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食症的你,是否已經把最初的飢餓感都弄丟了呢?只會機械化進食!!

來自專欄暴食症專刊:暴食症調理和預防30 人贊了文章

諮詢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暴食症文芳老師

一個來自義大利佛羅倫薩的研究團隊通過一系列研究表明,訓練人們辨識飢餓,有助於提高胰島素敏感度和降低體重指數。

他們訓練人們通過關注自身的主觀飢餓體驗來預測低血糖出現的時間。

他們的研究方法有兩個獨特之處。首先,訓練的重點是辨別最初的飢餓感和忍受飢餓產生的不適癥狀。

第二,糖尿病衛教人員所熟知的生物反饋法被用來訓練人們弄清以上二者的區別,用血糖測計儀來進行血糖監控 (注意,這些人沒有糖尿病或葡萄糖不耐症。)

一開始,人們學會在剛感覺到餓或不舒服時測量自己的血糖含量。接著,如果葡萄糖含量低於85毫克/分升,人們就要記住此時的生理感受並開始進食(注意,85毫克/分升的血糖含量來自以前的研究結果,它代表體內穩態控制的上限。)

如果果糖含量高於"毫克分升,研究對象就要延遲進食,然後被要求等待餓感自然出,在進一步糖測量之前至少要等待1小時.

另外兩個使用了這種最初飢餓辨認法的研究也顯示,接受過這種方法訓練的人的胰島素敏感度和肥胖情況都比沒經訓練的人好。當體內的胰島素活性減弱,便出現與慢性健康問題有關的「胰島素抗性」。

這個研究團隊得出的結論是,恢復和確認飢餓,並訓練人們識別最初的飢餓,有助於預防和治療糖尿病、肥胖及相關失調 。

總結:現在很多患上暴食症的朋友,根本不是因為"最初的飢餓感"去進食,而是機械化進食,也許自己並不餓,但是就是嘴巴想吃,並且變得不再挑食,你有這樣的感覺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