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當代小三比比皆是,可又有哪個小三能做到殺妻奪夫後還名垂青史,夫妻恩愛的程度。在我們中國歷史上就有這麼一位美麗聰慧,做事果斷的女皇帝---蕭太后,做到了事業與愛情的雙豐收。

蕭太后蕭綽小名燕燕,他的父親時當時燕國公主的駙馬蕭思溫,蕭思溫此人熱衷權利野心勃勃,故將自己最為得意的聰明美麗的小女兒蕭綽安排嫁給了當時的皇帝。當時的遼國政壇有一個慣例,皇后必須出自於蕭家,這個慣例是從遼國皇帝耶律阿保機娶了蕭家的小女兒述律平之後延續的。而到了蕭綽這一代,皇后的人選在蕭思溫眼裡自然是只有蕭綽珂擔此大任。

然而,在未嫁與皇帝之前的蕭綽曾與漢族的韓德讓有過婚約,可謂是青梅竹馬,可後來簫綽被嫁與皇帝後兩人的戀情便被迫中斷了。年輕的蕭綽在父親被暗殺死亡後意識到權利的重要,並且自己要在殘忍的宮廷中立足只有靠自己了,原本便聰慧的她使盡渾身解數讓皇帝獨寵於她,順利懷孕並生下了皇子隆緒,鞏固了自己皇后的地位。

原本以為此生與韓德讓再無緣分,奈何當時的遼景宗自小便有心疾,再加上常年操勞國事,身體越來越差,為了國家與朝政,想到了讓皇后蕭綽幫忙處理朝政。這也讓蕭綽在後來的攝政中奠定了基礎,聰明的蕭綽自然沒有辜負皇帝的期望,積極發展遼國的經濟和軍事,並取得不錯的成績。可皇帝身體太差,終於在她處理朝政第十二年,那年她三十歲時駕崩了。年僅30歲的她便成了寡婦,12歲的兒子登基。不少人對皇位虎視眈眈,欲取而代之。孤兒寡母的她顯得十分無力。皇帝的離世使她無論是在感情的寄託亦或是政權的穩固上都急需要一個人的協助,同時自己心中那段舊情始終難以忘記,而這個人就是握有軍權的朝廷重臣韓德讓,於是她便暗示韓德讓願與其重修舊好,奈何韓德讓當時已有妻子,蕭綽不得已便派人刺殺了他的妻子。從此兩人幾乎形影不離,再續前緣。

蕭太后自是重用韓德讓,而韓德讓也並未讓蕭綽失望,他利用自己的才智能力很快將蕭太后的政權穩固並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勢力組織。同時督促蕭綽開科舉,興農業,更是讓蕭綽有了後來一生中政治巔峰的「檀淵之盟」。

蕭太后與韓德讓之間的緋聞蕭太后並沒有進行阻止,反而公開承認了兩人的關係。而兩人愛情的結合更是促進了兩個民族之間的融合。後來蕭太后更是頂住了遼國貴族的各方壓力撤銷了韓德讓的奴籍改為皇族,並賜國姓,改名耶律隆運。她還讓自己的兒子遼聖宗對其以父子關係待之,在韓德讓病重時,遼聖宗親自喂葯,端茶送水。

蕭太后死後的第二年韓德讓也隨她而去。

蕭太后是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蕭太后與韓德讓之間的愛情有人說是政治聯姻,有人說她在奪人夫這件事上心狠手辣,但當時的形勢所逼不得不為,偉人的背後擁有著常人所看不到的心酸。可敢於果斷追求自己愛情的勇氣是我們所佩服的,更何況她當時所處的地位也非常人。不管出於什麼目的在一起,他們之間的那段纏綿悱惻的愛情已是一段佳話,流傳至今。


應該是吧,從很多事情可以看出來蕭綽對韓德讓已經不是簡單的拉攏了,簡直就是掏心掏肺。蕭綽出身遼國貴族蕭家,小名燕燕。

她掌權期間擊敗了宋太宗趙光義的北伐大軍,致使宋朝收復燕雲十六州的計劃失敗,直到宋朝滅亡,也沒有徹底收復燕雲。楊業也在此戰中被俘,蕭太后的名字也因為楊家將直到現在仍然是家喻戶曉。蕭綽曾親率大軍攻宋,逼迫宋朝簽下《檀淵之盟》,可謂是巾幗不讓鬚眉了。

蕭綽入宮

蕭燕燕的父親蕭思溫迎娶了燕國公主為妻,遼穆宗因為在打獵時被刺身亡,跟隨穆宗的的蕭思溫立即意思到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因為穆宗沒有兒子,所以蕭思溫,立即封鎖了消息,然後通知了耶律賢。耶律賢繼承王位後,蕭思溫因擁立之功,被封為魏王。

為了博取更大了權利,蕭思溫決定和耶律賢聯姻。蕭思溫把已經和韓德讓訂婚的小女兒蕭燕燕嫁給了耶律賢,不久之後蕭燕燕被封為皇后。耶律賢不喜歡管理朝政,所有的事情都委託給了蕭後。公元982年耶律賢在一次狩獵中,因病去世。

舊情複發

蕭燕燕密招韓德讓和耶律邪軫,蕭燕燕一方面拉攏韓德讓,她可憐兮兮的對韓德讓說:「我們孤兒寡母,宗室如虎狼一般,邊境還不安定,我該怎麼辦呢」

母寡子弱,族屬雄強,邊防未靖,奈何?

韓德讓對她說道:「你信得過我嗎,只要信得過我,就沒什麼好憂慮的」。

信任臣等,何慮之有!

蕭燕燕立即表示:「吾常許嫁子,願諧舊好,則幼主當國,亦汝子也」,意思就是我以前和你訂過婚,現在願修舊好,皇上就是你的兒子啊。而另一方面,蕭太后把侄女嫁給了耶律邪軫。

韓德讓和耶律邪軫都沒有辜負蕭太后的信任,為了防止諸王異動,韓德讓建議:「召集諸王,歸宅第,禁止私下往來」。接著迅速剝奪了諸王的軍權,很快就穩定了局面。韓德讓掌管禁宮防衛,耶律邪軫節制軍隊。

在蕭太后的支持下,韓德讓對遼國內部進行了改革。選拔人才,法律制度皆從漢法。確立了父傳子的制度,避免了繼承混亂而帶來的動蕩。韓德讓成為了遼國「攝政王」一樣的人物,他和蕭太后形同夫妻,蕭太后還派人刺殺了韓德讓的妻子。兩人過起了沒羞沒臊的生活。

他們出入同車,同坐而食,兩人出入各自的帳中從不避諱,儼如情深伉儷。皇帝也對韓德讓以父禮待之,後來蕭綽又賜其姓耶律,封晉王,為帝季父,在親王之上。韓德讓有皇帝一樣的特權,擁有自己私人宮帳。後來蕭太后甚至把宴請群臣的地點,從皇宮改到了韓德讓的宮帳。

耶律虎古因為與韓德讓有了衝突,結果韓德讓竟然當庭打死了耶律虎古,蕭太后對此視而不見。蕭太后在一次觀看韓德讓打馬球的時候,有契丹貴族衝撞了韓德讓,韓德讓還沒說什麼,蕭太后勃然大怒,把人家給殺了。因為韓德讓無子,蕭太后命從皇室選嗣韓德讓。

在公元1009年,蕭太后以自己衰老,還政於皇帝,不久之後就病逝了。而在不久之後,韓德讓也年邁重病的時候,皇帝率領眾親王侍奉在塌親。皇后以媳婦之禮侍奉韓德讓湯藥。韓德讓死後謚號「文忠」。


我想應該是有愛的,另一種或許是有所圖吧!


當然是因為愛情。


我不認識這兩個人!

所以我不知道!!!


愛情的本質是男歡女愛,只不過讓文人賦予了浪漫的內涵,對於大多數普通人而言,其接觸的異性較少,並在規則的束縛下,所以感情所能面對的群體小,專註專一成就了愛情,而與之相對的,極少數人具有了面對更大異性群體的能力且大多數能滿足其慾望,因而,所謂愛情就成了擺設,男歡女愛的同時,往往摻雜了更深層的政治目的,針對本文提出的蕭太后,一個女人她更多的是利用身體獲取掌控天下的能力。因此無所謂愛情,或者說是將愛情當成工具。


應該是為了愛情吧!


應該是因為愛情吧


不全是,應該是一種手段吧!有一定政治因素在裡面


1. 有愛情

2. 有利益,穩住南院漢人,同時給中原的漢人看,遼國不僅僅是契丹人的,也是漢人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