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演員》三十好幾的女演員該如何應對觀眾的「見異思遷」?

來自專欄廣告植入研究

楊蓉委屈控訴市場對年輕女演員刻薄,好多人開始對這些「大齡」女演員們感到委屈,其實,我更替市場委屈!《我就是演員》第三期楊蓉女士說自己三十大幾還要維持少女人設,因為怕被市場拋棄,另一個曾經演過甄嬛傳的女演員說自己生完孩子沒有戲拍了…

還有上一期的某某也是同樣的擔心和抱怨,市場對女演員太刻薄了,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一 那些認為市場太嚴苛的女演員們都是哪些人有哪些作品?

青春年少姿色好接到過換誰都能演的差不離的角色,角色討喜成就演員,火了,就認為是自己的能力,全然不顧運氣,反而還要更多垂憐。

二 市場對女演員真的太嚴苛嗎?

事實上我認為市場對年輕貌美女演員的機會空間在縮短是行業健康的標誌,現在這個現象也是行業轉向更加成熟的體現,套用一個是時髦的詞叫文娛行業新常態。

市場為什麼不再對流量寬鬆,因為觀眾已經怨聲載道,不想再被侮辱智商;

市場為何對年輕女演員不再寬容,自然也是因為前了群眾基礎,開始有人不喜歡看鶯鶯燕燕,喜歡看的話語權缺失了。

國內情況如此,非東亞文化圈呢?

我們可以重點關注最近熱映的幾步大IP電影的女性角色:

碟中諜 女主 歷任身材變化

荷槍實彈VS事業線

今年上映的碟中諜6女主已經荷槍實彈,1996年上映的第一部碟中諜女主還在露著事業線。

復仇者聯盟 女性角色變化

初代蜘蛛俠女主

以及

雖是一句玩笑話,但也能看出國際大電影項目已經不再消費女性所謂豐乳肥臀的角色符號了,而是專註角色本身,這是國外性別平權運動的鬥爭結果也是當下妥協的政治正確。

內化到國內文化圈層,女性意識的崛起伴隨田園女權的瘋狂撕咬以及標誌性鬥爭成果METOO的爆發被半官方(某德藝雙馨主持人事件外)放到檯面來討論這些都是值得注意的現象,這一系列事件中男性群體都沒有聲音出來,話語權的缺失可見一斑。

正是因為在公共事件討論中缺乏話語權或者主動放棄,導致在文化娛樂事件中也沒有男性樣本可被統計。

造成這一系列現象的有男性話語缺席更有當代女演員對自我認知、市場定位的缺失,所以三十幾歲女演員的矯情怪不得市場還是要自己消化。

三 那麼,如何消化

【自己】萬年不變的道理就是打鐵還需自己硬,磨練演技,走出自己的舒適圈,那些三十好幾還在維持少女人設的,與其擔心被市場遺忘不如讓市場重新認識你去發現更大的市場。趕緊的吧。北電中戲上戲的學生如韭菜連綿不斷長起來。

說到磨練演技,很多年輕女演員認為扮丑扮窮扮土就相當於蓋戳演技了,趙薇在《親愛的》中的表現能被大家認可演技炸裂,另一位女星在戲中假離婚被迫騎牛上訪卻並沒有獲得同樣的認可。同樣的,近期前後腳上映的兩部親情電影《找到你》和《寶貝兒》馬伊琍和楊冪的演技大家也可以做個橫向比較。

【行業】相信我,熟女市場一定會起來的,而且就在這兩年了。外部原因,限韓令就要解除了,看看韓國電視劇市場這兩年熱播內容都啥方向。

金秘書為何這樣

能伸張正義也會撩漢的《漢謨拉比小姐》

內部原因,城市化不僅能帶來顯性的物質豐盈,精神的充足也在每一個個體上顯現,快手抖音等短視頻的風靡就是得益於每一個蘇醒的自我意識表達,被壓制發聲千百年的女性群體在這種過程中會更加重視自我聲音的表達,這種聲音投射到文娛內容上,就是對自身可代入角色的支持,從呆萌可愛的戀愛少女(顯然內容市場正在度過這個時期的黃金階段)到構建自己事業護城河與男性在社會廝殺競爭的從容熟女,可鹽可甜。

一個演員從被熱捧到涼涼也就須臾時刻,就像時尚潮流潮起潮落。留心觀察你會發現,每一年的潮流款總是會跟前幾年類似,經濟有周期,時尚也有,娛樂市場依然,在各種暗流涌動中,一個演員能做的就是,找好定位,順應周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