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名字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是一顆璀璨的明珠,一顆耀眼的明星。筆者欣賞李清照的才情,羨慕她那段至真至純兩情相悅的愛情,也對她後半生的坎坷和不幸深深地感到遺憾。今天,我就來細數一下李清照的愛情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李清照出生於一個愛好文學的士大夫家庭,她的父親李格非是進士出身,蘇軾的學生,官至提點刑獄、禮部員外郎。李父藏書很多,又工於詩詞,小李清照受家庭氛圍的熏陶,加上天資聰穎,從小就才情過人。有語稱其「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

少女時代的李清照跟隨父親生活在大宋京都汴梁,優越的出身使她見多識廣,還有京都的富貴繁華,無一不激發著少年李清照的創作熱情。頗具天賦的李清照開始在詞壇上有嶄露頭角,也正是這個時候,李清照寫出了被後世廣為傳誦的《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少女的翩翩才情,柔情似水卻又意境悠揚,這首詞一經問世,便轟動整個京師。李清照的盛名從此在宋代文學史上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其委婉的性情,大氣的情懷,倍受人們推崇。

18歲那年,情竇初開的李清照嫁給了與父親政見不合的宰相趙挺之第三子趙明誠,那年趙明誠21歲。史稱趙明誠性喜收蓄前代石刻,為太學生,後以父蔭入仕。他們的姻緣似乎上天早有註定,據說趙20歲那年,有一天和李清照的堂兄李迥共游相國寺,期間偶遇一曼妙少女,李迥走近一看原來是自己的堂妹,就對雙方做了介紹。而此時趙明誠的心裡已經起了波瀾,因為之前他早已拜讀過李清照的詞,並對其傾慕不已,今日一見更是鍾情。於是趙回家就讓父親到李家提親,一段美好姻緣就此促成。

婚後兩個人珠聯璧合,相敬如賓,過了一段相當甜蜜恩愛的日子。但是趙明誠身處官場,未免要因公務夫妻兩地分居。當丈夫婚後「負笈遠遊」時,李清照不舍難耐,飽嘗相思之苦,寫下了著名的《醉花陰》寄予丈夫: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一個小女子對丈夫無盡的思念,秋閨寂寞與閨人惆悵,躍然紙上。當趙明誠收到妻子這樣的一封書信後,嘆為觀止,反覆嚼讀,終自愧弗如。然而他並不服氣,將自己悶在屋裡,誰也不見,拼了命創作出五十首詞,拿予友人鑒賞。結果友人說了一句:「這五十首詞全不如這三句: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趙明誠喜歡收藏研究金石玉器,李清照也愛好金石玉器,兩個人志趣相投,惺惺相惜。身邊有這麼一個才情超群,又溫柔體貼的妻子,自然是心滿意足,兩個人的美滿婚姻一度傳為佳話。

然而亂世之中,美滿的婚姻也是風雨飄搖,不堪一擊。後來由於政治站隊不同,李清照的父親被罷官時,自己的公公大權在握卻沒有施以援手,可想而知當時李清照內心所受的煎熬。

後來,丈夫趙明誠又外出領兵,兩人長期分割隔兩地,顛沛流離的愛情,寫不盡的相思,道不盡的苦楚。

1129年,趙明誠在病逝,李清照成了寡婦,那年她才46歲!一向恩愛相知的丈夫離她而去,李清照頓時覺得人生無比的失落。正在此時,與李清照夫婦有交情的小官張汝舟湊了上來,以照顧生活博得李清照的好感,並不顧李清照比自己大很多歲的事實,托媒向李清照求婚。生性浪漫的李清照被張汝舟的花言巧語和表面工作蒙蔽了雙眼,需要情感寄託的李清照並沒有看清對方的嘴臉。

李清照和張汝舟成婚後不久,張汝舟就原形畢露,向李清照討要趙明誠收藏的古玩字畫。原來他與李清照結合併不是為了什麼感情,而是看中了趙明誠收藏的珍寶。李清照直言相告除了少量書畫字帖,其他的貴重物品都已經遺失。張汝舟不相信,對李清照拳腳相加,以暴力逼迫李清照交出"寶物"。當時李清照將包括《趙氏神妙帖》《金石錄》等極為珍貴的書帖收藏在密室里,任憑張汝舟如何威逼利誘,都不說出收藏地點。

張汝舟無奈,只能將李清照關在家裡,以虐待折磨來達到強佔趙家珍貴財物的目的。李清照此時才看清了張汝舟的醜惡嘴臉,於是冒著坐3年牢獄的風險,以賄賂考官之罪將張汝舟告上了官府。

經過官府查核,舉報屬實,張汝舟被撤職併流放邊疆,他們的婚姻關係也一併解除。但是這場妻子告發丈夫的官司李清照雖然打贏了,卻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根據宋律,妻子控告丈夫,不論輸贏與否,都要接受監禁3年的懲罰。雖然李清照是當時的文化名流,也不能破這個例,被投入了府大獄。綦崇禮時任翰林學士,是宋高宗趙構的親信,他受趙、李兩家人的委託,向宋高宗說情,高宗就將李清照給特赦了。李清照一共在監獄裡只蹲了9天,就重新獲得了自由。出獄後,李清照曾作《上內翰綦公啟》一書,以示對綦崇禮的感謝。

李清照和張汝舟離婚後,安心在家鑽研金石學問,直到1155年去世,終年73歲。至此,一代才女過完了顛沛流離的一生,經歷過花前月下的美好愛情,走過美滿的婚姻,也遭遇過渣男的欺騙和蹂躪,最終一個人孤獨終老。斯人已逝,她的愛情故事已隨風而去,只留下一聲嘆息,但她意境優美的詩詞作品卻歷久彌新,在文學長河中熠熠生輝。


浪漫李清照,羨煞世間人!

如果論愛情和婚姻的完美,那麼古代排名第一的非李易安莫屬!

她的故事多見於一些野史雜誌之中,不足為信。那麼可信程度相當高的反而是她自己的詩詞和散文《金石錄後序》《打馬圖序》等。

首先說她的性格,歷代女性詩人,其詩詞大抵為婉約之作(國破家亡時例外)。唯獨李易安有洒脫豪邁之風,還不失清新細膩,而且有一種很強的獨立意識。這種獨立並不依附於男人而存在。這一點千古以來女性詩人之中,唯有易安。

從這個線索反向推斷,李易安從小生活在一個極度開明的環境當中。她的父親對其極為寵溺,並沒有把它雕刻成那種千篇一律的後宅女子。反而給了李易安自由的成長空間,寫詩,喝酒,賭博,全隨她喜歡!個性張揚,靈性十足,所以,李易安從小就與眾不同。她的魅力不僅是容易,更是那種卓然的氣質。也就是說,李易安,是鮮活的女子!

如果說李易安和趙明誠經歷過花前月下的戀愛階段,或許不大現實。但老天偏偏就這麼如願,讓李易安嫁了一個如意郎君。而這個如意郎君也是千古唯有。

為什麼小可如此抬高趙明誠呢,一切線索都在《金石錄後序》里,隨隨便便地,小可就找到了十條證據!

第一條證據

「趙、李族寒,素貧儉,每朔望謁告出,質衣,取半千錢,步入相國寺,市碑文果實歸,相對展玩咀嚼,自謂葛天氏之民也。」這一句交待出了幾個線索,首先,婚後他們夫妻兩人的生活並不寬裕,但他們不在乎,這一點頗有古人之風。交待出一個事實,

他們三觀相合。

然後趙明誠為了業餘愛好(碑文古藉),甚至要典當衣物,而李易安也不以為意,甚至樂在其中。這又交待出一個事實。

他們情趣相投。

倒數第二句「相對展玩咀嚼」重要的是「相對」二字,這表明了他們夫妻在藝術地位上的平等,也就是說,趙明誠以平等的眼光去對待妻子。這交待出一個事實。

他尊重李易安。

倒數第一句「自謂葛天氏之民也」,交待出了他們非常喜歡並且享受這種研究學問的生活,哪怕簡單,哪怕貧寒,也樂在其中。這交待出又一個事實。

他們享受婚姻及生活。

第二條證據

「後二年,出仕宦,便有飯蔬衣綀,窮遐方絕域,盡天下古文奇字之志。」簡言之,就是趙明誠做了官,有了微薄的收入,然後兩人竟然不想著改善生活,反而還要節衣縮食,搜遍天下。唉!難道看不出李易安是多麼尊重和認同老公么?

比相互尊重更重要的,是相互認同,他們做到了!

第三條證據

「嘗記崇寧間,有人持徐熙《牡丹圖》…夫婦相向惋悵者數日。」因為沒有錢,所以錯過了牡丹圖,一個「相向惋悵」為我們描述了一個迷人而溫馨的畫面。

他們相互安慰

第四條證據

「每獲一書,即同共勘校,整集簽題。」是的,關鍵在於「同共」二字,這不僅是丈夫對妻子的信任,更是對妻子學問的認同,以純粹平等的姿態的研究學問。李易安不僅是妻子,也是朋友,也是同事,也是老師。古代如此相敬如賓的,我沒有發現第二個。

他們相互認同。

第五條證據

「余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葉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後。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矣!」這是讓納蘭容若都眼紅的恩愛,以至於寫到自己的詞里。一年多年過去了,小可現在每讀到這一段文字,都眼紅不已,再讀最後一句「甘心老是鄉矣」,眼淚好玄沒有出來!

夫妻雅趣是浪漫更浪漫的事情!

第六條證據

「故雖處憂患困窮,而志不屈。」,不屈二字,倍顯二人風骨!

他們,有所不為!

第七條證據

「於是几案羅列,枕席枕藉,意會心謀,目往神授,樂在聲色狗馬之上。」意會心謀,目往神授,這是比李義山「心有靈犀一點通」更高的境界,而且這種境界不是戀愛,而是婚姻生活,教人如何不羨煞?

他們默契爆表!

第八條證據

「從眾。必不得已,先棄輜重,次衣被,次書冊捲軸,次古器;獨所謂宗器者,可自負抱,與身俱存亡,勿忘之」,這是趙明誠對李易安的託付,在趙明誠的眼裡,最重要的就是這一生的心血,這個時候,李易安是忠誠的戰友!這是對李易安品德最大的肯定!

他們以命相托!

第九條證據

再嫁張汝舟之事,小可認為是真的,因為一個女人帶著那麼多文玩是很危險的,而且確實發生過小偷盜取,李易安懸賞索求之事。但這都不是長久之計。李易安,為了保護前夫的心血,甘心受世人指責,世人嘲諷,世人誨罵再嫁他人。這哪裡是勇氣,分明是悲壯!

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

第十條證據

上面僅僅是一篇散文里的部分,而詞作顯然比散文來得還要浪漫,常見的且不必說,我們說一說不常見的

「綉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這分明是和趙明誠耳鬢廝磨,溫存萬種。

「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這個誰說沒有暗示兩個人的濃情蜜意呢?否則如何會用那些旖旎的辭彙?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這是他們夫妻兩人出去壓馬路,看到賣花人,買了一枝花,然後李易安調逗趙明誠。敢愛敢恨敢秀,人間奇女子也!

「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笑語檀郎:今夜紗廚枕簟涼。」這一首絕對是情色電影,卻毫無淫穢之意,能把夫妻之事寫得如此唯美,誰敢說他們不恩愛?

不要說什麼晚年孤獨,清冷凄涼,一個古代女人,一生能有這麼一個真正美滿的婚姻,碾壓了前前後後的所有。才華,相貌,情趣,愛好,品性,信任,德操,尊重,浪漫,溫存,繕綣,忠誠,託付,實現了絕對意義上的平等。除了錢鍾書和楊絳以外,還有什麼人敢在他們面前秀恩愛呢?

李清照,此生無憾!


李清照在18歲嫁給了21歲的趙明誠,倆人琴瑟和鳴,浪漫高雅,志趣相投,感情融洽,互相鼓勵,說說笑笑,無比浪漫,李清照在與趙明誠甜蜜期間,創造了不少經典之作。

後因相隔兩地,感情變淡,最後趙明誠病死,李清照離井別鄉改嫁他人,誰知遇人不淑,最後: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相識。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