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變癌症,並不是危言聳聽。

29歲的重慶小伙小c:「我有腸炎,愛吃辣子,有一次吃傷了連續腹瀉了一個多月,出差回來做腸鏡

才發現得了腸癌…」

35歲的上海女白領z女士:「我經常胃疼,但我不敢病、也病不起,實在疼了就自己吃點止疼葯,最可怕的是還是發生了,我得了胃癌…」

65歲的武漢退休老人老陳:「我和『小三陽

』打了三十年交道,癌症來的那天還是那麼突然,腹腔廣泛轉移,肝硬化,腹水,一下就到了晚期…」

這是來自癌症病友群中的「深刻反思」,炎症變癌症,並不是危言聳聽。

發炎,是老百姓最熟悉不過的一種「病症」。

有統計顯示:

在全國,每100人中就有11人患慢性腎炎;有30個人患慢性胃炎;有87個人患慢性咽炎或鼻炎…

面對這些「小毛病」,我們常常不以為然。

但是你也許不知道:20%的癌症都是由炎症引發的。

小小炎症一旦失控,也有可能招致健康的大問題。

1、發炎不是「病」

其實,「炎症」不是一種疾病,而是臨床上一類常見的病理過程。

當我們人體組織受到外傷、出血、或病原感染等刺激時,免疫細胞就會被激活,釋放炎症因子,引起局部炎症。

發炎了不一定是「壞事」,它是我們機體對抗外來刺激的一種正常防禦反應。

?急性炎症:以紅腫、發熱、疼痛等表現為主,可持續數天至一個月;

?慢性炎症:癥狀相對不明顯,可持續數月至數年。

當人體內長期存在炎症或是無法抑制炎症的發展時,就會攻擊人體組織,這正是一些慢性疾病的發病基礎。慢性炎症可能引發這些慢性病:

心臟病:血管中脂肪斑塊的形成引發慢性炎症,吸收白細胞,斑塊變得越來越大,形成血栓,最終導致心臟病發作。

胃腸疾病:辛辣刺激食物對胃黏膜的長期刺激,導致胃黏膜反覆損傷,可引起慢性胃炎、慢性胃潰瘍。

糖尿病:脂肪細胞增多,會分泌更多的炎症因子,使得免疫系統異常活躍,導致脂類代謝異常,進而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老年痴呆症:炎症反應過程,還可能導致神經系統細胞的損傷。隨著年齡的增大,免疫系統的調控機制可能發生紊亂,增加早老性痴呆的發生概率。

2、炎症是怎麼變成癌症的?

炎症可以是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炎症,也可以是由異物、物理或化學因子等引起的非感染性炎症。我們日常生活中以感染性炎症居多。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CIRC)的一項研究公布,世界上1/6的癌症是由細菌、病毒感染引起的,這些感染便是我們俗稱的「炎症」。

從感染到炎症再到癌症,到底經歷了怎樣的變化呢?讓我們走進人體的微觀世界。

當外界有害因素入侵,造成組織細胞的壞死,我們的身體會立即啟動免疫系統,這時大量的白細胞會迅速聚集到這個部位,白細胞抵抗外敵的戰鬥,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炎症。

當人體出現炎症的時候,炎症的表面顯得凹凸不平,而且有許多小的潰爛,如果我們不能迅速戰勝敵人,這個部位的炎症就會反覆出現炎症不能癒合,形成慢性炎症。久而久之,這個部位的細胞就會出現異常增長,甚至啟動癌基因,慢性炎症組織就有可能發生癌變。

有害因素入侵人體→引發炎症→炎症經久不愈→形成慢性炎症→導致癌變

炎症對癌症的誘發、促進、惡性轉化、侵襲和轉移等過程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醫學界研究發現,這些炎症可能引發癌症:

  • 乙型肝炎→肝細胞結節性增生併產生大量的纖維組織→肝硬化→肝癌
  • 淺表性胃炎→胃潰瘍→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胃癌
  •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腸癌
  • 急性胰腺炎(反覆出現)→慢性胰腺炎→胰腺癌(80%的胰腺癌患者有胰腺炎的病史)
  • HPV感染導致的宮頸炎→宮頸癌
  • 大部分的上頜竇癌患者均伴有慢性化膿性鼻竇炎

3、發炎了吃點消炎藥就能解決嗎?

「吃點消炎藥」似乎是很多人對抗炎症的「妙招」,不少人一感冒、拉肚子就自行服用抗菌藥物。

但如果抗菌藥物濫用和過量使用可能引發各種不良後果,比如:誘發細菌耐葯、導致二重感染、甚至損害人體器官。

因此,如果有炎症,不要隨便服用抗生素,應及時就醫,在醫生的診斷下用藥。

4、怎樣幫身體「消炎」?

這一生當中誰也不能不保證不得炎症,但我們可以防患未然,減少炎症帶來的不良反應。

● 營養支持:美國亞利桑那大學醫學教授安德魯·威爾博士有一個著名的「抗炎食物金字塔」理論。果蔬的抗炎效果最佳,每天至少攝入4~5份蔬菜,每份約80克;粗糧、麵食、豆類每天要搭配食用;有機菜籽油、堅果等健康脂肪每天攝入5~7份;魚和海鮮每周可攝入2~6份(1份約113克)。此外,要減少食用速食麵、餅乾、外賣等快餐食品,同時要遠離煙酒。

多喝水:多喝水可加強血液循環,促進炎症因子滅活,降低炎癥狀態,維持免疫系統穩定。每天的喝水量根據個人情況而定,建議每天喝水量在2000毫升左右為宜。

勤運動:人體吸氧量增多,呼吸頻率加快,能強化免疫力,防止炎症因子「任意肆虐」。每周進行兩到三次的有氧運動,每次半小時。健步走、慢跑、游泳、爬山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保持平和心態:壓力、倒班工作等都會增加體內的炎症水平。應減少心理的「營養不良」,減少憤怒、憂愁、悲傷,保持平和的心態,用樂觀積極來「平衡」免疫系統的活性。

睡好覺:保證每天8個小時睡眠,避免熬夜,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

降低感染幾率:預防炎症,我們還應該從切斷感染途徑入手。

幽門螺桿菌感染(胃炎):世界衛生組織就將幽門螺桿菌定為I類致癌原,它可以通過手、不潔食物、不潔餐具、糞便等途徑傳染。

人類乳頭瘤病毒(宮頸炎):及時注射HPV疫苗,女性朋友們平時要注意衛生問題。另外,最好定期接受宮頸癌篩查。

乙肝、丙肝病毒(肝炎):乙肝、丙肝等慢性病毒性肝炎是導致肝癌的重要原因。

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日常注意多飲水,勤排尿,不憋尿。每天更換內褲,注意外陰衛生,不讓污垢積聚,以免細菌從尿道口侵入。此外,游泳、旅行時,應選擇衛生條件好的場所。

總之,小小炎症不容忽視,因為它可能變成慢性炎症,導致慢性病的發生,甚至引發癌症。癌症很遠,炎症很近,真正救命的是預防意識而非治療。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