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上小疙瘩不一定都是脂肪粒 那還會是什麼

5 人贊了文章妹子們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經歷,只要臉上一有些什麼小疙瘩,就覺得它們是痘痘、粉刺或者閉口?或者有的妹子還知道也許是脂肪粒,但是,這些小疙瘩真的就指的是這幾種情況?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些小疙瘩都是些什麼鬼吧!

 很多人都覺得只要臉上長小疙瘩覺得她們是痘痘或者脂肪粒什麼的,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今天編編告訴你臉上長小疙瘩除了是痘痘跟脂肪粒之外還可能是什麼!

 一:最常見的是—痤瘡

  這是我們最最最常見的一種情況啦,每次吃完辣之後,下巴附近就很容易長出這樣的痘痘,其實它的學名叫痤瘡。  痤瘡俗稱青春痘,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感染性炎症。皮脂腺多開口於毛囊口,一旦毛囊口阻塞,過多的皮脂代謝產生的過多的脂肪酸的刺激以及封閉環境中過度增殖的痤瘡丙酸桿菌的作用,使皮膚產生了炎症反應。  痤瘡一般來說分為兩類,一類是炎症性丘疹,而另一類則是粉刺。炎症類丘疹就是膿包,剛開始會發紅鼓起圓形的丘疹,成熟後就是白色的膿包。粉刺分為開放性和閉合性粉刺,閉合性粉刺(白頭)就是約1毫米大小、沒有明顯毛囊開口的膚色丘疹;開放性粉刺(黑頭)表現為有著明顯擴張毛囊開口的圓頂狀丘疹。

治療方法:  可以使用一些外用的藥物或者是消炎類的祛痘護膚品,但這些都只是協助啦~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日常的清潔,千萬不要用手擠壓或搔擾抓皮,慢慢地它會自己褪下去的。如果這些方法都沒有多大作用的話,可以採用果酸、激光治療等等。

二:誤以為是脂肪粒的—粟丘疹

  脂肪粒是上的一個俗稱,從醫學角度講,我們通常所說的脂肪粒實際上是指粟丘疹。

  粟丘疹是囊腫形成於毛囊皮脂腺、內部聚集了角質化的殘留物,外形類似結石,呈黃白色,約針尖或小米粒大小。當皮膚清潔不夠徹底,或過多使用去角質產品都會使眼周肌膚出現極微小的、肉眼無法察覺的傷口,在皮膚自我修復過程中就會產生這個白色的小囊腫。出現了這種問題的人皮膚就會感到乾燥,自然就會使用滋潤度高的護膚品,這也是我們總以為是眼霜惹禍的原因。其實,沒有護膚意識的男性還有兒童也是常見粟丘疹的「受害者」。

治療方法:  注意麵部清潔、避免過度去角質或著長期化濃妝,選擇清爽不油膩的眼霜,堅持一段時間後就會自然脫落。還可以選擇去專業、正規的美容院或醫院,使用消毒後的針類器具挑除或用等離子治療機去除。

三:屬於遺傳性質的—汗管瘤

  汗管瘤,就是往往會出現在上下眼瞼的那些小疙瘩,也是被很多人誤認為是脂肪粒的一種。  汗管瘤是由小汗腺表皮內的導管分化、畸形發育而成的一種痣樣瘤,一般是2~3毫米肉色或棕褐色的丘疹,通常對稱分布於下眼瞼,也可能產生在前額、兩頰、頸部等處。從本質上來說,屬於基因遺傳,如果父母的臉上也有,那麼有很大的程度上你也會被遺傳。

治療方法:

  儘管汗管瘤是良性的,可是一旦產生就會逐漸地增多,而且不能自己消退或者簡單的靠針挑去除,相對來說激光是治療它的最好方法。

四:身體抵抗力差也會導致的—扁平疣  除了粟丘疹及汗管瘤,眼周偶爾還會出現扁平丘疹樣損壞,醫學上稱為扁平疣,它也容易被誤認為是脂肪粒。  這種情況比較少見,一般來說,都是由於身體抵抗力下降HPV病毒所引起的。扁平疣一般來說多會發生在年輕人的身上,面部、手背、胸部等暴露部位,表現為肉色、淡褐色的丘疹,扁平但表面圓滑。扁平疣會癢,也會傳染。

 治療方法:  建議採用激光、冷凍治療配合抗病毒藥物或者免疫療法診治。當下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液氮冷凍,它能把大量的扁平疣解決了。外用藥物像是維A酸這類的,只能治療面積比較小的扁平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