。其宗旨是維護故宮藏品和建築,爲故宮學術研究和公衆服務提供支持,並擴大故宮在國際國內的影響力。2017年被北京市民政局認定爲慈善組織。

  在談及故宮基金會成立的初衷時,北京故宮文物保護基金會祕書長馮乃恩曾表示,“基金會在運作項目的過程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資金,但故宮基金會的主要目的並非於此,而是希望搭建起與外界溝通、交流,以促進文物故宮發展的平臺。”

  根據故宮2017年發佈的數據顯示,故宮館藏文物達180萬餘件,故宮在文物保護方面所支出的費用多達3億元。儘管故宮年門票收入已超7億,但對於實行預算制度的故宮來說,門票收入都需要全額上繳國庫。只有經過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的逐級批覆後才能投入故宮文物保護項目的使用。而這對於故宮龐大的館藏文物維護費用來說,不過是“杯水車薪”。

  故宮基金會成立後,制定了詳細的管理運作細則,並按照基金會的標準模式,通過理事會管理以及項目專家委員會的運作,保證基金會的資金確實用於故宮文物保護事業當中去。爲了保證基金會的公正性,故宮基金還通過公開年度財務請獨立的審計機構進行審計,向社會公開審計的情況等方式吸引社會監督。針對此次拍賣的細節,北京商報記者第一時間聯繫到故宮基金會方面,截至發稿對方未給予迴應。

  02

  龐然大物,

  誰會是那個最後的買家?

  而對於如此大體積的兩對復原品,拍下後放哪兒、如何保存,也成了不小的難題。究竟是什麼樣的買家,才能夠拍下這兩對“御用”燈籠,也成了網友關注的焦點。

  在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看來:“私人企業家的可能性會大一些,吸引他購買的原因可能一是出於喜歡文物收藏,二是投資升值的角度,三是考慮到購買天燈可能產生的廣告效果。”

  “很多有文化情懷的企業和人士已經來打聽了。”此前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表示,近年來,故宮的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獲得諸多機構和人士的慷慨捐資。爲支持國家扶貧工作,以博物館文化創新能力反哺貧困地區,故宮決定舉辦此次公益拍賣。“拍賣公司已經表示不收取佣金。除了天燈和萬壽燈,還有幾對復原宮燈也會拍賣。”

  北京市社科院首都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沈望舒表示,如今的企業紛紛涉足慈善,再加上故宮這個超級大“IP”,這次天燈、萬壽燈的拍賣必定很有市場。“向慈善靠攏,是社會責任感的體現,也是一種風尚。作爲傳統文化企業的巨頭,故宮投身公益,起到了引領作用。”

  復原後的萬壽燈(局部)

  03

  八千人鑄造,

  這盞燈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民間過年有掛燈籠的習俗,皇家也不例外。只是相比於民間,皇宮裏的燈籠掛的更多更氣派。清代宮廷沿明代舊制,春節前後要在乾清宮丹陛上下各立一對天燈和萬壽燈。從立到撤,前前後後要使用8000多人力。按《國朝宮史》記載,每年臘月二十四安設天燈、萬壽燈。天燈至次年二月初三撤出,萬壽燈至正月十八撤出。

  如此大陣仗打造出來的天燈和萬壽燈,究竟有什麼不一樣?答案很簡單,可以說就是純“刷臉”。在當時,天燈、萬壽燈主要是用於裝飾,其造型和裝飾格外精美繁複。從細節上來看,燈樓即頂部的亭子,不同年份式樣不同。乾隆朝以前是彩漆六角重檐亭,最遲在嘉慶十三年以後是金罩漆圓形攢尖重檐亭。

  現在在乾清宮丹陛上的萬壽燈座是六面體,與六角形燈樓呼應。燈樓內部安裝六扇仙人風扇,這六扇仙人可以轉動,像走馬燈;燈樓下部有刻着雲紋的半圓託,上面是八叉蹲龍,龍口內有環,可挑起燈聯;蹲龍上對應有八仙人。燈聯正反兩面均有文字,共十六幅,主要講述歌舞昇平、吉慶祥瑞等內容。爲防止燈聯隨風飄動,還設有墜風甜瓜式銅鼓,每聯一鼓;爲穩固整個燈杆,下面有四根戧木、四個古銅回回銅墜。除了要掛燈聯,萬壽燈還要掛上成串的花燈。

  而樹立在丹陛下的天燈,也是源於我國民間舊時習俗:春節前後在高處懸掛燈盞。燈火徹夜通明,故謂之“天燈”。從清代內務府文獻中可知,除乾清宮、皇極殿外,毓慶宮、建福宮、養性殿等處均豎有天燈。

  不同往昔的是,179後的今天,在“刷完臉”後,天燈、萬壽燈多了一個更有意義的使命——被進行公益拍賣,所得善款全部用於貧困地區的教育和文化事業。單霽翔表示,故宮只會拍賣這一組天燈萬壽燈復原品。這意味着,雖然此次拍賣的天燈、萬壽燈是復原品,但在市面上仍將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04

  消失百年,

  能否100%神還原?

  天燈(圖1)、萬壽燈(圖2)手繪示意圖

  在今年1月開始的春節“賀歲迎祥——紫禁城裏過大年”展覽上,故宮博物院展出近900件(套)文物,恢復了往日皇宮過年的裝飾、活動,爲觀衆呈現一個充滿年味的紫禁城。一度封存於盒子裏的1400盞宮燈被精心修復,懸掛在宮內。其中最引人關注的,還數在乾清宮丹陛下高高豎起的“天燈”和“萬壽燈”各一對,這也是迄今爲止故宮最大的一組文創產品。

  據單霽翔介紹,復原品天燈、萬壽燈由故宮博物院下屬企業北京故宮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資承擔復原製作和搭建工作。豎起天燈、萬壽燈的設想,早在去年3月,故宮博物院決定在2019年春節前後舉辦新年賀歲的展覽時就提出了。復原工作可謂困難重重,如何複製歷史,實現100%神還原,成了最令工作人員頭疼的事情。

  在消失了179年後,與天燈、萬壽燈相關的文物早已分散各處,無跡可尋。故宮研究人員在文獻中查出了它們的使用方式、歷史沿革,乃至各部分的詳細尺寸,更在各個庫房中找到了燈身模型、燈聯小樣,以及燈杆原件。燈柱上的龍紋,都是由工匠採用中國傳統鍛銅工藝,用皮錘手工鍛造的,力求最大限度地復原每一處細節。

  當然也有一些變通。比如萬壽燈的4根戧木,原長二丈六尺二寸,也就是8.348米。爲給觀衆留下更多參觀空間,故宮進行了一定比例的縮短,調小了支立角度,併成功將它們復原出來,重新樹立在乾清宮的臺基上下,讓康乾盛世的過年景象又重新出現在今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