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導讀「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近日,很多朋友在後台反應「氣溫一天比一天低,這手腳冰冷的問題又要來了,該怎麼解決呢?」說實話,怕冷這個毛病,小編身邊也有很多朋友深受其害。

首先,感覺自己怕冷,怕風,這種情況在外感病裡面比較多,但是這種怕風怕冷,即使您多穿一件衣服,也還是怕風怕冷的,比如渾身冷得發抖的人,體溫升高了,多披一件衣服,還是抖的,這在中醫叫「惡寒」。

只要解除外邪,宣發正氣,則癥狀就會消失。我們今天不談外感病,我們談的是,因為內傷病導致的長期的怕風怕冷。

這種怕風怕冷,多披一件衣服,就會舒服很多,所以中醫叫「畏寒」。這種情況往往不是暫時性的,而是長期存在的。

那麼,為何會有手腳冰冷這種情況呢?

陽氣不足

首先,第一個原因,可能是陽氣不足。因為各種原因,傷了陽氣,會變成這樣。

我來舉一些例子,比如:過食寒涼,整天吃冰的飲料,涼的食物,傷了脾胃之陽;過用寒涼之葯,經常服用傷陽氣的藥物,過用抗生素等等;長期疲勞,房事過度等,都會損傷陽氣。

需要知道的是,如果感受寒邪,但是在治療過程中,沒有及時清除,或者病後沒有及時扶助陽氣,則也會導致這個後果。

這種陽氣不足導致的怕冷,比較容易識別,典型的癥狀是四肢冰冷,面色蒼白或者發黑、手足不溫、怕冷、易出汗、大便稀溏、小便清長、口唇色淡、口淡無味、食欲不振、性慾減退、舌質淡、苔白而潤、脈虛弱等。

對於陽虛的治療,首先需要改變生活方式,不要再損傷陽氣,同時可以請醫生幫助調理,用些四逆湯、金匱腎氣丸等等思路,也可以配合艾灸等方法,效果不錯。

氣虛

與此相關的,還有氣虛的畏寒,這種情況,多是營衛之氣,也就是保護身體的力量,出現了問題。

此時會覺得畏寒,但是這種情況,一般會出現動輒氣喘,動輒汗出的氣虛的情況。

此時,多是首先脾胃之氣受傷,因為營衛之氣,都與脾胃關係密切,如果脾胃之氣不足,營衛之氣沒有來源,則會出現保護體表的力量不足,導致畏寒。

對於這種情況,一般中醫會用小建中湯、補中益氣湯等思路來調理,效果也是立竿見影的。

肝氣不舒

還有的怕冷,就是四肢末端冰涼,尤其是手腳,到了胳膊那裡就不涼了,這種情況,往往是肝氣不舒,情緒不佳,導致的四逆散證,這是肝氣不能疏泄,導致氣血壅滯,陽氣閉塞於內,不能通達四肢,引起四肢的末端冰冷。

這種情況,不能溫陽,需要疏肝理氣。現在很多人,就是這種情況的。

血虛

血虛之人,血液不能溫養四肢,所以身體會覺得涼,這種涼,夏天還好些,一旦到了冬天,就會手腳冰涼,身體畏寒。

這種人還有這些癥狀:

記憶力不好,容易忘事,失眠;容易疲倦,一旦疲倦,容易心悸、頭暈;身體有黏膜的部分顏色比較淡,比如指甲裡面的顏色,比如眼瞼口唇等;女性月經色淡或者少,甚至閉經;舌頭顏色淡白。

尤其是蹲在地上一兩分鐘,站起來,立刻會眼前瞬間黑一下。如果蹲時間長了,站起來頭暈眼黑,這種情況很多人都有,但是如果嚴重了,這也是病!這叫體位性低血壓,尤其對於老人,這是要密切關注的一種疾病,甚至會出現危險。

但是,一般人蹲一兩分鐘,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如果您蹲一兩分鐘,再站起來眼前都發黑,我認為這是氣血不足,尤其是血虛,會導致這種情況的。血虛之人,也會畏寒的。

本來中醫在養血的時候,有一個思路就是補氣,從氣中生血,但是此時用藥,一般是補氣的葯裡面配合一點養血的葯,可是,如果單純用補氣的葯,部分患者,則會感覺上火。

除非是急症,比如大出血,急需補氣固血生血,否則是要配合補血藥的,這樣可以將氣引入血。一般我們不會在血虛的時候,單獨用補氣的葯的。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