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是藝博會啦!還用問嗎?當然是舉世矚目的巴塞爾啦!

很久很久以前...

江湖上流傳着一份隱祕的藝博會指南:

文森特·納瑪特吉拉(Vincent Namatjira),《Welcome to Indulkana,2018)。圖片:由THIS IS NO FANTASY提供

1、一定要練習好英文!最好帶倫敦腔。

2、穿衣必須講究。首要原則:能少則少。男士以白襯衫爲佳,最上兩顆鈕釦萬勿繫上;女士恰當暴露,並對男士異樣的目光表示理解。

3、穿高跟鞋的,要時刻保持優雅姿態,切不可因場地太大、耗時較久而累到躲入廁所捶腿。語重心長地告訴大家:有經驗的名媛,此時此刻會選擇平底鞋。儘管這就是一個交際場,但必須在細節上展現自己對藝術的熱愛,展現自己此番前來的目標是如此單一而堅定。

4、提前惡補關於參展商的相關知識,告訴大家高古軒(The Gagosian Galaxy)老闆是這樣的、logo是這樣的,白立方(The White Cube Gallery)老闆是這樣的、logo是這樣的……如此,你纔會選景選物,拍出來的照片才叫毒。

5、要熟悉藝術大咖,告訴大家你最愛的藝術家是怎樣的,對他們的風格,也略知一二。不要對着某件作品說:這扭曲的鋼條怎麼放在這裏?最保險的辦法是,明確地說:這件作品真有趣!(適合展場內所有藝術品)

6、可站在摯愛的作品前,一動不動,堅持兩小時,同時保持淚流滿面。以此表達自己的深度憂鬱和浩瀚思緒。

7、現場看到巨星名流,不要大驚小怪,更不要哭着喊着跑去拍照。要淡定地讓她(他)從身邊飄過,回去之後纔有底氣對你的屌絲朋友們說:我覺得藝術的魅力真的比明星們大!

內容倒是開玩笑了,不過呢,話糙理不糙,這一年一展的世界聞名的藝術盛宴一票難求,老少皆宜,今已成爲居家出行好夥伴,那麼一些基礎常識得知道,畢竟每年難得一次的機會遇見明星畫廊,明星藝術家,還有真正的明星……

今年冠希哥也來了

來回顧一下今年巴塞爾都有哪些令人流連忘返展覽,藝術家,以及頂級畫廊,隨便刷一刷,相信來年你就是半個內行人了。

明星畫廊與藝術家 市場風向標

卓 納 畫 廊

D a v i d Z w i r n e r

展 位 1 C 2 0

畫廊今年特別帶來近20位藝術家的作品,包括莫蘭迪(Giorgio Morandi)、約瑟夫·阿爾伯斯(Josef Albers)、愛麗斯·尼爾(Alice Neel)、卡羅爾·波維(Carol Bove)西格瑪·波爾克(Sigmar Polke)等人於上世紀50至70年代創作的作品。

左圖:

卡羅爾·波維 Carol Bove,The Golden Game, 2018

Stainless steel and urethane paint

© Carol Bov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David Zwirner

右圖:

卡羅爾·波維 Carol Bove,Melty Legs, 2018

Stainless steel and urethane paint

© Carol Bov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David Zwirne

Michaël Borremans

The Cheese Sandwich, 2019,

Oil on canvas, 31 1/2 x 23 5/8 inches, 80 x 60 cm

© Michaël Borremans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David Zwirner

Francis Alÿs

Shanghai, June 26 1997, 1997,

Oil and encaustic on wood panel,

5 1/8 x 6 3/4 inches, 13 x 17 cm

© Francis Alÿs,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David Zwirner

佩 斯 畫 廊

P a c e G a l l e r y

展 位 1 C 2 2

佩斯將呈獻超過三十位藝術家的作品,其中有最具知名度的如羅伯特·勞森伯格,蒂姆·艾特爾,奇奇·史密斯以及亞當·彭德爾頓等,亦有極具影響力的亞洲藝術家如奈良美智,尹秀珍,李鬆鬆以及張曉剛。另有亮點爲喬·夏皮羅以及路易斯·內維爾森的不同尺寸的雕塑作品。

喬·夏皮羅 Joel Shapiro

無題,2016

銅,145.4 cm × 133.4 cm × 70.5 cm

©2019 喬·夏皮羅基金會/紐約ARS,圖片由佩斯畫廊提供

瑪麗·闊思 Mary Corse

Untitled (Black Earth), 1978

Two fired earth clay tiles

20 1/8 x 40 1/8 inches (51.1 x 101.9 centimeters)

© Mary Corse.Courtesy the artistand Kayne GriffinCorcoran, LissonGallery, and PaceGallery.

羅伯特·勞森伯格 Robert Rauschenberg

滾石(城市波旁),1995

丙烯顏料繪於連結鋁板上,154.9 cm × 124.5 cm

©2019羅伯特·勞森伯格基金會/由VAGA於紐約ARS授權

圖片由佩斯畫廊提供

豪 瑟 沃 斯

H a u s e r & W i r t h

展 位 1 D 1 4

豪瑟沃斯的展位將包含強大的女性藝術家陣容——包括麗塔·亞克曼(Rita Ackermann)、菲莉達·巴洛(Phyllida Barlow)、路易絲·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瑪麗·赫爾曼(Mary Heilmann)、珍妮·霍爾澤(Jenny Holzer)與瑪利亞·拉斯尼格(Maria Lassnig)等藝術家的作品。

路易絲·布爾喬亞 Louise Bourgeois

無題,2001

織物 不鏽鋼

182.9 x 30.5 x 25.4 釐米/ 72 x 12 x 10 英寸

© 伊斯頓基金會/紐約VAGA(ARS)/倫敦DACS

圖片:伊斯頓基金會、豪瑟沃斯,攝影:Christopher Burke

亞歷山大·考爾德 Alexander Calder

三根低羽毛,1967

站立動態凋塑 - 塗漆金屬 金屬絲

27 x 68.9 x 79.1 釐米/ 10 5/8 x 27 1/8 x 31 1/8 英寸

© 2019紐約考爾德基金會/紐約藝術家版權協會

白 立 方

W h i t e C u b e

展 位 1 D 2 5

大衛·阿爾特米德 David Altmejd

The Storms, 2016

Aqua-Resin, epoxy resin, fibreglass, epoxy dough, steel, graphite and MSA Varnish

73 1/4 x 63 1/4 x 5 1/4 in. (186.1 x 160.7 x 13.3 cm)

翠西·艾敏 Tracey Emin

I took You Home, 2018

Acrylic on canvas

71 15/16 x 48 in. (182.7 x 121.9 cm)

© Tracey Emin. All rights reserved, DACS

高 古 軒

G a g o s i a n

展 位 1 C 1 8

高古軒將呈獻一系包括喬治·巴塞利茲(Georg Baselitz),艾德蒙‧德瓦爾(Edmund de Waal),烏爾斯·菲捨爾(Urs Fischer),卡塔琳娜‧格羅斯(Katharina Grosse),喬納斯·伍德(Jonas Wood),克里斯多夫‧伍爾(Christopher Wool),趙無極,曾梵志等藝術家作品。

裏 森 畫 廊

L i s s o n G a l l e r y

展 位 1 C 1 9

裏森畫廊將呈現艾未未(Ai Weiwei)、杜爾伯格&博格(Djurberg & Berg)、託尼·克拉格(Tony Cragg)、瑞安·甘德(Ryan Gander)、羅德尼·格雷厄姆(Rodney Graham)、卡門·埃雷拉(Carmen Herrera)、安尼施·卡普爾(Anish Kapoor)、克里斯多夫·勒·布倫(Christopher Le Brun)、宮島達男(Tatsuo Miyajima)、勞瑞·普羅沃斯特(Laure Prouvost)和朱利安·奧培(Julian Opie)等藝術家的最新近作品。

卡門·埃雷拉 Carmen Herrera

Estructura Amarilla, 1966/2016

Acrylic and aluminium

69.9 x 124.5 x 12.7 cm 27 1/2 x 49 x 5 in

© Carmen Herrera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Christopher Le Brun

Plain, 2018

Oil on canvas 150 x 210 cm 59 x 82 5/8 in

© Christopher Le Brun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Wael Shawky

Cabaret Crusades: Relief of the Siege of Jerusalem 1189-91 (after Jean Colombe's After the capture of Acre 1189 by Bourges,1475), 2018

Hand carved wood

108 x 146 x 6 cm 42 1/2 x 57 1/2 x 2 3/8 in

© Wael Shawky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貝 浩 登

P e r r o t i n

展 位 1 D 2 3

在本次巴塞爾貝浩登的展位上,你可以看到法國藝術家博納德·弗瑞茲(Bernard Frize)的作品,我們的東京空間目前也正舉辦他的展覽;同時,我們會聯合Kasmin畫廊帶來美國年輕藝術家馬克·萊登(Mark Ryden)的作品;還有喬希·斯博林(Josh Sperling)的新作。

馬克·萊登 Mark Ryden

Pretty Yak, 2019

布上油畫,51 x 41 cm | 20 x 16 in

Courtesy the Artist, Perrotin and Kasmin Gallery

徐震®

天下-2812NH0174, 2017

布上油畫、鋁

95 x 140 x 13 cm | 37 3/8 x 55 1/8 x 5 1/8 in

圖片提供:藝術家與貝浩登

丹尼爾·阿爾軒 Daniel Arsham

Patch 2, 2018

石膏、金屬、油漆

114 x 122 x 5 cm | 45 x 48 x 2 1/16 in

攝影:Guillaume Ziccarelli

圖片提供:貝浩登

常 青 畫 廊

G a l l e r i a C o n t i n u a

展 位 1 D 2 2

今年的作品中包括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安尼施·卡普爾(Anish Kapoor)、米開朗基羅·皮斯特萊託(Michelangelo Pistoletto)以及中國藝術家陳箴的作品等。

安東尼·葛姆雷 Antony Gormley

Wait, 2015

2 mm square section stainless steel bar

240 x 65 x 50 cm

圖片來源:常青畫廊

安尼施·卡普爾 Anish Kapoor

Split (Origanic Green and Burple), 2017

stainless steel and lacquer

145 x 145 x 20.5 cm

圖片來源:常青畫廊

香 格 納 畫 廊

S h a n g h A R T

展 位 1 C 1 6

David Diao (b.1943)

First and Last Whitney Biennial in the Breuer Building

在布魯爾惠特尼的第一次和最後一次雙年展,2018

繪畫|布上丙烯|

91.5 x 198cm

圖片來源:香格納

OUYANG Chun (b.1974)

Concubine 妃,2018

裝置|

115*28*27cm

圖片來源:香格納

優選好展覽

保你駐足流連 閉館也捨不得走

Société

藝術探新單元,Booth 1C49

陸揚作品

陸揚爲本次藝博會打造了四件視頻影像(均爲2019年新作),在四塊架起的屏幕上呈現了四個半神半機器人的不同角色,牆上還展出了風格相同的燈箱作品。所有燈箱和屏幕都置於銀色的格子架上,被霓虹燈光包圍。畫廊的 Marius Wilms 告訴 Artsy,藝術家把這座極具“未來感”的裝置稱作“賽博格聖壇”。

偏鋒新藝術空間

亞洲視野單元,Booth 3D29

張羽作品

展會期間每天下午4點,藝術家張羽都會把茶水潑灑到紙上,留下圓形的棕色茶漬。當茶水風乾後,藝術家的新作就完成了(每件作品標價13.5萬美元)。畫廊展位的牆面上掛着已經完成的版本:色彩柔和的斑點令人想起樹的年輪,連貫的斑點經由藝術家精細的潑灑手法才得以實現。

Empty Gallery

亞洲視野單元,Booth 3C43

Tishan Hsu 作品

Empty Gallery 展出了藝術家 Tishan Hsu 的混合媒介作品《Feed Forward》(1989),帶滾輪的支架上倒掛着一瓶百事可樂,形似一臺靜脈注射儀,只是液體進入的是牆上掛着的一幅絲網印刷畫。畫面呈現着影影綽綽的線條,像一幅胸腔X光片,作品還帶有一臺掛在牆上的紅色電話。這個奇異而詼諧的組合讓觀者重新思考藝術和身體間的關係。Tishan Hsu 的許多作品都給人以強烈的肉體性觀感,展位上的作品更是集中體現了這一主題。

Richard Nagy

藝廊薈萃單元,Booth3E17

Egon Schiele 作品

來自倫敦的 Richard Nagy 畫廊今年首次參展香港巴塞爾,展出了約40幅席勒的畫作。爲了這樣一場精彩的首次亮相,畫廊不僅帶來了自家儲藏的作品,還從私人收藏中借出了不少傑作(很多展出的作品都不供出售)。畫廊主 Nina Hartl 解釋道,在畫廊展出的所有德國和奧地利藝術家中,席勒“或許是在亞洲最家喻戶曉的”。

10號贊善裏畫廊

策展角落單元,Booth 1D36

黃銳、王克平、馬德升和 Liu Heung Shing 作品

來自香港的10號贊善裏畫廊爲紀念“星星美展”40週年展出了星星畫會成員的作品,包括馬德升的木版畫、黃銳的幾何繪畫和王克平的木製抽象身體雕塑。1979年,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對面的公園裏,黃銳、馬德升等藝術家發起了第一屆“星星美展”,展覽剛開幕便被警方責令停止,隨後又在藝術家的申訴之下得以重啓。星星畫會曾對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這些優質作品

一張slay全場 話不多說 自己體會

劉野

《書畫第六號》(Book Painting No. 6, 2014-15)

卓納畫廊,紐約,倫敦和香港

售價:35萬美元

出生於北京、曾在德國學習的畫家劉野。這位藝術家受到蒙德里安和包豪斯學派等歐洲現代主義藝術家的影響,不但擁有非常火爆的藝術市場(幾年前他在香港蘇富比拍賣行創下550萬美元的拍賣紀錄),還擁有無可挑剔的策展信譽(他曾在上一屆威尼斯雙年展上亮相)。

啾小組

《瞎B牛》(Bullshit Blind Bull, 2018)

Vanguard畫廊,上海

售價:2.7萬美元

科技產業重鎮深圳與香港隔河相望,並以其迅速發展的經濟實力而聞名。去年,深圳的經濟增速首次超過了香港。啾小組的三位藝術家方迪、稽昊和金浩釩在深圳這個城市長大,但對經濟發展持懷疑態度。於是他們在此次藝博會上創作了一隻屬於自己的牛,是對阿圖羅·迪·莫迪亞(Arturo Di Modica)“華爾街公牛”的刻意模仿,以此表達他們對這種不確定時期的感受。

梅原泖三郎(Ryūzaburō Umehara)

《裸女與虎》(Nude and Tiger, 1931)

Galerie Nichido,巴黎

售價:非賣品(但價值約爲100萬美元)

日本藝術家梅原泖三郎(Ryūzaburō Umehara)1888年生於京都。在21歲時奔赴巴黎,師從雷諾阿(Pierre-Auguste Renoir),學習一種以更委婉的方式處理肌膚質感的印象派筆觸技法。這種風格有異於將顏料畫在絲綢或紙上的那種傳統日本膠彩畫風格。當他回到日本後,梅原以他所推崇的西方畫法(在日本被稱爲yōga,即“洋畫”)一舉成名。

納蒂烏塔利特(Natee Utarit)

“你的過去就是我的未來” 系列

(Your Past Is My Future)

Richard Koh Fine Art,吉隆坡

售價:4.5萬至15萬美元

這位藝術家在Richard Koh Fine Art牆上的畫作,將這種尋找平衡的抗爭以一種非常誘人的方式呈現:在一幕幕用昏暗彩筆勾勒的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場景中,亞洲人在佈滿殖民幽靈的意大利廣場遊蕩。

劉香成

攝影作品組合

星空間,北京

售價:5000至5萬美元,視版本剩餘數量而定

劉香成1951年出生於香港,在紐約就讀於亨特學院(Hunter College),然後在《生活》(LIFE)雜誌獲得學徒資格,並結識了該雜誌的著名攝影師團隊。他在《生活》的姊妹刊物《時代週刊》找了份工作後,又爲美聯社工作,後離開美國,最終在1976年毛主席去世後到了北京(1976年中國首次對外開放)。此後不久,他前往莫斯科,剛好趕上記錄蘇聯解體的過程。1992年,他憑藉該作品獲得了普利策獎。

編輯/醬油

版權歸作者所有

“尋找設計匠人”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