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成功學3 LP教練技術是不是精神傳銷

來自專欄纏論運用6 人贊了文章

之前知乎一個用戶諮詢關於女朋友被姐姐拉去上LP初級課的擔憂。於是就有了這篇文章。

教練技術

LP教練技術,據說緣起自美國,是針對戰後士兵心理康復治療的一套技術,傳到中國來之後一時間風靡全國,遍地開花。時間上看算是成功學的一個變種,針對的是小微企業家的心理問題。這一塊也恰巧是中國中產的陣痛,在日益物慾化的時代,精神貧瘠、信仰缺失,被環境與時代推著走的企業家很少會去找專業的註冊心理醫生諮詢,這就給了教練技術一個口子。

那麼哪些人是教練技術的受眾呢?從調查數據來看,教練技術的對象和成功學的市場定位是高度重疊的。「低學歷」「沒背景」「低文化」「家庭不幸福」「原生家庭傷害」「小微企業主」,從這些標籤不難看出,學員群體畫像是從底層剛剛破階晉陞中產的焦慮中小企業主,他們面臨的問題一般都是:孩子教育問題、員工問題、企業發展瓶頸,以及個人成長矛盾。愛學習是人類的天性,但是這些問題卻不僅僅是當下的企業家獨有的問題,也可以說是社會的問題。

課程設計

世上文章一大抄,教練技術也是融合了NLP,smart目標管理,時間管理,企業拓展等多項內容的大雜燴。這裡面的環節既有戶外拓展(上高山),也有團隊建設(手拉手感召),更有NLP催眠技術和感情勒索的技巧運用。

從一開始被朋友感召初次了解教練技術,到填寫功課表,再到安排時間來進課。這背後都是一套自冾的課程設計,不做廣告全靠轉介紹這是針對加強學員與介紹者關係的鏈接(bonding)的特色營銷,在LP系統里這對關係是EOMO(義母)與海星的關係。在簽到場的儀式感,到濃濃的義工助教氛圍,都是在營造一個場域——一個特有的文化場域。江湖上流傳著一句切口:一起扛過槍,下過鄉,蹲過牢的才是真兄弟。那麼如何在短短几天時間裡(初級課)讓一群人認可並接受一個既有的文化氛圍就是核心。從專屬的語言措辭,到打破常規的行事規則,都是為了達成這一個目標。最接近的同類組織大概就是美國的兄弟會了。從入會的篩選(只接受轉介紹),到入會選拔(受辱、受刑),再到成為其中一員,又開始進行新的下一輪選拔,到最後的一輩子鏈接。其中最著名的應該就屬耶魯的骷髏會了,布希等人就公開承認過自己的兄弟會身份,並且以此為榮。值得一提的是華爾街也特別照顧自己兄弟會的成員,一個兄弟會會員的內部推薦抵得上半個常春藤的文憑也就不為怪了。

在這樣的封閉環境中,打破一個人的固有意識、乃至習慣都是可能的,但是也是有期限的。通過烏合之眾與情感勒索的結合,在極度疲倦的狀態下一舉打破學員的最後一道心理防線,讓學員重生並接受新的自我是課程的目的所在。療效是傳播的基石,分享是裂變的前提。整個教練技術能生根發展,另一半的功勞來自於商業模式的設計。

商業模式

一個好的商業模式必須具備自冾的商業邏輯,可持續發展性,以及超額利潤的特點。舉兩個不做廣告的產品案例,一個是麥肯錫,一個是毒品。前者靠自己服務與專業性,後者靠自身的產品特性來完成營銷。教練技術則靠「認同感」來完成營銷,不做廣告,只能通過轉介紹來參與聽起來好像消減了產品的推廣面,實際卻是用深度換取廣度。殺熟不是新鮮事,每個進客的學員都需要通過感召來或許分數,而分數是最終畢業的唯一考核標準。而在上課的你,當下只會有三種狀態:a.認可教練技術並願意分享 b.持懷疑態度 c.抵觸,實際中這個比例大概是7:2:1,原因就是文化屬性。一個玩越野的人更容易結識其他的越野發燒友,一個人的朋友圈一般都有該圈子(階層)的固有屬性。這就是教練技術營銷的關鍵,用精準的轉介紹代替了費用高效果弱的廣而告之,而且避免了法律風險(傳銷與直銷牌照缺失),有了第一步以後,在課程中的你面臨著幾重風險,一重是被趕下車(強行勸退),一重是自願下車(傷及介紹人關係)。通過這種篩選模式,最後留下來的必然是對這套體系絕對認同的人,這樣就更利於引入下一項機制—義工系統。除了關鍵的教練之外,80%的員工都是教練技術畢業或者正在進客的學員,這一項機制大幅消減了傳統培訓機構的人員成本。而最終的殺招,則是畢業考核,也就是感召業績。一個學員從初級到中級,再到高級,每一個環節都有不同的感召業績考核,而每一個學員都不是單一存在的,從進客的一刻起,你就和你的介紹人(EOMO),死黨(原則是異性),團隊(小組),海星(被感召對象)產生了聯繫。這更像是傳銷、直銷體系里的「保甲連坐」與「龐氏騙局」。

LP未來

人的裂變是迅速的,正如同我朝的某次社會實驗一樣,人是否可以繞過環境來直接解決人與環境的這對矛盾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一旦開始裂變之後,就會出現能量失衡。而權力一旦落到了不法之徒手上,就必然發生濫用。這也就是各種LP平台融資、性侵屢絕不止的根本原因。

教練技術已經背馳,下一次變革會在什麼方向上改革呢?在中國的土壤上,成功學總會以不同的面孔一次又一次的登上歷史的舞台,從不缺席。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