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不斷膨脹的養老需求,以及持續下降的勞動人口問題,智能機器人可以解決嗎?

80後90後終將晚景淒涼?或許還有這些辦法……

“80後與90後終將晚景淒涼”這樣驚悚的觀點,頻頻出現在近期的媒體文章中。

無風不起浪,生育率持續走低,導致了勞動力的短缺,人均預期壽命又不斷延長,都造成了大量退休老人的養老需求得不到滿足。

80後90後終將晚景淒涼?或許還有這些辦法……

從上表可以看出,位於生育高峯期的27歲女性人口,從2011年到2017年,增長了41%,但與此同時,全國的一孩出生人數卻下降了31%。新一代年輕女性的生育意願在斷崖式地下跌。

與此同時,老年人的數量卻在不斷增加。下圖是我國近五年來,老年人口的增長趨勢圖:

80後90後終將晚景淒涼?或許還有這些辦法……

國際上通常看法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我們就稱之爲進入老齡化社會。

截止2016年年底,中國這個數據已經是16.7%了。其實早在1999年,我國就已經正式宣佈進入老齡化社會了。在2012年,中國的總人口增速正式超過勞動年齡人口增速。

80後90後終將晚景淒涼?或許還有這些辦法……

老齡化現象會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日本已經給了我們前車之鑑,“老後破產”一族比比皆是。

因爲社保制度不完善,獨居的老人不捨得花錢去醫院看病,小病漸漸積累成大病,需要承擔更昂貴的醫療費用,甚至不得不變賣房產來養老。

然而中國未富先老,面臨的挑戰可能會比日本更嚴峻。

除了經濟上沒有保障之外,老人們還不得不面對子女外出求學、工作後,無人陪伴的孤獨處境。有研究表明,孤獨的感覺甚至還會帶來生理上的傷害,這無異於每天抽15根香菸,比肥胖症還要嚴重。

寂寞了嗎?租個孫子吧

在美國,已經有科技公司針對這個問題,發佈了一款名爲Papa的應用,它相當於老年人陪伴界的Uber。大學生可以註冊Papa,並通過這一平臺,幫助老人購物、做家務、或者只是一起逛街聊天。

Papa平臺爲每次提供的服務收費17美元,其中10美元用於支付給前來服務的大學生。這就好比是老人們給自己臨時租了一個孫子,以緩解空巢的孤獨感和寂寞感。

心理學家Susan Pinker曾在她的書中表達過這樣的觀點:如果想過上長壽且令人滿意的人生,那麼和他人面對面的交流互動是至關重要的。

而且不僅僅限於維持和家人伴侶的長久穩定的關係,我們還需要和一些關係稍弱的人接觸,比如鄰居、公交車售票員、超市營業員等,Papa也正是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

80後90後終將晚景淒涼?或許還有這些辦法……

Papa公司的logo

Sumkin奶奶在Papa上的夥伴除了會陪伴她,緩解孤獨的情緒,還會開車帶她去商店,因爲Sumkin自己年齡已經超過駕駛年齡的上限了。

Sumkin奶奶說,除了幾個偶爾來看望她的孩子和孫子,她平時能接觸到的人也只有康復課程教練和Papa上的夥伴了。她表示自己十分喜歡和年輕人聊天,她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很好奇。

80後90後終將晚景淒涼?或許還有這些辦法……

通過Papa,空巢老人生活變得豐富起來

能陪伴老人的,有時候甚至都不是人

比如ElliQ這樣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它由一塊平板電腦、一對攝像頭和一個小機器人腦袋組成。

這顆小腦袋會像人一樣,感興趣的時候會把前傾身子,來聽你說話。如果它沒有興趣,則會來一記“葛優癱”。

不像蘋果手機的Siri那樣需要我們提問喚起它,ElliQ會主動尋求溝通,它甚至會做出各種出人意料的反應和回覆。

80後90後終將晚景淒涼?或許還有這些辦法……

它會主動提醒老人吃藥,也會在家裏來訪客時乖乖的閉嘴。

ElliQ不是那種傻傻的機器人,它會像一個真正的人一樣跟你互動。你看着它的同時,它也會給你一個眼神的迴應,給你認同感。而ElliQ這些神奇的互動背後,都是人工智能運用在認知學上的貢獻。

80後90後終將晚景淒涼?或許還有這些辦法……

在日本,養老院的機器人更是肩負起了護工的工作。日本政府希望用機器人來解決不斷膨脹的養老需求,以及持續下降的勞動人口問題。

在Shin-tomi養老院裏,就有多達20中不同模型的機器人,用來照顧老年人。有的用來推輪椅移動老人,有的用來幫助他們上廁所,有的可以指導他們做康復訓練……

這些機器人內置有對話腳本,雖然並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但是也能和老人完成一些簡單的對話,並帶領他們鍛鍊身體。

84歲高齡的Kazuko Yamada在和軟銀機器人公司旗下的Pepper機器人互動後,表示:“這些機器人太棒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獨自生活,和機器人對話,會讓生活變得更有趣。”

80後90後終將晚景淒涼?或許還有這些辦法……

一個Shin-tomi養老院的日本老人在午間鍛鍊後摸了摸Pepper的頭

溫暖陪伴還是升級版電視機?

很多人認爲是科技讓人們變得互相疏遠,即時聊天軟件、各種各樣的線上娛樂,都減少了我們面對面溝通的機會,但其實科技也會像上面所說的案例一樣,拉近人與人的距離。然而,它始終是一把雙刃劍。

利用Papa這樣的平臺向他人付費來尋求陪伴,本質上像極了一筆買賣交易,而這也會帶來更深層次的道德倫理問題。

在Papa上,老人們永遠也不會知道,對自己笑臉相迎的孩子,是真的出於熱心幫助自己,還是只是爲了一點生活費而已。

對於老人來說,自然會期望前來看望他的夥伴是穩定的,但在Papa上這不是默認的選項,它會根據誰有空來安排誰去陪伴老人。

如果要選擇特定的大學生,老人每個月還要再多付30美元。交流對象一直在變,這也很難讓他們袒露心扉,和孩子們建立起長期深厚的感情。

至於ElliQ這樣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它會更像是一臺升級版的電視機。

在有這樣的人格化機器人之前,老人們也有電視機用來消遣時光,但沒有人會用電視代替另一半或者兒孫的陪伴。

當一個人和他人愉快交流時,這種氛圍能夠幫助我們互相理解,減輕身心痛苦。那麼當老人們和ElliQ機器人聊天的時候,他們是否也會感到放鬆愉快?

遺憾的是,ElliQ項目的研究人員到目前爲止還沒有發現任何證據,可以證明這款機器人能起到和人類陪伴相同的效果。

80後90後終將晚景淒涼?或許還有這些辦法……

顯然,機器人可以代替一部分人類的體力和簡單的智力勞動,節省人們的時間和精力,但是並不能完全替代人類照顧老人。

老齡化科技的另一種打開方式

隨着老年人接觸網絡的機會越來越多,老年人對於智能手機的使用也越來越頻繁了。

中國社科院國情調查與大數據研究中心、騰訊社會研究中心等機構聯合發佈《中老年互聯網生活研究報告》中顯示, 從2012年開始,50歲以上網民羣體在網民整體中所佔比例直線上升,到2017年已經達到10.6%。

互聯網爲老年人的退休生活打開了一扇窗,其實他們可以過得更加豐富多彩,大可不必在家裏守着空房,等待別人的慰問,或是對着機器人說話。

比如在中國,許多退休老阿姨和老奶奶就能熟練使用智能手機和微信,與姐妹們交流切磋,相約廣場舞。

糖豆廣場舞就是這樣一款服務於老年人的興趣社區,這塊App已經積累了1500萬的老年人用戶,提供廣場舞教學視頻,還邀請了廣場舞KOL老師入駐。老人們發佈的個人優秀作品還有機會上首頁,給了她們自我展示的平臺。

80後90後終將晚景淒涼?或許還有這些辦法……

比起熱愛社交的女性而言,老年男性更喜歡用科技產品來消遣。2017年6月29日阿里巴巴發佈數據顯示:50歲以上的中老年男性購買無人機達3.5萬架,購買Gopro相機銷量增速是整體增速的8.8倍,遠超整體銷量增速。

顯然,新興一代中老年人羣的生活態度和消費理念出現明顯變化。

現在的老年羣體更會利用科技和互聯網獲取信息,不甘寂寞的老人們也願意走出家門旅遊,去看看更大的世界,或是和志同道合的同齡人一起培養興趣愛好。有的甚至會重新返回工作崗位,創造社會價值。

在這些活動中,老年人們也更容易去建立更多的社會關係,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雖然老年人學習能力會有所退化,健康狀況不比年輕的時候,趕潮流的時候也總是會慢個半拍,但是他們也會渴望新潮的玩法,希望在社交中獲得存在感和認同感。

也許只有多方面研究老齡化社會,才能創造出真正抓住痛點的產品,也讓我們的未來不那麼孤獨。那麼在不遠的未來,所謂“80後、90後終將晚景淒涼”,也會是一個僞命題了。

每個人終將會老去,老人們也曾經年輕過。不要忘了,他們的現在就是我們的未來。

參考資料:

[1] On-Demand Grandkids and Robot Pals to Keep Senior Loneliness at Bayhttps://www.wsj.com/articles/on-demand-grandkids-and-robot-pals-technology-strives-to-cure-senior-loneliness-11550898010

[2] 別笑話日本,我們的少子化將來得更慘烈 https://mp.weixin.qq.com/s/GopdBIT9ERAi86yMAmWWGg

[3] 中國老齡化問題觸目驚心!老人增速世界第一 https://m.toutiaocdn.com/item/6536862687354159623/?iid=65742074158&app=news_article&timestamp=1552557809&group_id=6536862687354159623

[4] How robots could help care for Japan’s ageing population https://www.independent.co.uk/arts-entertainment/photography/japan-robot-elderly-care-ageing-population-exercises-movement-a8295706.html

-END-

作者:潘亦可,公衆號:硅兔賽跑(ID:sv_race),硅兔賽跑專注報道硅谷一手科技、創投資訊,爲大家帶來有趣、有料、有品的跨境創投信息。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_mi7R1331T1eSQRNiXdkmQ

本文由 @硅兔賽跑 授權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