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設計的黃金時代是什麼樣的?

來自專欄 Lens · 故事184 人贊了文章

蘋果秋季新品發布會後,其股價應聲下跌1.24%,缺乏讓人亮眼的革新是市場看淡的主要原因。

很多人也再次懷念起喬布斯時代新產品出現時的那種驚喜感。

不無應景的是,上周有一本新書就叫《創意精選:喬布斯時期蘋果設計的黃金時代》,作者是蘋果公司的軟體工程師 Ken Kocienda,他曾參與了第一代iPhone的研發。

雖然喬布斯一開始對做iPhone猶豫過,但下定決心後,他給出了很多當時看來很難完成的要求,比如觸摸屏的設計。


另一個平行時空里,

iPhone可能有實體鍵盤!

第一代iPhone 研發項目立項前,喬布斯對蘋果生產的手機要求之一,就是要使用觸摸屏。

喬布斯告訴工程師:「我們想要一種小尺寸屏幕,純粹的觸摸屏,沒有任何按鍵。」 工程師對這個想法很興奮。

iPhone原型機

當時負責 iPhone 設計的兩個團隊中,一個在做類似iPod的手機,上面提供撥盤電話的撥號方式。

事實上,蘋果生產的手機打通的第一個電話,不是來自我們常見的觸摸屏界面,而是類似上面這個iPod的滾輪界面

另一個團隊則在嘗試觸摸屏手機。

這時,蘋果高層開始討論應當繼續推進哪個項目。當時的蘋果營銷部門負責人菲爾·席勒認為兩種方案都不好,他希望有實體鍵盤。

在蘋果,席勒並不是技術方面的專家。每次在蘋果新品發布會上,他熟練地向大家介紹iPhone新品的時候,你都想不到蘋果的技術團隊的人是怎麼看他的。

一位負責人曾經這樣說:「面對他,有時候你不得不像面對小學生一樣去解釋一些事。

史蒂夫·喬布斯在自己的工作室

但喬布斯很喜歡他,恰恰是因為「他看待技術的方式與普通人一樣,就像我們的爺爺奶奶一樣」。


觸摸屏上的鍵盤

當時,席勒堅持認為,選擇觸摸屏讓蘋果手機的研發走上了錯誤的道路。對此,布斯本人非常煩躁,將他請出了會議,在外面走廊進行了溝通。

要麼接受觸摸屏,要麼就滾蛋」,喬布斯下了最後通牒,席勒屈服了。

其實,從今天的角度來看,席勒的觀點是部分正確的。因為在第一代 iPhone 的3.5英寸屏幕上,屏幕鍵盤的按鍵比較小,用戶容易按錯,從產品體驗的角度來看,席勒「爺爺奶奶看產品」的角度比較理性,有一定道理。

那時,軟體工程師 Ken Kocienda 就參與設計了觸摸屏上的鍵盤。

2007年,喬布斯發布第一代iPhone,2011年他宣布卸任蘋果公司CEO職位

喬布斯對Ken的要求就是:「放心去做吧」。

Ken說喬布斯經常每周都確認研發進度,總是和員工保持溝通,也會及時做出反饋。Ken將此形容為喬布斯「客戶至上」式的工作方式。意思是,如果員工做好一項工作,並向他做出演示,喬布斯會像顧客一樣回應,如同對待一件真正擺在商場里的商品一樣。

即使研發處於早期階段,他也會告訴你他的想法,然後由研發人員去處理和解決這些這些問題。

其實,使用鍵盤時很多人都不會專註於手機本身,人們認為能準確打出字就可以了。比如發個簡訊,或者上網看照片一類。那種傳統的QWERTY鍵盤,就應該是按一個鍵,出一個字母,很簡單。

鍵盤設計草稿

可是在觸摸屏上,人的手指有時並不能準確按到鍵盤相應的位置上。這樣一來,你以為你按下了A鍵,結果出現了S。有的人打字快,設計得符合這些人的打字速度,所以設計出的鍵盤既得讓那些專門從事文字工作的人感到順暢,也要讓打字慢的人感到好用


「自動適應」功能

於是,設計團隊設計了一項功能叫「自動適應」,可以根據用戶輸入的下一個字母來輕微更正屏幕上的有效觸摸區域。

比如說,「I」和「O」在鍵盤上彼此相鄰,為了避免打錯字,軟體會提前推測手指應該按下哪個鍵。這是實體鍵盤所不具備的功能。

Ken所在團隊設計了一個「動態字典」,這是個英文單詞列表。在輸入時,這個「字典」會查看你輸入的單詞,它會自動學習你的輸入過程,然後會對虛擬鍵盤中相應按鍵的響應區域做細微調整。

如果你打了字母N,那下一個字母就不太可能是H,很有可能是G,所以iPhone就會縮小H鍵的響應區域,而增大G的響應區域。這時,如果你按下了G和H之間的空白區域,iPhone就會判定你按下的是G。因為ng是英文中常見的組合,而nh就不常見。英文以外的語言,也會依此進行調整。

……

為了做好產品,喬布斯總是會將最優秀的人才集中在一起。

喬布斯的標誌性著裝:黑色上衣、牛仔褲和運動鞋

做Mac時如此,做iPhone時亦如是。他壓住了部門政治,調走了各團隊最好的工程師,讓他們連續幾年高強度且嚴格保密地工作。有人甚至因此離婚。

iPhone 面市後,不少人因為身心俱疲,選擇了離開蘋果……


對細節的專註

史蒂夫·喬布斯對細節極為看重,甚至插手到別人的產品里。

谷歌副總裁維克·岡多特拉曾講過一個故事:

2008年的1月的一天早上,維克正在家中做祈禱,無意中看了一眼手機,有一則未接來電。他選擇了忽略。

祈禱結束後,他看到有一條來自史蒂夫·喬布斯的簡訊。上面寫著:「維克,你能給我打電話嗎?我有急事要跟你說」。

上圖圓環狀建築物為蘋果公司新總部,可以說是喬布斯最後的作品

維克負責在谷歌的所有移動程序開發,經常和喬布斯打交道,算是他工作上的一份福利。

他有點不安:喬布斯明知他在祈禱時間還特意來電,一定有什麼重要的事情。他回了電話:

「維克,有一個問題,我覺得需要立即解決一下。我可以讓我團隊的人來幫助你」,喬布斯說。

1999—2010 年的谷歌logo

我一直在看iPhone上的Google徽標,我對這個圖標不滿意。谷歌中的第二個O沒有正確的黃色漸變。這是錯的,我會讓格雷格進行一下修復,你覺得可以嗎?」

對於維克來說,這不是什麼問題。掛了電話後,他收到一封來自喬布斯的電子郵件,郵件名叫「圖標救急」,裡面寫著說讓維克和蘋果團隊成員合作修改圖標。

谷歌后來去掉了位於logo上的陰影

維克說自己從來就是蘋果的忠實用戶,即便是他之前在微軟和比爾·蓋茨工作了好幾年,他依然非常欽佩喬布斯和蘋果公司的產品

維克在自己的博客中這樣寫道:「當我想到領導能力,熱情和對細節的關注時,我都會想起那天早上從史蒂夫·喬布斯那裡接到的電話。這是我永遠不會忘記的一課。CEO們應該關心細節,哪怕是一個圖標上黃色的陰影,哪怕是在星期天。」

喬布斯 產品與銷售哪個最重要?_騰訊視頻

雖然喬布斯本身是一個營銷高手,但他一直很警惕公司忘記產品創新的意義。

早在1995年時,他就曾在一個訪談中說:

「科技公司一旦處於壟斷地位,營銷人員就會掌握話語權,產品研發部門則會被逐漸邊緣化,公司會忘記打造優質產品的意義……」

參考資料:

qz.com/1380188/ken-koci

sixcolors.com/post/2018

goodreads.com/book/show

ignorethecode.net/blog/

更多有趣內容歡迎

Lens-知乎、Lens-專欄

微信、微博 「WeLens」

Lens是一個致力於發現創造與美、探求生活價值、傳遞人性溫暖的文化傳播品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