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臺灣

【育兒二】2Y4M~2Y8M的復健之路。幼兒園的學前準備

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成為佼佼者,可能追隨著名師、名校的腳步,

幫孩子填塞許多才藝累積實力得高分,當醫生告訴我,

Kasper 不可能成為班上的精英者,要我認份看清楚孩子就是慢飛,

同時也宣判孩子需要很努力也可能無法成功,

的確面臨孩子需要就學階段,我馬上就感受到了,

過程裡真的是用「求」學來考驗的。

 

一張入學通知單卻是慢飛家庭「難求」的事,慢飛孩子只想著有學校讀就好了,

不求名師或名校,不求孩子分數高低與否,只求學校復健資源充足讓孩子使用,

只求老師包容慢飛孩子的遲緩等待,只求學校環境更友善讓肢體障礙的孩童便捷,

而殘酷的事實,渴望的心願還是有人無法達成。

  

雖然特殊教育法規定,學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特殊兒,

依照孩子的遲緩而定,校方也深怕有萬一要擔責任,

總會用藉口要家長知難而退,所以不管幼兒園、國小、國中甚至到大學等,

每個階段所碰到的狀況都會如此心煩不已,只能不斷一間一間的嘗試,

一位媽媽跟我說,他的兒子要上大班了,但在之前已經換了10間幼兒園,

從名氣大、學費貴、師資優、小班制、雙語教學等都去尋,

當時不瞭解孩子有遲緩問題,往往被校方嫌孩子各方面不足,

最終就是容不下她的孩子,後來她正視孩子遲緩的問題後,

不以輸在起跑點為由追逐名校,而是重新考量幫孩子找尋適合的學校,

不隱瞞孩子的遲緩讓校方瞭解,雙方溝通有了共識,

直到現在孩子才能展現笑容。

 當我們決定讓 Kasper 選擇公立幼兒園就讀,

對他來說是人生轉折的另一個階段,我們心中說不怕那是騙人的,

畢竟他連最基本的生活自理都處於0分狀況下,

自己拿湯匙喫飯不會,走路也才剛學會,認知上也不佳,

口語不會表達怕擔心被欺負,要上廁所也不會說等等,

這樣去上學妥當嗎?上學能使他變更好嗎?

老師與同學會喜歡他嗎?會成為全班的笑柄嗎?

這些話語在我心中出現無數回自問一遍又一遍,

但孩子的人生始終是要自己去面對的,父母無法永遠陪伴在身邊,

所以即使擔憂我們還是要學著放手。

 

很多家長會問我,哪個學校好可以推薦嗎?老實說我都不推薦,

因為在那裡就讀不是重點,重點是要遇到好老師,

如果我說A學校的老師好,有可能下學期老師就跑到B學校就職,

這種無法保證的話語請恕我無法推薦,但可以讓大家有個參考方向。

(1)向專業人士打聽

以幼兒園沒有侷限住家戶籍的限制,

從治療師打聽哪個學校的環境對慢飛孩子比較優勢,

父母再找時間先去視察學校的環境是否合宜?

尤其對於肢體障礙不便的孩子,環境上是否夠友善是相當重要。

(2)選擇合法的發展中心機構

如果領有中、重度障礙手冊的孩童,可以選擇發展中心機構就讀,

不僅在環境上、師生上都比較友善,但可視孩子進步狀況而定,

於中班或大班轉出到普通班融合就讀,畢竟國小的環境無法像幼兒園舒適,

提早讓孩子先適應,避免銜接國小的衝突感增加。

(3)就讀公立幼兒園

如果是不嚴重的遲緩或領輕度障礙手冊孩童,可以嘗試上普通班或特教班,

前提可先申請鑑定安置,對於慢飛孩子有較多資源協助,雖然私幼也能申請,

但公幼比較能按部就班規劃,且老師接觸特殊孩子的經驗較多。

 

何謂鑑定安置?這是針對身心障礙孩童優先入學標準考量,

讓慢飛孩子得到適當的教育安置與特教資源,但這是繁複的流程,

家長必須備妥文件,才能為孩子爭取到最需要的資源,

以臺北市為例,入學前一年11~12月底就得開始準備,

入學該年度的2月份前要提交文件,

3月份陸續接受心評老師評估,4月份左右就能知道鑑定結果,

跟我們認知的9月份開學,5月份再抽籤公幼學校早很多,

(註:正確時間還是依實際學年度公告為準)

其中身障手冊和醫療證明都只是佐證文件之一,

判斷讓孩子上普通班或特教班,主要評鑑還是由心評老師的建議為主,

再以抽籤與同樣身心障礙孩童搶名額。

 

以公幼來說,1:15的師生比看似沒問題,必須每班有1位名額給特殊生使用,

但身為慢飛家長的我很清楚,現在的特殊生不會只有一位,那多出來該怎麼辦?

對於每一次的評鑑都是攸關慢飛孩子的生死狀,但現實與評鑑真是如此嗎?

有些孩子該要的資源卻因為不夠糟而無法申請助教員幫忙,

有些孩子該上特教學校,卻又因為資源有限,所以只能排除在外,

這些慢飛孩子需要挺住各種考驗,如果幸運熬過進步,人家就會說留在這是對的,

但如果很不幸沒熬過反而變糟,人家也只會說那再去別的地方試試吧!

這樣的不確定感話語,您看到慢飛家長的心又被割一刀了嗎?

 

Kasper 最後的鑑定安置結果有抽中,以特殊生進入普通班,

這就是政府積極推廣的融合教育,另外也申請到巡迴輔導老師,

定期到校檢視孩子的狀況,還有物理、職能、語言老師一學期到校二次協助,

但無法申請到助理員入班協助,通常只給肢體障礙孩童才比較能申請到,

班導也必須根據每學期的IEP來協助孩子訓練,

簡單來說額外的老師申請,都是幫助家長,讓班導更認識慢飛孩子的第一步,

因為班導可能對早期療育並非透徹瞭解,經由這些特教老師更專業協助,

才能幫助慢飛孩子與班導的摩擦減量。

既然確定 Kasper 有學校可以念,我也開始一連串的減壓訓練,

主要就是幫助他可以盡快融入團體生活,加上哥哥也要當小一生了,

為了讓兄弟倆認識什麼是校園的操場,趁著暑假只要有空檔,

就會利用傍晚時刻來操場,人家快走一圈是25分鐘,

我們走一圈要一小時,利用縮時攝影,記錄著他們,

一個是爆衝,一個是搖搖擺擺,就是無法從頭到尾在同一個跑道上,

我在後面你追我趕,似乎有種牧羊人的職業ㄋㄟ~

唯一辛苦就是倆兄弟念不同學校,對於接送是比較累人。

 

原本深怕 Kasper 對於環境較恐懼,想不到8月份的暑假接到班導的來電,

主動告知可以有空就去教室認識環境與老師,

以教室環境來看挺大又舒適的,於是我們趁暑假就密會老師四次,

每次停留至少二小時以上,剛開始 Kasper 只會縮在我身邊,

到後來會自己找球玩還把椅子當車車開,甚至敢跟老師有身體接觸,

我也不避諱讓老師知道 Kasper 所有狀況,

自己做了四張A4的 PowerPoint 報表,內容詳細說明,

就醫紀錄、每一次的評估說明、復健療程進展及目前達到的發展。

老師只有訝異問我怎麼可以這麼詳細安排孩子呢?

我笑說因為我也是同業,瞭解老師辛苦面,與其隱瞞,

當孩子的語言、行為或學業表現和同年齡孩子有落差時,

就算不說明還是會被同學和老師看出來的,

因為孩子不接受特殊教育,孩子的障礙狀況也不會消失,

但仍然還是有多數的孩子會因為家長的退縮和掩藏,

而無法及時獲得協助,錯失學習的關鍵期,纔是加速問題的惡化,

不過當我們的社會無法以同理心給予身心障礙者應有的對待和尊重,

再多宣導和資源都無法嚇阻校園裡同儕對特殊生不友善的態度,

尤其學生在背負強大課業和同儕壓力時,同理心更是薄弱,

只有家長、校方雙方溝通合作,才能保有身心障礙學生的人權。

我也幫 Kasper 報名專為不同慢飛孩子設計的體驗營,

這是政府針對學齡前的慢飛孩子所規劃的活動,

主要是讓孩子在學校與同儕互助交流。

規劃上還是圍繞著物理、職能、語言三方面,沒有輸贏、沒有名次排名,

完全依照孩子的興趣完成,結果三項裡 Kasper 只完成1.5項,

其餘時間就是情緒無法安定下來無法參與,

當日我們看到其他父母對慢飛孩子的耐心,除了樂觀面對更多一份包容心,

也很謝謝老師們用心規劃活動,讓慢飛孩子也能多走出來體驗不同生活經驗。


面對孩子的求學階段,一方面感到高興,卻也對未知的環境感到徬徨無助,

曾經是無法坐直的孩子,如今卻要背起書包去上學,

我只希望他學會常規的生活自理就行,

讓孩子當個平等公民去享受正常的生活作息就好,

而這簡單的幸福是做媽媽一直想幫助孩子的事,

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成功一定要經過努力的,

關關難過關關過,我很慶幸一直陪伴著他成長。

 

以上純屬個人經驗分享,真正幫助孩子還是隻有家長您自己,

大家可依孩子需求去規劃,纔能有雙贏的局面,

至於 Kasper 在學校生活是慘烈還是精彩呢?

礙於時間有限,將待下次分享

 

有興趣的朋友們,加入我們一起喫喝玩樂聊是非,

透過這個平臺,不僅分享好喫的美食、好玩的景點外,

也很希望讓早療的家庭可以分享慢飛孩子的成長點滴,

FB每星期會有一篇,或許我不是最專業的,

但以這樣的經驗分享讓大家也能瞭解不同慢飛的孩子,

其實他/她們都是很天真可愛。

 

【延伸閱讀】

2Y8M~2Y9M的復健之路。人生第三次考試(聯合評估

2Y4M~2Y7M的復健之路。仿說2~3個字終於啟動

家有遲緩兒或特殊兒,家長的心要走出來 

2Y~2Y3M的復健之路。如何選擇學校纔是對的? 

1Y10M~1Y11M的復健之路。人生第二次重要考試

1Y8M~1Y9M的復健之路。想聽你的聲音

當孩子在餐桌上的禮儀,怎樣纔是標準化呢?

 1Y7M的復健之路。矛盾與退步的學習 

1Y5M~1Y6M的復健之路。放手的那一刻 

1Y4M的復健之路。關於上學這件事..... 

1Y3M的復健之路。隱憂的精細動作

1Y1M~1Y2M的復健之路。神奇的"玄"力量

1Y1M的復健之路。第一雙矯正鞋(學步鞋)須知

一歲的復健之路。來自不安的決定

人生第一個生日+蘆洲李宅古禮抓周記

十一個月的復健起點。倆兄弟的互相扶持

十個月。馬不停蹄的就診

九個月的發現與治療

五~八個月的小記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生病記 

自我介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