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理髮師的印象就是活躍在各種髮廊里,穿著光鮮亮麗,手中的剪刀和梳子忙不停,嘴也不太閑著。為了提高收入,增加服務項目,還喜歡喝客人聊些有的沒的,就是為了藉機推銷一下。剪完之後,結賬一看88塊大洋,人們就開始埋怨理髮的價格太貴了,理髮師掙得太多了,開始懷念以前不到10塊錢就能剪次頭髮的時候。

然而,理髮師真的像人們說的那高收入嗎?我們來算一筆賬就清楚了。

一般髮型師的晉陞過程是助理(學徒工)——技師——髮型師這樣三個階段。工資水平就拿北京的理髮師舉例吧。

先說助理學徒,他們的平均工資在2000塊錢左右,主要負責是理髮店裡的一些雜活兒,要從掃地做起,最多的工作就是給客人洗頭,努力工作才能解決自己溫飽問題。對於他們來說,至少一年的時間都在學習給客人洗頭,再理髮師有空餘的時候可以偷師學習一下怎麼燙頭髮、吹頭髮,成為技師需要2年以上。大部分的學徒工都是在溫飽線上掙扎。

在往上一層是技師,乾的活稍微有些技術含量了,主要負責給燙染之類的工作,平均工資在3000左右,基本上能解決自身的溫飽問題,逢年過節的高峰期收入能多一點。想成為真正的髮型師,在這個位置至少要學習2年。但是,想要學習技術,一次就要上萬塊,基本上存不下錢。

髮型師都是在初級工種上歷練出來的,主要負責剪髮、造型、設計,指導技師染燙,重要客戶自己親自染髮、燙髮。到了髮型師這一階段,主要的收入都是靠提成來的。當然比之前成掙得多點,但是收入兩級分化特別嚴重,好的收入百萬一點不誇張,但更多的也就是維持生活,5000左右真的是平均水平。

髮型師還要不斷的學習和進修,不是想當然的就是一直剪頭髮就行了。遠的去日本,近的去香港,學習一次就要數萬塊。這麼看下來還覺得理髮師掙得多嗎?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理髮的錢並不是理髮師全部拿走的。一般來說,髮型師和理髮店要三七分,也就是髮型師拿自己創造收入的30%,老闆要拿走70%。這樣算下來,一個髮型師想要月入過萬,他就得創造3.5w左右的流水。如果按每月工作26天來算,每天要工作十幾個鐘頭,至少剪理髮30次,工作十幾個小時……

橫向對比一下,像北京這種大城市理髮價格從30塊錢往上走,根據理髮師的職稱價格會有幾個分檔。但是,美國這些國家剪一次頭髮至少100人民幣打底,這麼一比較就知道服務業的升級是正常的現象。

當然也有反其道行之的快剪行業,作為消費者我們選擇合適自己的就好。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