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排片一直都是困擾大家的一個問題,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拍片已經變得越來越簡單。今天給各位影院經理及排片專員們推薦一款排片工具。

排片寶依託影院的上座歷史數據、網路數據、調研數據等,自動計算出每部電影在本影院的受歡迎程度、觀眾的觀影偏好和行為規律,自動、快速、精準、最優、合理地完成排片。一分鐘完成自動排片,而且排片更合理,上座率更高!

什麼是排片?

排片是根據影城的經營情況,為檔期內的各部影片科學合理地安排場次、影廳、與放映時間,創造出最大的票房。

排片的重要性:

排片決定觀影人次數;

決定收入:票房、食品酒水、衍生品、廣告場租;

排片是影院的核心競爭力;

排片總準則:

市場需求決定排片,觀眾要看什麼就排什麼;

人次最大化:讓最多的觀眾看到喜愛的電影;

票房最大化:讓影院獲得最高的票房;

方便管理;

傳統排片規則:

1.權衡影片的票房預估、片長、故事情節與當地的觀影偏好。

2.黃金時間段是上座率最高的時間段,兩小時內每廳至少排一場。

3.黃金時間段會隨季節以及地域變化。

4.將票房最高的影片,在最黃金時間,排入最優最大廳。

5.然後排第二大廳,與第一場要間隔 30 分鐘以上,也在黃金時間段。

6.「從黃金向兩邊」:把黃金時間段、黃金廳給黃金影片,從黃金向兩邊排起。

7.VIP 一定要排特色片,口碑影片為主,熱映影片為輔。

8.如果給一部電影相鄰兩個場次,最好兩個影廳一大一小。
9.在同一個廳里,盡量避免插排兩部不同的影片
A/B/A/B/A/B,只需安排同部電影 AAA,或 BBB 即可。

10.避免同時開場、同時散場。最短場間隔10分鐘。

11.中文版、英文版都有的進口片,要根據觀眾的偏好排映。

12.進口動畫影片,白天應更多安排中文版場次,以方便小影迷觀影。

13.淡季期間,21點以後場次不宜排動畫片、愛情片、故事片(節奏較慢類型),應以驚悚、喜劇、動作(視效大片)為佳。

15.周六周日節假日應多排大片,票價可以考慮適當提高。

16.愉快輕鬆的動畫片不僅是家庭觀眾的選擇,也會是眾多白

領人士、年輕觀眾的期待。晚場上映時,要注意中、英文

版本搭配排映。

17.影片每日結場時間:周五、周六、及各種節假日可以考慮推遲。

18.如果排映中老年人專場,應固定在早晨的某個時刻,一定要準時開場。

19.有地方特色的影片需要特別關注(拍攝地,主角的家鄉)。

20.影片較多,量級較低的檔期,應儘可能豐富化排映(廳少影院除外),盡量保持每天不少於5部影片。

21.注意培養觀眾習慣。影片每日開場時間:節假日和有大片時可以適當提前,六一兒童節應提前早場開映時間。

22.三四線城市,靠口碑傳播屬於「慢熱型」的區域,對於口碑較好的影片可拉長排映期限,不必跟著快換。

23.需要考慮成本控制。普通廳放映成本:4張票;

巨幕廳(或雙機):9張票。

票房計算公式:

某影片票房=票價x影廳座位數x排映場次x上座率

? 票價高不一定票房高:觀影人次可能會減少

? 影廳座位數多不一定票房高:上座率低呢?

? 場次多不一定票房高:每場觀影人次少呢?是有效場次嗎?廳的大小、放映時段;

? 上座率高不一定票房高:是不是小廳?

? 某影片票房高不一定總票房高

某影片票房 = Σ某場票價x某場影廳座位數x某場上座率

影片總票房 = Σ各影片票房

現在排片普遍存在的問題:

a.電影單片票房在排片時缺少預估

b.人流情況預估不夠細化(下午黃金時間段,日期類型)

c.每場上座人數缺乏預估,上座率低的場次不少,爆滿的場次也不少

d.場次比計算很少有影院個性化估算

e.除最大廳,第二大廳,和最小廳外,其他廳的安排有些隨意

f.同時開映時間、結映時間的場次較多

目前出現了許多基於大數據的排片工具,例如數能排片寶,通過大數據的複雜計算,很大程度減少了影院經理拍片的工作量,以下是傳統排片與大數據拍片的對比:

傳統排片:

決策辦法:a.憑部分數據 b.憑經驗

傳統排片要素:各影片場次比預估、黃金時段、大廳,次大廳,小廳

特點:a.花時 b.難以優化

大數據排片:

決策辦法:a.憑全部數據 b.憑智能計算

大數據排片要素:各影片票房預估、全天人流預估、各廳座位數

特點:a.自動:一分鐘搞定 b.精準:完全優化

數能排片寶-快速排片,增加票房,一分鐘排片,每日電影票房預測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