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限塑令」難執行,塑料袋仍無處不在

我國從2007年12月31日頒布到2008年6月1日起開始實施「限塑令」: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然而,9年過去了,超薄的、免費的塑料購物袋依然大行其道,屢禁不止。

在浙江金華市區早餐一條街「義烏街」,每個早餐店前,都有很多用塑料購物袋裝早餐外帶的市民。如果是裝煎餃、油條等油份較多的食物,會用上兩隻或者三隻塑料購物袋。

「五點半到九點左右,差不多200多個塑料購物袋。」

「每天如此嗎?」

「差不多每天都有,他們都用塑料購物袋裝,提得方便點。」

許多菜市場的每個攤位都掛著各種顏色、大小不一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免費供顧客取用。許多市民基本是一菜一袋,有時小的塑料購物袋拎多了,還會要個大的塑料購物袋,把所有的小塑料購物袋裝到一起。

「你們這個免費提供的?」

  「免費提供的。」

  「消費者不用掏兩毛錢嗎?」

  「山西呂梁菜市場攤主:不用,一分也不用。」

相比早餐店、菜市場、水果店這些地方,超市的塑料購物袋使用情況稍好一些。雖然超市塑料購物袋的使用量減少,但是超市內蔬菜、水果、肉類等散稱區域擺放著的超薄連卷塑料袋,用量卻大得驚人,許多顧客都是一扯就好幾個。

  「連卷塑料袋收錢嗎?」

  「沒收錢。」

九年「限塑令」,竟被稱為「賣塑令」

目前市場和消費者已經漸漸對「限塑令」的調節槓桿產生麻木心理,商家願意付出餐盒的微薄代價,消費者也願意為兩三角錢的不可降解塑料袋買單,「限塑令」淪為「賣塑令」。如果國家轉變思路,對環保塑料袋生產企業給予補貼,同時全面取締不可降解塑料袋,那麼「禁塑令」或可順利推廣。

「限塑令」實施於九年前,對一些近幾年快速發展的新興行業鞭長莫及。據悉,根據美團、餓了么、百度外賣等外賣平台數據顯示,三家平台日訂單量2000萬左右,根據一家公益環保組織的採集100個訂單樣本測算,平均每單要消耗3.27個塑料餐盒或杯子。按照上述數據估算,外賣平台一天消耗的塑料製品要超過6000萬個。

有關數據顯示,目前美團、餓了么、百度外賣三家平台日接單量達2000萬份。按照每單消耗3個塑料餐盒估算,外賣平台日消耗塑料製品超過6000萬個。為了不讓外賣垃圾成為法外之地,據人民日報客戶端消息,2日下午,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表示,將研究調整「限塑令」,延伸至電商快遞等新興領域。

除了外賣行業,快遞行業也是塑料製品消耗的大戶。據國家郵政局發布的《2016年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現狀及趨勢報告》,2016年中國快遞業完成業務量突破300億件,同比增長50%以上,包裝垃圾高達400萬噸,這些垃圾大多不可溶解。

在「限塑令」實施的這些年,一直被大眾詬病是名存實亡,甚至還被稱為是「賣塑令」,有不少商家在這個過程中賺的盆滿缽滿。

在「限塑令」實施的這些年,一直被大眾詬病是名存實亡,甚至還被稱為是「賣塑令」,有不少商家在這個過程中賺的盆滿缽滿。

為了解決「限塑令」推行多年後遇到的難題,有一部分地區已經開始了積極的探索。

目前市場和消費者已經漸漸對「限塑令」的調節槓桿產生麻木心理,商家願意付出餐盒的微薄代價,消費者也願意為兩三角錢的不可降解塑料袋買單,「限塑令」淪為「賣塑令」。如果國家轉變思路,對環保塑料袋生產企業給予補貼,同時全面取締不可降解塑料袋,那麼「禁塑令」或可順利推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