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分界圖    

為了展開對中國的圍堵,美國重回亞洲。從經濟上、政治上、軍事上展開對中國的圍堵。經濟上,美國試圖建立一個排除中國之外的TPP(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簡稱TPP)以取代APEC,其在經濟上孤立中國的意圖明顯;軍事上,除了繼續利用第一島鏈、第二島鏈圍堵中國外,把空海一體戰直接指向中國;政治上,不斷通過施加影響在中國周邊特別是中國東海和南海挑起事端,以破壞中國和周邊國家的關係,以圖達到牽制中國和束縛中國發展的目的。

 

   對中國來說,東南亞國家非常重要,原因是中國經濟發展一方面到了必須進行向發達經濟體進行跨越升級的時候,另一方面到了必須向外拓展戰略縱深的時候。東盟十國總國土面積44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接近六億,其經濟結構與地理位置能中國形成非常好的互補關係。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中國未來進行亞洲經濟整合的最重要的大後方。

 

   正是基於這種重要性,同時又由於我國在南海島嶼大部分被諸如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國佔據,我國在南海問題上有些投鼠忌器,非常被動。一方面在領土問題上不能退半步,不能對南海諸國哪怕有半分示弱;另一方面又不能過於示強,示強過頭讓東盟國家形成對中國的一致擔心,會使我國過去一二十年的努力付之東流,對我國發展不利。這種輕不得和重不得,硬不得和軟不得使得美國、日本甚至歐盟和俄羅斯等大國有了很大的利用空間,南海某種意義上成了我國的一個軟肋。在當今世界博弈越來越激烈的今天,中國絕不能被這種格局所羈絆,必須有自己的獨特思路來解決南海問題,從而不但讓南海成為我國的後院,還要將東盟國家納入到我國的經濟體系當中。

 

那麼,基於這種大的戰略思維,又該採取什麼樣的戰略措施呢?個人認為,中國在南海應該做好如下幾方面佈局。

 

第一,先在現有基礎上繼續擴大利益。

 

   在過去很多年,也許由於世界總體處於和平時期,全球都在加速全球化,全球化的貿易暫時不需要我國在南海開發資源;也許過去在技術手段上準備得並不是很充分,對開發深海原油的技術研發存在困難;也許是由於我們需要加速整合南海國家的經濟,戰略上要求我們暫時擱置爭議;也許在過去我們的軍事裝備不足以對南海有很好的控制能力;也許是我們根本就是戰略上忽略了······總之,對於南海,過去很多年我們一直處於不太關注的狀態,也正是這種不太關注,使得包括越南、菲律賓等國占去了南海我國大量的島嶼,使得南海問題如今已經極其複雜。

 

   但是,站在戰略高度,如果沒有特殊事件的發生或我們特殊的需要,南海問題顯然不可能是短期內就能立刻快刀斬亂麻地解決的。那麼,既然快刀斬亂麻的解決時機不再,那麼個人認為,在南海加速拓展自己的利益就是必不可少的策略了。原因也很簡單,南海有豐富的石油,而我國如今已經有超過50%的原油靠進口,如今國際油價在100美元一桶左右波動,開發南海的原油無論從戰略上還是從實際利益上都很有必要。在這種情況下,加速在南海拓展我國的實際利益就非常具有現實意義和緊迫性。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南海周邊國家中,只有中國有能力開發南海深海原油,並不是每個國家都有能力造出如“海油981”這樣的深海鑽井平臺。在南海小國沒有足夠實力的情況下,我國加速對南海原油的勘探和開採,可以大大提高我國的原油保障能力,還能在未來與南海國家的談判中佔據優勢。

 

   所以,中國現在首要任務就是加速在南海擴大實際利益,所謂悶著頭撿便宜,將利益拿到手裡再說。

 

第二,要加速和東盟經濟進行互補性整合,推動東盟共同體的建設。

 

   在這方面中國走得比日韓都要早,2010年我國已經和東盟建立了自貿區,2011年我國是東盟第一大交易夥伴,東盟是我國第三大交易夥伴,而以現在這種速度增長,東盟很可能成為我國第一大交易夥伴。中國和東盟國家的經濟互補性非常強,貿易發展空間非常大。那麼,中國和東盟在經濟上就有很大的合作空間。同時,東盟也在進行著加速整合,根據東盟國家的計畫,2015年將建成東盟共同體,這將更有利於中國和東盟的合作。

 

   在南海和中國有較嚴重衝突的國家中,越南和菲律賓兩個國家首當其衝,原因是越南是佔領我國南海島嶼最多的國家,菲律賓一方面佔據了我國不少南海島嶼,更重要的是它還曾是美國殖民地,在南海是美國利益的代言人。中國與印尼、馬來西亞等國雖然也有島嶼爭端,但都並不明顯。這些國家爭奪南海島嶼為了什麼?歸根結底還是經濟利益,那麼中國加大與這些國家的經濟利益合作,就有利於化解矛盾。特別是,東盟國家中,不少國家與中國並無邊界或島嶼爭端的衝突,東盟共同體的成立有利於中國統一東盟意見,有利於我國和東盟國家進行談判。

 

   今年,作為東盟輪值主席國,柬埔寨由於和中國關係非常友好,所以在南海問題上幫了中國很大的忙,菲律賓屢次挑釁終歸白忙,而越南在中國的壓力下也暫時低頭。東盟國家中,大多數與中國都保持了良好關係,這種良好關係會隨著經濟關係越來越緊密而不斷加深,再考慮到中國和東盟之間經濟合作對雙方的好處,推動與東盟的互補性整合和東盟共同體的建設,有利於中國進一步解決南海問題,甚至化解於無形。

 

第三,要有針對性針對出頭鳥在適當的時候進行嚴厲打擊和教訓。

 

   有了不斷加大實際利益的不斷開發,同時不斷增加的雙邊貿易關係,中國在南海問題上就會越來越佔優勢。但是,為了保持這種優勢以及適當的時候能夠有效控制南海,中國必須在軍事上對南海有強大的壓力。這一方面是保證中國可以安全地開發南海資源,另一方面也是對諸如菲律賓和越南這樣的出頭鳥有一個警示性壓力。

 

   但是,哪怕如此,在有美國的挑動下,南海最近兩三年依然是風高浪急,菲律賓和越南不斷挑釁中國,中國今年在這方面的應對是積極的。面對越南的挑釁,我國進行了軍事高壓,不斷舉行實戰性軍事演習,這大大打壓了越南人的囂張氣焰。在對菲律賓的策略上更務實,一方面進行經濟手段施壓(停止進口菲律賓香蕉以及催還貸款等),另一方面加大對爭議島嶼的控制,黃岩島就是在這種爭奪中我國完全實現了實際控制,使得菲律賓最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某種意義上說,如果沒有諸如菲律賓這樣的挑釁,可能反而會讓我們懈怠,不去增加對南海島嶼的控制力。儘管如此,諸如越南這樣的國家由於佔據了大量中國南海島嶼,其隨時都可能會進行冒險性動作,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要隨時做好準備,即一旦有了出頭鳥,必須要用強大的軍事能力進行有烈度的打擊,一旦下手就必須要做到把對方國內反華勢力打下台,把親華勢力打上台,最終讓其變成一個親華政權,哪怕完成這一動作後加大經濟援助,幫助其發展都可以,但必須要做好這樣的充分準備,以備不時之需。

 

   有了這樣的保障,從戰略上只要我國需要,那麼就能夠通過適度地使用軍事手段,在南海一舉定乾坤。不過,軍事手段不過是政治和經濟手段的延續和保障,僅憑軍事手段難以實現利益的最大化,也難以讓南海變成我國養金魚的池子,搞不好還成為火藥桶。所以,必須在上述多重手段的基礎上,有第四個手段加以配合才能完美實現我國的長遠利益。

 

第四,要給東盟南海以出路,將南海建設成為友誼之海、經濟之海、共同利益之海。

 

   如果大家都去你死我活地爭島,簡單的談判恐怕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解決領土問題多半是需要軍事解決。但是,對中國來說,在南海適度使用軍事手段是可以的,但如果過度使用軍事手段,則是中國自己破壞自己的經濟後院,對中國長遠發展不利,有損中國全球戰略。那麼,如何有一個開拓性、包容性的邏輯,既不損害我國利益,又能讓周邊國家嚐到好處,同時還能形成共贏,並讓大家能夠逐漸凝聚在一起,則需要更高的戰略性思維。筆者這裡提出一個創造性的想法,和大家商榷。

 

   站在我國全球戰略角度考量,南海對我國非常重要,重要到我國必須在將來完全控制南海,否則這裡就可能成為遏制中國發展的一個重要屏障,甚至是搞亂我國和東盟良好合作關係的一個重要工具。中國要想南海不被別人長期利用為搞亂中國的工具,那麼就必須有更高且更有針對性的策略。這個策略,首先要保證到我國的長遠戰略利益,其次要照顧到周邊國家的長期利益,還要能讓大家在這裡形成合力。

 

   針對這種條件,筆者大膽提出一種假設,即在我國能夠給南海國家足夠壓力和做足充分準備的背景下(特別是巨大的軍事壓力和政治外交壓力),向東盟共同體(必須等東盟共同體成立,要和一個整體談以壓制單個國家的意見)提出將南海建設成為“友誼之海、經濟之海和共同發展利益之海”。其要求是,佔據南海我國島嶼的國家統統從島嶼上將駐軍撤離,中國也可適當從現在中國佔據的南海島嶼上撤軍,然後建立大南海經濟開發圈,並建立一個中國和東盟的共同管理機構負責對南海經濟圈的管理和開發。通過平臺,向包括南海經濟圈在內的國家以及全世界進行招商,一方面共同開發這裡的資源,另一方面將適合旅遊和度假的島嶼建設成旅遊度假勝地。

 

   在安全方面,中國和東盟共同成立聯合執法機構,正常情況下由聯合執法機構保障這裡的安全。而軍事安全方面,中國和東盟可簽署全方位的安全條約,中國可以對這些國家作出安全保護承諾,包括核保護傘都可以給東盟國家支上。在我國強大軍事實力的保障下,南海國家將可以此為支點在全世界進行經濟競爭,而中國完全可以成為這個經濟競爭群體的龍頭,以此獲得和美國、歐盟等國公平的競爭機會。

 

   如此,在經濟上,我國實際上是將東盟國家的經濟納入到了大中華經濟體系內;政治上我國與東盟國家取得互信,全方位合作將會更順暢;軍事上,實際上也將其納入到了我國的安全體系。

 

   一旦這種體系建成,南海猶如我國內海,東盟國家就是我國衛星國,東盟國家猶如我國經濟的後院,我國的綜合實力將會得到大幅度增強。南海問題不但不再是我國的累贅,還將成為我國在世界上博弈的重要支撐力量,那將是多大的全方位利益。而對東南亞國家來說,得到的將是非常巨大的經濟利益,同時對中國強大對其造成的威脅擔心也就不再存在,其國家也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當然,與此相配套的應該是我國海軍的加速發展,我國軍事能力的快速加強,我國對東南亞經濟整合的快速推進,這些推進包括諸如貿易、投資、金融、交通等全方位的合作,這種推進還需要數年至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儲備。但是,就現在來說,我們國家應該有這種戰略的考量和思維,應該將這種創造性的戰略性思維佈局到我國的對外戰略佈局當中。

 

   不過,這裡需要提醒的是,這種方案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和長期的佈局,在合適的時機作為一個解決實際問題的開創性的政策提出將會具有非常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別是這樣的方案如果能由東盟的國家自己提出,那將是更好的方式。占豪  2012-11-21 22:49

 

David觀點:綜觀中國近幾年的種種跡象顯示,其實正步步邁向這樣
的大戰略中,占豪先生一文將其點破,也說明了為何美國如此緊張,
因中國是採取「惦惦吃三碗公」的做法,當胡總在世界多個場合宣告:
「中國永遠不稱霸」,那意味著什麼?多麼自信和深遠的話語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