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蕾莎·梅可能現在比誰都明白北島對生活的描述,面對脫歐困局的她,正在一張大網裡掙扎。在一年半的談判之後,英國和歐盟之間達成了一份長達585頁的脫歐協議草案。但是帶著這份草案回到不列顛的梅,卻要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延後表決,不信任投票,北愛邊界等等。梅是在做困獸之鬥嗎?(熟悉脫歐情況的朋友可以直接跳到第四段)

1.

2016年6月23日,在時任首相卡梅倫為了兌現競選承諾發起的脫歐公投中,過半數英國人選擇了離開。就此拉開了史無前例的脫歐大幕。梅在混亂和爭議中上台,並在公投9個月後觸發里斯本條約第50條,開啟脫歐程序。兩年脫歐倒計時開始。

早在7月份,梅就在契克斯要求內閣幕僚對英國政府在脫歐談判中的立場集體負責,因此導致了包括外交大臣、前任倫敦市長鮑里斯·約翰遜和脫歐大臣大衛·戴維斯在內的幕僚辭職。今年11月上旬,從布魯塞爾帶回協議草案的梅要讓法案獲得多數內閣幕僚的支持以遞交議會審議,草案公布後,接替戴維斯的脫歐大臣多米尼克辭職。到這時,覆蓋在議會和內閣政府之上的綢布徹底拉開,人們才醒悟,議會內部,保守黨內部和府院之間的爭鬥已經把英國推向了斷崖邊。

11月25日,歐盟通過英國提出的脫歐草案,這意味著倫敦和布魯塞爾對英國脫歐路線和之後的雙邊關係達成基本共識。法德都表示對再次談判興趣不大。歐盟在談判中的強硬很容易理解,英國舒服地離開歐盟,成為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塊,這是還希望維持歐洲一體化的國家來說是不願見到的。而英國脫歐的重重困難和可能造成的衝擊,反而可以敲打歐洲懷疑派。

2.

特蕾莎·梅本可能面對比目前稍好一些的情況。在英國議會,提案通過需要拿到至少320票。2017年,梅為了獲得更多的席位以掃清議會障礙解散議會提前舉行大選,但是此次大選反而使保守黨丟掉了多數,不得不與北愛爾蘭民族統一黨簽訂信任供給協議,兩者共在議會擁有326票。

而在保守黨內部,留歐派和脫歐派存在巨大的分裂,對於目前的草案,也存在大量反對的聲音。以「歐洲研究組」為代表的強硬脫歐派的預想是一個徹底退出關稅同盟和單一市場,完全不受歐盟法律法規束縛的英國,可以參考「加拿大模式」。但是如果參照這個設想,在北愛爾蘭和愛爾蘭之間設立硬邊界就是不可避免的,可不設邊界是北愛爾蘭民族統一黨的執政底線。

由於英國孤懸歐洲大陸之外的地理條件,英國脫歐之後,北愛爾蘭和愛爾蘭之間的分界會成為英國和歐盟之間的唯一陸地分界線。長久以來,這條分界線都不存在實質性的哨所,兩者之間的貿易始終保持著暢通。這一點也是北愛爾蘭民族統一黨與保守黨簽訂的信任供給協議的最基石。而當英國脫歐之後,如果這條分界保持現狀,那麼北愛爾蘭就會在事實上留在歐盟關稅同盟;但是如果設立「硬分界」,那麼便很可能引發北愛爾蘭的獨立問題,這對於英國而言是不可接受的。但是如何處理這個問題,目前沒有任何方面提出任何實質性的方案。

北愛爾蘭邊界問題幾乎是一個死局,不可能在幾方利益都得到保障的情況下得到解決,但是目前又沒有任何一方顯示出妥協的可能性。

3.

在議會,特蕾莎·梅還要面對來自其他政黨和政治對手的挑戰。

最大在野黨工黨自然不願意看到梅順利地答完脫歐這道題,他們希望看到草案被否決,甚至希望看到梅下台,這樣他們就有機會站上主舞台答題。那麼他們的解題思路是什麼呢?工黨希望英國可以整體留在關稅同盟中,避免在愛爾蘭設立硬邊界,還希望脫歐後的英國可以能夠保證談判自由,和其貿易夥伴商討貿易合約。但是這種方案顯然是在殘酷現實面前的天真呢理想圖景。

在公投中就表達了強烈留歐意願的蘇格蘭,同樣希望在脫歐談判中能夠得到一些好處。蘇格蘭國民黨始終握著再次發動獨立公投這一按鈕,在無法單獨留在歐盟的情況下,他們只能接受留在關稅同盟和單一市場這一解決方案。而這個目標又和強硬脫歐派產生了巨大分歧。

在這一系列的矛盾面前,梅在周一宣布推遲本該在周二進行的投票,這一舉動等於承認了她無法在議會得到多數支持的事實。周三,保守黨下議院座「1922委員會」宣布得到了大於48名,即15%議員的聯署,啟動黨內對特蕾莎·梅的不信任投票。幸運的是,梅在周三晚間進行的投票中得到多數同僚的支持,以200對117的票數留任。這意味著,梅在今後一年內都不會再次面對黨內不信任投票,這給了她安穩度過脫歐時期提供了條件。但是這一動議本身就透露出了梅當前岌岌可危的政治地位和四面楚歌的執政窘境。

4.

英國議會很快將進入聖誕和新年休會期,脫歐草案的投票預計會在一月中旬進行。那麼,如果在這期間梅依然無法得到需要的320票,她將面臨什麼呢?如果她以較小的票數劣勢失利,她可以選擇和布魯塞爾再次談判,要求修改草案當中的部分條款,然後再把草案帶回威斯敏斯特投票。但是就像上面分析的,愛爾蘭邊界問題無解,各方的利益相互衝突,大幅度提升票數難度很大。

如果梅在投票中遭遇慘敗,那麼她面臨的情況會艱難的多。如果得到議會首肯,梅可以再次發動脫歐公投,或者按照12月10日歐洲法院的裁定,撤回脫歐決定。但是目前顯然這些選擇都不在檯面內。梅還可以再次選擇解散議會,提前舉行大選。但是同樣,在2017年她此舉失利後,這個選擇看起來也並不健康。

雖然梅從黨內不信任投票中存活,但是反對黨依然可以發起對她的不信任投票,然後重新舉行大選,但是保守黨目前作為議會最大黨,顯然不會同意。反對黨還可進行人民投票,進行公投來決定草案是否通過。這個選擇看起來很合理,公投決定是否脫歐,公投決定如何脫歐,可是,嘗過脫歐公投苦果的政治精英們,也不大可能會再次選擇冒這個風險。梅還可以向歐盟要求延長談判期限,這需要27個成員國的同意,前面也說過,歐盟再次談判興緻不高,除非英國在談判籌碼上作出讓步,不然要他們鬆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如果所有替代選項全部失效,那麼英國就要面臨在3月無協議脫歐的現實。這也就意味著,三個月多月後,英國和歐盟之間就按照世界貿易組織的一般規則交往,之間再無更加親密的關係。

5.

講到這裡,我們必須要討論,到底是什麼讓英國走到今天這一看似無路可走的境地的。

我始終認為,一開始把脫離歐盟這個概念當作選擇,或者說政治砝碼擺在大眾面前就是一件非常不負責任的事情。卡梅倫為了加大自己在當時選舉中的勝選概率,承諾如果勝選就進行公投。但是他和他的內閣對公投的進行和公投結果可能帶來的影響完全沒有預想,後來很多動作都表明他們沒有認真認為脫歐是一件視野內會發生的事。但是世界的奇妙之處就在於不可預測性,脫歐支持者在公投中佔了51.9%。卡梅倫隨後辭職,把攤子交給特蕾莎·梅,也因此特蕾莎·梅的執政合理性曾經也引發過討論。

如果當時保守黨能夠更加冷靜一些,長遠一些,對人民的觀察更加細緻一些,這幾年英國的混亂可能就不會發生。本周有人逮住卡梅倫問他是否對當時的決定後悔,他沒有回答,關上車門而去。我想他是後悔的,而且可能是在不得不進行公投的那時就後悔了,可是機制運行和國家機器都不能倒轉,政治家在公眾面前作出的承諾一定會有人記得,人民投出的票也一定會發生作用,從那個草率的諾言開始,英國就在往目前這一地雞毛走去。

公投是不是解決公共事物的一個好辦法,說法非常多,爭議也不少。最大的問題在於對於公投事物本身的理解程度和信息對稱/透明度。我認為,公投在制度上是沒有問題的,不管是參與式民主還是審議式民主,都需要把人民意志放在首要位置考慮,因此由人民投票來決定人民問題這個原則是不存在錯誤的。而問題第一在於如何進行這個制度操作。是否可以在公投之前給出足夠的信息,或者是否可以給選擇作出註解,這些是政治家需要去考慮的。第二個需要考慮的是,如何能不讓公投制度成功政治家手上的紙牌。不管是卡梅倫承諾勝選進行公投還是蘇格蘭把獨立公投當作籌碼,都是在把人民選擇放在政治輪盤上,這和公投應該顯示的意義是相悖的。

英國的議會制民主在設計上是非常精巧的,在操作上也是流暢的,因此英國在國際政治探索上始終都是走在前端的。我們一面因為具體議題操作的複雜性和現實性為他們的現狀感到擔憂,另一面也要看到他們在難以前進的問題上大膽的探索精神和充分利用制度解決難題的勇氣。能夠給人民公投機會選擇是否獨立,是否脫歐這件事本身就已經足夠讓人為他們對政治體制的自信和制度運行的順暢而驚嘆。

6.

歐洲已經進入假日時期,聖誕氣氛濃烈。

有外媒報道特蕾莎-梅會在2022年大選前辭職,她會如何辭職,在沒有議會多數的情況下辭職會不會帶來再一次的政治風暴,我們不得而知。她能不能夠在脫歐問題上找到一條相對較好的通路,我們也不得而知。3月29日之後的英國會如何,我們同樣不得而知。也許到那個時候,潮水退去,我們才能知道誰在裸泳,只是那個時候,裸泳的人已經沒有穿上衣服的機會了。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小同學戴布拉(ID:missdebrah)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