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野柚子

本週五,一部德英合拍動畫——《精靈怪物:瘋狂之旅》(以下簡稱《精靈怪物》)登陸了國內市場。

提到這部電影,大家首先聯想到的可能是《精靈旅社》系列,尤其是《精靈旅社3:瘋狂假期》(以下簡稱《精靈旅社3》),雖然這兩部電影的英文名《Happy Family》和《Hotel Transylvania 3》看起來並沒有什麼關聯,但從中文譯名來看,兩部電影也的確有些相似,讓人傻傻分不清。

而從內容上來看,《精靈怪物》主要講述的是維西本一家四口,被吸血鬼德古拉派遣的女巫變成了吸血鬼、怪人、木乃伊、狼人的怪物家庭,爲了解除詛咒,他們與女巫上演了一場世紀追逐戰,而德古拉的此番動機實際上也是爲了讓深愛的女人拋棄家庭投奔自己。

可以看到,不管是角色設定還是故事內容,《精靈怪物》跟《精靈旅社3》都有些許重合,即使這兩部影片是兩個獨立的項目及故事,並沒有什麼創作上的關聯,但也不免讓人對前者產生“山寨”的懷疑。

一直以來,國產山寨電影總是被吐槽的對象,其實國外也有很多類似“山寨”電影的存在,其中既有像《精靈怪物》這種走出國門混淆外國人的,也有僅在國內忽悠本國人的。從“山寨”的形式來看也各有各的花樣。

因此,一起拍電影(ID:yiqipaidianying)特意統計了部分國外“山寨”電影,帶領大家看一下它們的真面目。需要注意的是,這裏的“山寨”並不一定是指“抄襲”,像《精靈怪物》這種在某種層面與其它影片有着明顯相似度的影片也在此次統計之列。

並不如願的“山寨”國外撈金之旅

實際上,故事內容上的相似也意味着《精靈怪物》在一開始的創作階段,可能就有向《精靈旅社》靠近的想法,國內譯名的相似操作無疑也是想吸引原來《精靈旅社》粉絲受衆的注意。但目前《精靈怪物》上映3天還不足300萬的市場成績,和《精靈旅社3》2億+的總票房相比,實力懸殊也一眼便知。

而除了《精靈怪物》,《冰雪女王》《銀河守衛隊》等在國內上映的影片也都在不同形式上與其它影片有着重合點。

首先是片名的重合,通過表格可以看到,兩兩對應的影片都有着明顯的片名相似性。比如,《冰雪女王》和《冰雪奇緣》,《銀河守衛隊》和《銀河護衛隊》,《...總動員》、《...大冒險》等影片更是一大堆。

如果說《玩具總動員》後的大多數皮克斯電影命名爲《美食總動員》《超人總動員》《賽車總動員》是爲了保持廠牌特點。那後期引進內地的不少歐洲動畫,例如《斑馬總動員》《蜜蜂總動員》《魔法總動員》則完全是“山寨”而來的宣髮套路。

其次在海報風格上,《冰雪女王》和《冰雪奇緣》也都有着很大的相似性,這背後其實也是人物角色、內容以及整個故事風格調性上的相似性所影響的。

《冰雪女王》和《冰雪奇緣》則都發生在冰雪世界中,圍繞冰雪國度中的女主角所發生的故事。其實,《冰雪女王》和《冰雪奇緣》都改編自安徒生童話《白雪皇后》,雖然從國內的上映時間來看,《冰雪奇緣》要早於《冰雪女王》,但實際上,《冰雪奇緣》要比《冰雪女王》晚面世了一年,而《冰雪女王》之所以能在俄羅斯上映3年後引進國內,無疑也是《冰雪奇緣》珠玉在前的影響。

由於《冰雪奇緣》在國內大獲成功,《冰雪女王》在國內上映時也有着在宣傳層面靠近《冰雪奇緣》的操作嫌疑。

從片名、海報,到角色內容,這些國外“山寨”電影也可以說是花費了不是心力,宣傳點上的故意貼近也體現出影片想要更多佔據市場份額。但從具體的市場成績來看,這些“山寨”電影並沒有達到想要的市場高度。

除了剛開始提到的《精靈怪物》與《精靈旅社3》的票房差距,《冰雪女王》三部曲合計1.14億的總成績甚至還不及《冰雪奇緣》一部2.98億票房成績的一半;《銀河護衛隊》前兩部票房成績都在5、6億級別,《銀河守衛隊》僅停留在了200萬左右。

可以看到,在國內上映的這些國外“山寨”電影幾乎都沒有超越前作,除了本身內容的不抗打,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國內電影市場日漸成熟,以及國內觀衆觀影水平逐步提高的良好趨勢。

"風生水起"的國外本土“山寨”電影

除了在國內上映的這些國外“山寨”電影,在北美本土,其實也有很多“山寨”電影的存在。

要聊這一部分,不得不提的就是那家專門以生產山寨電影而聞名的The Asylum。

比如,在《環太平洋》上映之際,The Asylum就生產了一部《環大西洋》,在《環太平洋:雷霆再起》上映時,公司又生產了一部《環大西洋2:復活》,此外還有山寨《復仇者聯盟》的《復仇者格林》,山寨《雷神索爾》的《雷人索爾》,山寨《終結者》的《星際征服者》,山寨《變形金剛》的《變形機體》等等。依據影史經典《泰坦尼克號》,The Asylum甚至還生產過一部《泰坦尼克號2》,讓人啼笑皆非。此類電影雖然大多數都是不登陸院線的“賣碟片”,但是因爲其特殊的名號,也擁有了不小的影響力。

但是,讓海外創作者頗爲頭疼的是,The Asylum所出產的山寨電影往往還趕在正版電影出來之前搶先推出,通過打概念和時間擦邊球的方式來吸引觀衆的注意力。而且,不同於正版電影耗費巨大人力物力財力,以及長時間的精心打磨,The Asylum的山寨電影往往在很短的時間,用極低的成本來完成。

比如,2012年的《超級戰艦》投資了大概2億美元,至今也是好萊塢最爲燒錢的項目之一,但The Asylum爲拍攝山寨版的《美國戰艦》卻只花費了50萬美元,更爲諷刺的是,《超級戰艦》讓背後的出品方几乎血本無歸,但《美國戰艦》卻大賺了25萬美元。

雖然一直在做山寨,但The Asylum卻很少虧損,因此從盈利模式上來看,相比於那些看似原創,實則山寨的電影,這些光明正大的山寨電影反而在盈利上來得更加容易。但即使如此,The Asylum也因此惹上了不少官司。

比如,華納、新線、米高梅就曾聯合《霍比特人》製片人索爾·扎恩茲將The Asylum告上法庭,但最終因爲“霍比特人”的定位不同而被判定爲“在法律和傳統保護下的正當使用”,實際上,每次The Asylum幾乎也都通過這樣的擦邊球方式躲過了法律。正如The Asylum公司創始人之一大衛·邁克爾·拉特所說:“我們的內容完全是原創的,只是借用了他們的概念而已。”

山寨電影中那些各式降級操作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相當於惡搞,而除了山寨電影,國外也出產了一些惡搞的高分口碑電影,比如,惡搞《驚聲尖叫》的《驚聲尖笑》,惡搞《飢餓遊戲》的《捱餓遊戲》,惡搞《斯巴達300勇士》的《這不是斯巴達》,惡搞《暮光之城》的《吸血鬼很爛》等等,雖然山寨,但觀衆們也看得頗有樂趣。

但不管是國外還是國內,大多數山寨電影往往是拼湊而來,沒有任何劇情邏輯,再配以五毛特效加持的純山寨電影,並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相似的題材故事既然成功過,便說明這類題材故事是具備市場性的,但大部分“山寨”電影之所以沒能複製之前的成功,也從側面反映出講故事的重要性。歸根結底,其實還是內容創作上的問題,該用什麼樣的方式講出一個受歡迎的故事往往是每一個創作者所要想象和考慮的問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