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最火爆的電視劇非《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莫屬了,主角的官宣,朱一龍的大紅,正午陽光的金字招牌,讓這部戲還未上映就自帶了一大波流量。

上映之後,精緻的佈景服飾,細膩的劇情,衆生相的人情百態,也讓話題時時都衝上熱搜,大娘子的表情包火了,老太太的金句名言火了,小公爺的深情告白也火了……點燈熬油的追完了小說又追了40多集的劇,我忽然感慨了一聲:這部知否,簡直是一個大型育兒教學案例現場啊!

讓我們來看看,在不同的教育環境下,到底能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來:

1、明蘭——正面教育下的成功典型

作爲主角,明蘭身上確實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知書達理卻不酸腐木訥,擅於心計卻不損人利己,謹慎明智卻也能勇敢果決,這些都與她成長過程中受到的教育密不可分。

生母衛小娘雖戲份不多,卻爲我們展示了一個忍辱求全,隱忍賢惠的形象,她並不愚笨,只是明白勢不由人,她告誡女兒不可強出頭,凡事活着最重,卻又送女兒一幅《李娘子鎮守娘子關》,讓女兒學習李娘子的獨立自強,不依靠他人,這也奠定了明蘭一生處事的基礎:明哲自保,藏鋒忍讓卻堅韌沉穩,心有決斷。

衛小娘過世之後,明蘭處境堪憂,嫡母自私,父親偏心,若不是盛老太太及時出現,絕無今日的明蘭。

盛老太太接過了教育明蘭的責任,以她勇毅候家獨女的見識,對明蘭言傳身教,開拓了明蘭的視野,也擴大了明蘭的格局。

教明蘭焚香做茶,寫字打球,管家看帳,管理莊務,“十八般武藝樣樣俱全”,目的不是爲了讓明蘭樣樣出色,只是讓她多見識,多瞭解,免得人前露了怯。

教明蘭看透世情,看到淑蘭堂姐在婆家受辱,老太太特意讓明蘭到前面去見識見識“豺狼虎豹”,免得一直養在深閨,忘記了人心險惡。

讓明蘭勇於試錯,大娘子和林小娘皆犯錯,家中管家無人,老太太推薦明蘭,讓她分院別住,一方面孩子長大了不能永遠再她庇護下,另一方面也讓明蘭將這些年所學學以致用。

最愛看每次家中或外界有事,老太太和明蘭閒聊中的覆盤,得失利弊一步一步拆解開來,哪裏做的對了,哪裏需要改進,當事人什麼性格,若換個方式處理該如何,看似閒聊過程中,實則是一部部精彩的世情教科書。

每次盛老太太出場,彈幕上總是一片讚揚之聲,好想自己也有一個這樣的祖母。看她教導出的華蘭和明蘭,都是盛家最出色的女子,祖母可謂是正面教育成功案例的第一人。

2、墨蘭——母親的格局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墨蘭其實起步不低,母親是寵妾,有田地有鋪子有臉面,還有個親哥哥,父親又最疼她,若是知足守份,不生妄念,完全可以安然幸福的度過一生。

奈何她有林小娘這麼一個極品母親。

林小娘下線後,網絡一片叫好聲,但最後兩集演員演的太好,也有不少人說,能體諒她的一片慈母之心,都是想給女兒尋個好前程。

出發點自然是爲孩子好,可惜在她這麼多年的錯誤教育下,再多的好也挽救不了女兒的命運。

從幾次林小娘育兒的現場我們就能看出諸多不妥。

一面在老爺面前哭哭啼啼嬌弱可憐,回頭就原封不動的把這些教給孩子“老太太要說日頭好,你別說剛下雨……”時不時的就在女兒面前大哭:“你父親不要我們了,你父親不喜歡你了……”

彼時在墨蘭小小的孩童心中,定然是充滿了不安,深感一定要照着母親的方式去做才能拉住父親的心,有意無意的將林小娘的做派學了個十足十。

當初林小娘嫁入盛府便是因爲府中的財勢,之後在育兒的過程中,她也一再告訴孩子金錢地位的重要,又因着她一次次的在宅鬥中勝出,墨蘭自然以爲,母親的做法及價值觀都是對的。

爭強好勝,兩面三刀,唯利是圖,見風使舵,栽贓陷害,一步步走來,墨蘭盡得母親一身真傳,以爲靠這一身的本事便能橫行一世。

可惜林小娘從未告訴過她,除了財勢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珍貴的東西,林小娘一生都在宅鬥中打滾,在爭風吃醋中度過,即便最後墨蘭如她所願嫁入伯爵府,卻也依舊只會這些女子爭寵的本事,每日裏只會和那些小妾們明爭暗鬥,忘了身爲大娘子原本可以從這些烏糟事情中抽身出來,安心規勸夫君上進,賢惠持家,才能得人敬重,立穩腳跟。

說白了,林小娘只教會了她做妾的本事,沒教會她如何做當家主母。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3、齊衡——有強勢的媽,必然就有窩囊的娃。

嘆一聲我如花似玉的小公爺啊~~~(每次看小公爺和明蘭表白都得賠上我半碗眼淚555)

但實話實說,齊衡和明蘭,註定走不到一起。

齊衡輸在配置太高,又有一個無比強勢的娘,將望子成龍的焦慮症發揮到了極致。

端看郡主娘娘第一次出場,所有人都會在心裏哀嘆一聲:“明蘭沒戲了~”

劇裏其他人也經常評價:平寧郡主,心高氣傲/心比天高。

在她心裏,早就將兒子的一生畫好了道道,兒子需要做的,只是按照她設計好的路線走即可。

稍微偏離她路線一點的異常因素,都會被她掐死在萌芽裏,院子裏的女使必須着裝一致規規矩矩,孩子出門必須幾點幾刻準時回家打卡。

而在她的高壓政策下,齊衡果然長成了規規矩矩乖乖巧巧的一個好孩子。

這種好孩子,想讓他去反抗父母,簡直像讓螞蟻去撼動大樹。

我們看着齊衡似乎盡力在爲自己和明蘭爭取,最後一步一步陰差陽錯屈從於命運的安排。

其實他的掙扎裏,始終帶着一絲軟弱。

母親要認明蘭給他當妹妹,他明明可以當庭反抗拒絕,卻還是隱忍下來。

顧二要爲他刀山火海去截嘉城縣主,他也猶豫畏縮。

喪妻之後明明可以儘快去明蘭家提親,卻偏偏要等自己金榜題名。

禮教規矩,忠孝順從,道德倫常,這些東西早就被他深深的刻進骨子裏,他逃無可逃,避無可避,掙扎不開,擺脫不掉。

就像大象小時候被拴到小樹上,即使長大了他有足夠的力氣掙斷小樹,他也不再去嘗試了。

不爲死了,明蘭嫁人了,他此後的人生,大概還是按照母親原計劃的路線走下去吧。

4、顧廷燁——失敗教育中的偶然倖存者

知否裏面的娃教育環境都不咋好,不是有個眼瞎的爹就是有個要命的媽。

顧廷燁尤其慘,全攤上了,比齊衡的媽更要命的是:

平寧郡主好歹的出發點是“爲你好”

小秦氏的出發點乾脆就是“要你死”。

你要一個婢女,我給你十個最漂亮的,你要一兩銀子,我給你百兩隨便花

闖了禍沒關係,你爹那邊有我攔着,怕捱打沒關係,給你錢你出去躲幾天。

表面上千好萬好,實際上吐着毒蛇的芯子慢慢等你入甕。

再加上一個完全不肯信兒子的爹,一有事非打即罵解釋的機會都不給。

顧廷燁早期在東京城的名聲,實在就應該是這種畸形教育下唯一能出現的結果。

好在他本性非惡,能擇善交友(盛長柏),又有一個三觀正的常嬤嬤時時規勸。

纔不算歪個徹底。

後來科舉無望,父親去世,兄長後母真實嘴臉顯露,頹廢時又遇曼娘畫皮撕落,將他這些年所有混沌全部劈開,痛定思痛後幡然醒悟,好歹走了條正途。

但顧廷燁的逆襲,絕對是偶然又偶然的一件事。

如果不是後續一系列的事件,他即使本性非惡,也要頂着紈絝的名聲過一輩子,身邊一個虛情假意的女人,侯爵府的爵位也與他無關。

我們在大罵小秦氏的同時,也不妨定下心來審視一下自身。

物資豐厚了,家裏又就一個兩個孩子,從小也金尊玉貴的嬌養着。

會不會也是要一個給倆,有錯了不敢說不敢罰,只一心哄着他高興?

這樣的溺愛,如同慢性毒藥, 不管你的出發點有多麼善意,最終也都會毀了孩子。

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決定了一個孩子的視野格局,處事方式,甚至人生走向,劇中經常會說一句話,叫做: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

願你我在育兒裏,不要只着眼於當下的得失,更多的去教會孩子用自己的眼看世界,自己的心辨是非,最後才能憑藉自己的能力走好人生路。

《知否》精彩繼續,讓我們接着看這些性格迥異的人,到底會演繹出哪些動人劇情吧!

我是三寶媽媽心經,謝謝你的關注。更多三寶媽媽文章,請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