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荔枝盛產季節,俗語云「一個荔枝三把火」,吃完荔枝如何降火?

據中醫紀載,荔枝可補血、治失眠,但容易燥熱,特別是爛嘴、長暗瘡人士宜少食。要避免熱氣,有中醫師建議3招,包括以綠豆沙配搭,或在享用荔枝前,先用鹽水浸半小時以上。

中醫紀載,荔枝可補血、治失眠,但容易燥熱,特別是爛嘴、長暗瘡人士宜少食。網圖

中醫記載,荔枝味甘、酸,性溫,可生津、益血、理氣、止痛、消腫或消煩渴,及紅潤氣色、通神益智等。中醫也師認為,荔枝有補脾益肝、理氣補血效果。就體質來說,不偏寒或偏熱的平性體質、虛寒體質者都可以多吃荔枝,小朋友每天以5粒、大人每天10粒為限;但若經常熬夜、失眠、陰虛火旺、口舌乾燥、熱性皮膚搔癢者就不宜食用,以免燥熱上火,影響脾胃。

此外,濕疹體質患者亦最好少吃熱性水果,包括:荔枝、芒果等,由於荔枝不僅熱量高、糖分也很高,多吃容易在體內生熱,也會加重或誘發濕疹。糖尿病患者亦不宜多吃。

若想要盡情享用又不會燥熱,建議以下3招:

1. 用鹽水浸:鹽性微寒,如果將荔枝肉一粒粒剪下後,浸在鹽水中至少半小時後再食,就可以明顯「下火」。但要注意,鹽對年紀大、有心臟或腎臟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或造成負擔,建議最選擇以配綠豆沙方法。

2.配綠豆沙食用:吃完荔枝後,喝杯綠豆水或淡鹽水,或吃西瓜,都能幫助清熱降火。但要注意,綠豆沙不加糖最好,如果要加,少量即可。中醫認為,糖一樣會生「濕」,所以對要下火人士來說,多吃含糖的綠豆沙,結果可能會不如預期。

3.勿空肚吃:吃荔枝時不要空肚吃,小心會引發腸胃不適,最好是在飯後半小時再食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