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描寫美食的「文學老饕」中,蔡瀾先生屬於當代居世美食家最高段位。

先從字意解釋。文學是用文字表現事物;老饕,貪吃無厭的吃貨;文學老饕,能把自己吃過的美食和感受寫下來,讓看到文字的人也能分享。

再說蔡瀾先生為什麼會是當下最高段位的文學老饕,就拿蔡瀾先生與歷史有名吃貨相比較。歷史留名的吃貨很多,就挑我喜歡的兩位吧,蘇東坡和袁枚。

先說蘇東坡,「老饕」一詞就是他老先生的首創。蘇東坡一生,才情絕世招妒陷,波瀾起伏終不改,人生危難多磨礪,終為天下留美名。一生三起三落,四次被貶官發配。一次貶官發配黃州發明了東坡肉,寫下了《豬肉頌》;一次被貶官發配嶺南中發明了美食羊蠍子,寫下了千古流芳的《老饕賦》。單就美食領域的成就貢獻,遠比蔡瀾燦爛許多。

再說袁枚,文學成就就不說了,與當時的大文豪紀曉嵐齊名,號稱「南袁北紀」,美食修養也是無與倫比,除了蘇東坡。他寫的《隨園食單》,不僅是我國飲食文化的重要文獻,還是世界公認的廚藝經典,更是業者必讀。

蔡瀾先生和他倆有著很多相似之處,都好吃,才華橫溢,還都愛寫下來。也是時間關係吧,當代人的細節還多有流傳,比起前兩位大神,蔡瀾的事迹就豐富細膩了許多,挑幾個經典片段:

  1. 不同於蘇東坡親自操刀搞發明,和袁枚一樣只吃不做,哪有好吃的必須要吃到,不懼千山萬水。他老先生的「死前必吃清單」,讓吃貨的嘴臉暴露無遺,文學價值直逼《老饕賦》。
  2. 凡是蔡瀾吃過的飯店,都被奉為財神,張掛著他的來店吃飯照片,就差一炷香供著,生意因而大好。
  3. 蔡瀾寫的美食文字不騷不火,清淡自然,就像嘮叨的吃貨老人家在自言自語,但是能讓你從字裡行間聞出菜香,饞涎欲滴還漲知識。他寫美食文字沒訣竅,都在半夜肚子餓得咕咕叫時寫,所以看了很想吃到。
  4. 他有很多鐵粉,跟粉絲互動很博喜愛,老頑童形象直逼周伯通。譬如他不管在哪家飯店吃飯,都不當面做好不好的評價,免得引爭議,但是粉絲都一清二楚,哪裡的好吃,哪裡的一般,哪裡的難吃。原來他對粉絲有交代:「看我吃得很開心,就是好吃。如果沒笑臉,就是不好吃,如果似笑非笑,那就不知道好吃不好吃了。」
  5. 蔡瀾有錢又實在,到哪都不吃霸王餐,全自己掏錢買單。

蔡瀾先生是當今社會活得最值的人,沒有之一。任性、逍遙,能遭遇到的所有行業都有盡興玩過,一輩子都在孔子的「隨心所欲不逾矩」人生巔峰中,可是,孔子指的是修行到七十歲才會到的境界哎。


我覺得蔡瀾是個奇才,是個有性情的美食家,有「食神」美稱,段位很高。

蔡瀾,1941年8月18日出生於新加坡(今天是他76歲生日哦,祝蔡先生生日快樂!),祖籍廣東潮州,曾長期在香港邵氏電影公司做電影監製,後進軍商界,是個資深美食家。他曾與金庸、黃沾、倪匡並稱為「香港四大才子」。

是不是才子我不知道,但蔡瀾在美食方面絕對很高造詣,加之香港本身就是東西方美食的窗口,各國美食飯店都有,蔡瀾還走遍了世界各地,有資格寫世界美食。他出版的各種著作超過200本,其中一多半是美食方面的。

蔡瀾行走江湖,與形形色色的人交接揖讓,筆耕之際,常留下前輩、同儕、稔友乃至萍水過客的剪影,寫遍了市井凡人的悲歡、絕世異人的傳奇。蔡瀾是寫人的高手,文字典雅、流麗,寥寥幾筆,即能傳神,似寫意人物畫,走的是傳統筆記的路子。行間浸出他對紅塵生活中人性的體悟,超脫通達,咀嚼之後,猶有餘味。

金庸評價他說:「蔡瀾見識廣博,琴棋書畫、酒色財氣、吃喝嫖賭、文學電影,什麼都懂。於電影、詩詞、書法、金石、飲食之道,更可說是第一流的通達。」倪匡評價他:「雖魏晉風流,猶有不及。」

最近,三聯書店給他出版了「蔡瀾自選集」12本:《花笑春風》《烹宰為樂》《青樓夢好》及《霜鬢何妨》《一曲薰風》《散發弄舟》《夜雨賞荷》《陶情濃夢》《一縷余香》《孤寺老僧》《幽谷聽泉》《紅燭羅帳》,是蔡瀾作品的集大成和精華之作。

蔡瀾還是個真性情之人,說到這裡,我想起許知遠的電視欄目《十三邀》里採訪蔡瀾的故事,蔡瀾14歲就初嘗禁果,坦言自己有幾十個女朋友。許知遠追問蔡瀾到底有多少個女朋友,蔡瀾答起碼每年一個吧。許知遠問蔡先生父親那一代「讀聖賢書所為何事」,蔡瀾答曰「老兄你想得太多了」,「吃吃喝喝就是最好的平衡」,「我付出了這麼多,理應吃一頓好的嘛」。一句話就消解掉許知遠的所有家國情仇。

怎樣做一風流體面人?蔡瀾說這是從他要買最貴的器材、穿最好的衣服開始的,他開始做生意。按他的理解,「生意」就是無中生有、活生生的意思,而「奸商」則是「商量好再奸你嘛」,「沒有拿槍指著你啊」,所以這是個很自由很民主的過程。所以他賺錢賺得心安理得,絲毫沒有那些知識分子的扭扭捏捏。「這個過程是很過癮的」,蔡瀾說賺錢會上癮的。

蔡瀾熱愛美食、熱愛女人,按照傳統的說法,你也可能是他是個「老色鬼」。但我覺得這就是從本質上熱愛生活的表現,這種真性情比那種假模假式的道德啊、高尚啊真實可愛多了。


蔡瀾是頂級老饕,毫無疑問。

蔡瀾寫飲食的文字,前前後後也看了十幾本,之所以服氣他為頂級,有這麼幾個原因。

一是他吃了幾十年,他見識過的很多東西,現在已經沒有了。比如他寫到很早之前在韓國,海女現撈鮑魚,烤熟後撕肉給他吃,他吃飽喝足還要躺在海女的膝枕上睡個午覺,這種體驗現在是無論如何也找不到的了。他不說,恐怕很多人會不知道。

二是他外語很好,在日本留學多年,又在新加坡居住多年,英、日、法語都很好,可以立足廣東,吃遍亞、歐,還能知其所以然,這樣的條件很難得,一般人是不具備的。比如他寫過在法國吃田雞腿,各家店水平怎樣,恕我視野狹窄,蔡瀾似乎是我見到最早寫這一題目的。

三是他人脈極廣,又有錢,可以組團去吃,有些東西非如此是吃不到的。他寫到帶團去吃榴槤,從C13、山貓王開始試,看到哪顆就開哪顆,再如寫和金庸夫婦去日本吃拉麵。這樣的飲食體驗也是難以複製的。

樂於吃、有的吃、還會吃,這樣的人很少,蔡瀾又具備一些他人不具備的條件,所以說他頂級應該沒有問題。當然他也有缺點,多少看過一些飲食上的資料後,大概能看出他的哪些文字不是「吃」出來的,是「查」出來的,所以到現場去,別人請他吃,他什麼都說不出來,只好打哈哈,因為他也忘了。太好色,做美食節目一定要搭配美女,搞不清究竟是要幹嘛,又愛罵人,但對金庸和倪匡卻惟命是從,不服別人就服此二人。但人無完人,飲食文字,不能把蔡瀾忘了。


蔡先生是個好的美食作家。

是個成功的商人,圈錢一點都不臉紅的那種。

他的厲害之處在於人脈太廣名聲大才氣足,但是對於他的美食認知我長大以後就不怎麼敢恭維了...

他推薦的很多東西都是那些個被無數人誇了一萬遍的東西,或者是利益相關的。

他淘寶店的東西我不知道各位吃過沒,不能說不好吃,但真的對不起價格,打對摺都對不起。

我覺得淘寶食品嘛,差點就算了。

他推薦的店啊光顧的啊題字的啊,水準有浮動或者個人口味有差異我也都能接受。

蔡先生在深圳自己開的兩家店,我本來抱著極大的期待值,去了之後真的是一言難盡。

越南粉味道一般,很一般,溢價挺高但不算離譜。

他那個點心店啊,自創的還湊合,正常的蝦餃啊燒賣啊,我不能說難吃,但是真的不好吃,可能真的是我吃的這麼多連鎖店裡面最差勁的一個。跟我同行的朋友反應更大,嚼了兩口吐出來了(當然我沒認為難吃到這個地步,但他確實是吐出來了)。

總而言之,讀讀他寫的文章就行了,真說美食,我覺得這老頭子不靠譜(當然您要我跟蔡先生比是沒法比的)。


蔡瀾先生這等人物,按世俗標準,是屬於最難被歸類的那種人。單單「文學老饕」四字,肯定牢籠他不得。現今對他的所有定位,幾乎都是錯位。

他之難被歸類,不是因學問博涵,更不是幹了啥驚天動地的大事業,而是緣在身份複雜,經歷斑駁。他到底是怎樣一個人,是何種志業,又該如何評價,似乎都明晰,又都是一團混沌,難以名狀。 要準確說他,似乎不難,但無了無休。

他真是俗諺所謂「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那種人,一輩子瞎玩,但玩出了花樣,但玩出了境地,但玩出了水準,也玩出了很成功很優渥的人生。這功夫,滾滾紅塵中,幾人能夠?這是一種大自在。前輩西門慶官人差不多也這麼玩,可遠沒他的智慧,只會玩完嗝屁玩死。

是以,那麼多人對蔡瀾先生痴痴作高山仰止狀,我從來不相信他們這些紅男綠女,是真只喜歡人家的「文學老饕」與「老饕文學」。


關於他的錯位有太多。比如,在如今大眾媒體中,蔡瀾長期和和金庸、黃霑、倪匡三位,並稱香港四大才子。但他其實是新加坡人。

他論祖籍,跟我是同一旮旯的,嶺南地區的省尾國角。可他是在新加坡出生的人,入籍也在新加坡,更是在新加坡生活、成長起來的華人。二十三四歲的年紀,為謀求發展,跟他父輩跳出潮州奔向海外的路徑相似又相反,他先是遠渡日本學了幾年電影,接著為求更大發展,他投止回到了香港,做起了聲光影電的活計生涯。

在香港電影界,他深耕細作數十年,可說資深電影人。他長期供職在邵氏、嘉禾等東南亞首席巨無霸製片廠,手下監製出來的影片,實不乏叫好又叫座的,諸如《龍兄虎弟》、《城市獵人》、《福星高照》、《霹靂火》、《重案組》等等,都有他的聰明巧思在裡頭。在我看來,他首先是一個在世俗界揚名立萬的「電影人」。

他是個極洒脫的人,雖鄉音早改,可是鄉情很重,很愛潮州。他常自稱潮州人。後來以美食名家,吃遍四方,看他節目,不難看出,其實口味還是嶺東先人的唇齒滋懷。

社會學家說,一個人什麼都會改變,心硬起來都會化成石頭,惟只適合家鄉的味蕾永存,是有道理的。而且,後來,有不少人批評他推薦的美食,口感一般,就需要注意到飲食品鑒有地域性這一點。


人到中年,他又利用娛樂圈的職務便利,和深廣的人脈關係,做起了主持人。

那是1990年代前後,香港娛樂業的黃金時代,他趁勢起火,竄同老夥伴、兼同為老頑童的黃霑、倪匡二位,合作主持起電視節目《今夜不設防》來。遂一舉創造下當時香港同時段電視節目的收視紀錄。

這個節目,相信80後、90後的廣東後生都有所領教:要說黃霑與倪匡那兩位,那真是文人性情,放得開,也玩得開,更說的開,亦莊亦諧、插科打諢、葷素不忌,舌燦蓮花,精彩迭起。相較之下,那時的蔡先生,雖然也有了油膩之狀,但到底還是溫文爾雅書生之質,還不夠後來的放浪形骸,多是聊備一格陪襯而已——要找個人捆綁蹭,我會想到《快樂大本營》的吳昕。

很顯然,他的主持功底、他的口才,跟他的監製、編劇能力比起來,還是稍遜一籌的。當然,這種差距,也僅僅只是和他自己的本職強項相比、和黃霑倪匡這樣的「老油條」兼「名嘴」相較,略顯出疲態而已,普通人和他唇來劍往,還是要退步三舍的。陳魯豫論主持,夠功深力遠了吧,採訪他,分分鐘被反問的驚慌失措,花容失色。

所以,蔡瀾先生,雖然複雜難名,但論其最本職,論其最成功之處,我以為可算是個「娛樂圈資深大佬」。這方面,他的確是既資深,又成功的。忝為後輩,心服口服,也不該有二話。


到了1990年代末期,似乎能者無所不能,他突然以美食名家了。手口並用,財源滾滾,遊走天涯海角,吃遍五湖四海,寫盡浮生百態,讓人歆羨,也讓人喜聞樂見。

至此,他不僅坐而吃,甚至起而寫,不只是一躍而為「華人第一吃貨」,甚至「華人文化圈首席文學老饕」的名號也出來了。此後的他,主要身份就是美食家、美食專欄作家,並以此身份馳騁縱橫於兩岸三地。

他後來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憑藉的資質也當在此美食作家身份。不然,金庸的武俠,倪匡的科幻,黃霑的歌詞,那可都是當代足以卓然無匹的文字華章,他要只靠電影監製、靠著嘴饞貪吃,就能夠與之華山論劍,也是莫名其妙的吧。另外,還有人說他詩詞、書法俱臻「第一流」,可書冊俱在,展覽也開,怎麼看都是業餘水準,藏拙是幸,不提也罷。

他作為美食家的水準到底如何,我這張嘴生來就沒用,不貪吃,也不懂吃,自然無法評判。甚至不怕開罪,我向來覺得,世間竟然有所謂專業「美食家」,其實挺無聊的。這些人,遊手好閒,無所事事,花費一輩子的世間,瞪眼看自己的肚臍眼,並且窮盡所有法子滿足口腹之慾,同時好叫其他人也看興趣,叫人家也來瞪眼看,竟然也稱「家」,真咄咄怪事。這樣折騰,有意思么?

張愛玲和我一樣尖酸刻薄,她也不好什麼美食,一塊麵包都能滿足飽餐,她過去曾說所謂「美食家」,就是「肚臍眼展覽家」,我佩服她真有才,說出了我的心聲。不過,這些都是閑話,再說也缺德,按下不表吧。


至於說,在諸多的描寫美食的「文學老饕」中,蔡瀾的文欄位位是怎樣的,我作為讀者,倒似乎可以略述見聞,瞎話幾句實話。

關於他的美食文字,我看到了太多法螺在大張旗鼓地吹捧。比如什麼「筆耕之際寫遍了市井凡人之悲歡、絕世異人之傳奇」,什麼「是寫人的高手,文字流麗典雅,寥寥數筆,即可傳神寫照,似寫意人物畫,走絕了傳統筆記的路子」云云。這樣的評價級別,完全是文學大家段位的。

但是,實情真的如此么?蔡先生美食隨筆迄今已經不下百部,可謂洋洋大觀。多年前,我震於其赫赫聲名,曾經到圖書館,也取來讀過一二十本。要說什麼感覺,不客氣地說,只覺得「上當受騙」四字大體可形容五味心情。

他的美食文字,要說優點,肯定是有幾項,需還其實,不該掩飾:其一,在於不人云亦云,總能融入自己的看法,察人閱世,是有深思的;其二,他見多識廣,談論美食,不會完全沉浸在食色形味之小趣味,通達又幽默,能寫出自己的切身感受;其三,他過去是留日學生,對日本文化之稔熟,確實是有獨到之處的,妥妥「知日派」,能不經意間談及一些好觀點。

從這一點上看,應該說老爺子是個合格的美食家,優秀的記者。但是,是否稱得上「文學老饕」,甚至是一二流的「文學老饕」,我則是有疑慮的。


核心原因當在於說, 要說他是「文學老饕」,他的文筆實在很一般。他當然是名副其實的大才子,但是文字功夫,要麼疏於打理,要麼是無力整飭,很浮泛潦草。

他的文字,實話說,我這樣的淺薄讀者,都難以卒讀。要知道,我們認知中的「文學老饕」,標準那可是梁實秋、周作人這樣的段位的呀,大家真的都忘了一乾二淨了嘛!如果蔡先生這樣的粗糙文字,說的刻薄點,不過相當於鄉鎮精緻一點的飯館宣傳語水準,倘若這都足以入席稱尊了,那我們對於中文未免太忘恩負義了。

蔡先生的美食文字,論其缺點,那是更為明顯的:其一,在文筆才華有限,最高禮讚也就是「小清新」的樣子,中國語文的優雅和韻味,全被他沖淡成了一灘口水文;其二,在彷彿壓抑過甚,年老的時候,一發不可收拾,比誰都嘮叨,啰里啰嗦。

其三,也許是專欄文章的格局所限,以字算錢,以快、淺、淡為得計,鍛字鍊句的功夫幾乎沒有,章法鋪排的講究全然漠視,似地溝油炒的菜,吃著舒服,但一瀉無餘,沒有回味。


所以,以文學本位的原則,去看蔡瀾先生的美食文字,我不拘鄉曲之私,得直白說,差不多都是一時潮流的快餐文字。

真正的當代「文學老饕」,老一輩的,我只認得陸文夫、認得唐魯孫,認得汪曾祺,認得王世襄,認得鄧雲鄉;年輩稍晚的,只認逯耀東,只認沈宏非,只認趙珩,只認沈嘉祿,只認鍾阿城。

至於蔡老爺子的「文學老饕」或「老饕文學」,留給那些無聊的人們,繼續布大法雨、吹大法螺、擊大法鼓、演大法義去吧,我不想看第二遍。雖然,我挺喜歡他這個人的。

2019,4,2,晚,匆匆閑談幾句


一般吧,蔡瀾被稱為四大才子之一,能寫書,能寫劇本,還能當導演、主持節目,可以說是全才,但是這些跟美食又有什麼關係呢,誰能告訴我他有什麼關於美食的大作么?難道是他當代言人的那瓶醬油?什麼是美食,見仁見智吧,難道還有人比我更了解自己的口味?


說蔡老爺子是食家,不如說他是玩家更貼切。老頭子玩了一輩子,吃了一輩子。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他不用很懂食物,單憑他吃過的東西,就足夠向人分享,單憑他經歷過的事,就足夠普羅大眾取之不盡。總好過那些月薪八千的時尚主編給我們些幾十萬的包幾百萬的名車的使用體驗來的真實。與其說他在分享美食,不如說他在向我們分享他的人生。活得通透的人,不拘小節的人。哈哈,魯豫問他早餐就喝酒會不會有點怪怪的感覺,他說香港的早晨正是巴黎的午夜,喝點小酒正合適。這個境界幾人有?


首先蔡瀾是「文學老饕」不假。關於段位的話,分開來講文學代表文化與學識。一:蔡瀾會書法~寫書~編劇~拍電影~做顧問~會多種語言,多才多藝!二:老饕——會吃,懂吃,研究怎麼吃,深入了解美食文化與傳統

這兩點蔡瀾已經做到極致!在加上他的知名度,實力,經歷跟人際關係。堪稱頂級!!硬要封段位按照英雄聯盟里的青銅、白銀、黃金、鉑金、鑽石、星耀、王者。應是 【王者第一人】

題外話:蔡瀾也是無法跟某個業內的頂級大咖相比較的。正所謂術業有專攻。人家專業書法,或字畫等等


人云亦云的人太多了,說白了就是一種骨子裡的自卑感,看到人表面光鮮就開始跪舔。就像前些年很多人跪舔李嘉誠一樣,都搞得很熟悉別人的發家史一樣,其實他們了解的都是道聽途說,誇大修飾的故事而已,根本沒有辦法知道李嘉誠到底是怎麼樣一個人就開始捧,跪舔,甚至視之為偶像,人生的目標?想當然。然而這些年李嘉誠變賣內地資產,投資海外。又有多少人開始罵他?李嘉誠在香港的臭名也被挖出來,哦,原來李嘉誠是這種人。然後有些人又開始人云亦云的罵他。所以說,有些人是不動腦子,也不願意去動腦子,去搞清楚事情到底是怎樣的,憑藉著自己道聽途說,然後想當然就開始捧,或者開始噴,以為自己什麼都 知道,真是幼稚,無知!


聊文玩,找空空,關注南紅講堂頭條號,學習文玩知識!


空空認為,蔡瀾當是一個風流而不下流,不僅精通美食,也能將其與自身滿腹學識融會貫通的名士。

空空讀書的時候受朋友影響,經常看香港的電視節目,其中就有蔡先生主持的尋訪美食旅遊節目,出行時必風風光光,靚女隨行。不是一個兩個、多的時候四五個都有,當時剛畢業又是女生,覺得這腌臢老頭配多靚女真是堵心,瞬時會想到美女配老頭的千古定律。

結果幾年過去看他的書,覺得真是風流不下流。反而喜歡這樣的人,學識廣泛,雖不是泰斗但是聊什麼都可以有話題,陽春白雪聊的,下里巴人聊的。有時候太陽春白雪反而難以接近不是。與之相對的也是南洋出身定居香港的董橋,這位就只能遠觀不可近視。關於好色這點,元曲中有句話說天下男人皆好色,論跡不論心,論心天下無完人。明面上說愛女性,喜她溫柔可人,香軟滑膩,又不言語侵犯真正難得。總比好多所謂正人君子言之鑿鑿,背地裡荷爾蒙漫溢,暗戳戳的猥瑣至極。說句題外話,空空在看了他的節目以後,也愛豬油泡飯了。。。豬油極難找到,用黃油代替也未嘗不可。

聊文玩,找空空,關注南紅講堂頭條號,學習文玩知識!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