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1978-2016美國酒店客房供給增長分布情況

  (邁點網訊 Beverly編譯)回顧過去30多年來,不斷變化的消費者需求推動了面向中低檔市場的高品質酒店的穩步增長。從數據表現可以看出,1978年至2006年,美國高端和豪華中端酒店的客房供給量占所有酒店客房總數的近60%(見圖1),但品牌創新主要集中在價格較高的奢華和超高端酒店。然而,最近的趨勢表明,隨著住宿公司尋求進一步擴大其品牌組合,人們越來越重視重新定義價格適中或較低的酒店的體驗。

  部分原因出於人口結構的變化,消費者偏好近年來轉向更真實、注重體驗和獨特的旅遊產品。現在的消費者通過社交媒體平台(如Snapchat、Instagram、Facebook和Twitter)分享他們獨特的旅遊體驗,以「社交流通」的形式獲得價值。由於需要捕捉不斷變化的消費者偏好並保持品牌組合多樣化,各大酒店公司開始引入更高價位的生活方式酒店的概念,試圖將酒店打造為時尚、酷炫、最重要的是獨一無二的品牌。軟品牌則是這一概念的最新延伸,軟品牌不像傳統品牌一樣有統一的標準和要求,是單體酒店與大型酒店掛鉤的商業引擎。軟品牌酒店能夠滿足多代旅行者的喜好,然而,截至2017年6月,軟品牌酒店仍只佔美國酒店客房總供應量的2%多一點(見圖2)。

  圖2:美國軟品牌酒店僅占客房總供應量的2%

  圖3:低價連鎖酒店RevPAR增長指數高於高價酒店

生活方式酒店的概念已經向下蔓延到價格較低的酒店。住宿公司開始越來越多地嘗試新的「專註服務」的酒店概念或更新現有的品牌。在某些情況下,住宿公司採用了高價生活方式和軟品牌酒店所採用的策略。這些酒店旨在調整設施組合,以此來吸引越來越挑剔的消費群體,提供真實的本地體驗和多樣化的選擇。雖然這一趨勢可能還處於起步階段,但多家大型酒店公司已經宣布推出新的有限服務品牌,具有時尚的DNA(例如Moxy,Tru by Hilton和IHG最近宣布的?Avid中檔品牌),力求複製生活方式和軟品牌酒店的成功。自2007年以來,低價連鎖酒店RevPAR增長指數均高於高價酒店品牌(見圖3)。其中高價指的是奢華酒店、超高端和高端連鎖酒店,低價指的是豪華中端、中端和經濟型連鎖酒店,2007年RevPAR增長指數為100。

  圖4:低價酒店RevPAR較為穩定,從近幾年開始高於高價酒店(點擊查看大圖)

  消費者並不是唯一積極響應的人。機構投資者也表示出謹慎樂觀的態度,認為目前的增長周期將會持續下去,投資者越來越多地選擇投資低價酒店。雖然低價酒店可能在周期上升階段的RevPAR增長有限,但其下滑趨勢沒有高價酒店那麼明顯(見圖4)。RevPAR的穩定性和更高的利潤率,是許多投資者平台關注的重點。

  低價酒店領域有望繼續創新,適應不斷變化的消費者需求。目前的趨勢表明,Z世代旅行者的喜好與千禧一代接近,這將有可能成為低價酒店的持續創新和增長的動力,但總體而言,當前的環境表明人們對低價酒店的期望值並不是很高。

  (作者系普華永道amesMacKenzie,本文由邁點網編譯自hotelmanagement,原題《Lower-priced hotels are redefined, see high demand》)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