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晚,在經過幾天的輿論發酵後,北京首都開發股份有限公司(600376.SH,以下簡稱“首開股份”)正式公告宣佈,北京市國資委決定對北京首都開發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首開集團”)與北京房地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房地集團”)實施合併重組,將房地集團的國有資產無償劃轉給首開集團,並由首開集團對其行使出資人職責。

首開集團公開表示,此次重組是加快國有經濟佈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有利於通過資源整合,打造全市統一的非經營性資產集中管理處置運營平臺。

國有資產重組合並

此次首開集團與房地集團的重組合並,被業內視爲北京市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一次重要動作。

公開資料顯示,首開集團成立於2005年12月,是由原城開集團、天鴻集團合併重組而成的北京市市管大型房地產公司,資產總額2000多億元,年開復工面積上千萬平方米,物業管理在管面積4500萬平方米。

首開集團董事長潘利羣曾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首開集團總資產大概80%在上市公司首開股份上。1月9日,首開股份公告稱,2018年全年公司共實現簽約面積377.56萬平方米,同比上升27.97%;簽約金額1007.27億元,同比上升45.58%。

房地集團於2005年4月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出資成立,註冊資金爲8億元,其在房地產領域的經營範圍爲施工總承包、房地產開發經營銷售、物業管理、從事房地產經紀業務等,在北京開發了國美第一城、明峻嘉園等項目。除此之外,在物業管理方面,管理總面積已達1720.7萬平方米。2007年被確定爲北京市國資委系統非經營性資產管理平臺。截至目前,房地集團共完成18家控股公司、102個移交單位共計350萬平方米非經營性資產的接收以及159部電梯、225臺水泵的接管任務。

首開集團表示,雙方的合併有利於進一步推動市屬房地產企業轉型升級,積極參與老城區改造,傳承歷史文脈,重塑街區生態,助力首都城市有機更新。

一位曾給首開集團做過諮詢工作的業內人士表示,“此次整合後的重點應該包括如何更好地進行經營戰略上的整合、組織制度流程的整合、財務上的整合等,最大難點應該還是人力資源整合,如何快速形成企業文化上的融合。”

與首開集團有過合作的房地產企業人士評價稱,重組的兩家公司規模不是一個量級上的,兩三年內能完成整合就不錯了。首開集團是商品房、土地一級開發、保障房都有業務,房地集團是以施工、保障房和公房修繕、古建等爲主。

此次首開集團與房地集團的重組合並,被業內視爲北京市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一次重要動作。據瞭解,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是北京市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內容之一。近期,除了首開集團和房地集團的合併外,3月7日下午,北京市國資委召開了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以下簡稱“國管中心”)與中關村股權交易服務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股交集團”)重組宣佈會議。會議上明確國管中心與股交集團實施合併重組,股交集團爲國管中心的二級公司,國管中心“十三五”期間發展定位爲全國綜合性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

“京城一哥”地位受衝擊

首開股份去年雖有千億元銷售額,但主要是通過擴大合作範圍,適當降低權益比例來實現的。

作爲老牌國有房企,首開集團曾有“京城地產一哥”之稱,但近幾年其在北京的市場份額日漸受到衝擊。

2018年底,首開集團旗下上市公司首開股份實現簽約金額1007.27億元,終於跨入千億級別。但根據克而瑞數據,集團主要佈局的北京地區,已有中海、萬科、北京城建、金茂、華潤置地、泰禾等房企排在首開股份之前。去年前5月,首開股份的簽約銷售金額234.83億元,同比降低29.71%,而在下半年,首開股份卻扭轉局面,完成了當年初衝擊千億元銷售額的承諾。

《中國經營報》記者瞭解到,首開股份去年雖有千億元銷售額,但主要是通過擴大合作範圍,適當降低權益比例來實現的。從拿地情況來看,近兩年首開股份較多項目以合作拿地形式開展,以大本營北京地區爲例,2017年,首開股份所取得的16宗地中,14宗爲聯合拿地。2018年,所拿的6宗宅地中有5宗爲聯合拿地。根據克而瑞的數據顯示,2018年,首開股份實現權益銷售額約731億元。財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首開股份的毛利潤率和淨利潤率分別爲22%和9%,較2017年末有較大幅度的下滑。

此外,由於首開股份主要佈局在北京地區,受近兩年房地產調控政策影響,銷售業績增長較爲乏力,2017年首開股份銷售業績增速相比於2016年下31.7%。今年1~2月份,公司共實現簽約面積18.8萬平方米,同比降低21.59%;簽約金額44.47億元,同比降低26.01%。

截至2018年末,首開股份累計新增借款餘額爲203.92億元,占上年末淨資產比例的43.68%。去年底時,首開集團曾一個月內出讓旗下四家公司股權。今年3月初,首開股份公告稱,擬發行規模不超過50億元的永續中票,用於補充公司營運資金、償還金融機構借款及其他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認可的用途。此外,公司還擬在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申請發行兩期債權融資計劃(非公開定向債務融資),融資規模總計不超過27億元,期限均爲2年,募集資金擬用於償還公司債務、項目開發建設及適用的法律法規允許的其他用途。

從項目來看,近幾年來首開集團在各地的拿地成本較高,產品趨向別墅、豪宅等“高端項目”,同時還肩負着北京市城市改造和保障房建設的重任。但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發展慢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經營戰略、激勵機制等,不能一概而論爲受政治任務影響。”

戰略轉型“城市復興”

近年,首開集團提出的“城市復興官”這一定位,已經置入到公司業務發展中。

關於此次首開集團與房地集團的重組合並,據媒體報道,未來兩家集團會根據不同業務,在一級開發棚改、二級開發房地產、物業等方面逐步完善合併進程。事實上,房地集團在此類項目上有着較爲豐富的經驗和優勢,成功實施了朝陽區豆各莊一號院農租房騰退項目施工、朝陽區豆各莊二號院危舊房改造項目正在加緊辦理立項,申請納入棚戶區改造計劃;順義牛欄山棚改項目20天完成868戶居民簽約,實現簽約期內國有住宅簽約率100%,完成居民的搬遷及集體土地徵地補償協議簽訂,僅用8天完成房屋拆除。而首開集團一直承擔着北京市城市改造和保障房建設的重任,在京內有不少棚改項目。

2018年,首開集團又一次提出了“城市復興官”的戰略轉型。首開集團方面告訴記者,近年,首開集團提出的“城市復興官”這一定位,已經置入到公司業務發展中。圍繞城市復興的定位來審視行業和企業的未來,也是對房地產市場從增量時代轉向存量時代的主動調整,包括參與舊城保護復興、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更新、房地產金融、培育社區養老服務業態、打造創客空間、涉足住宅租賃市場等都是城市復興的具體舉措。

首開股份近期公告顯示,公司全資子公司北京首開盈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首開盈信”)擬出資不超過4億元,投資蕪湖美和城市更新投資中心(有限合夥),成爲蕪湖美和城市更新投資中心(有限合夥)的有限合夥人。該項目普通合夥人爲天津暢和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合夥企業擬收購北京北三環區域商業物業,通過更新改造等方式進行升級後,繼續持有並運營,未來通過物業整售或者資產證券化退出的方式獲取投資收益。

同時,面對一、二線城市寫字樓需求強勁的市場情況,首開股份董事會祕書王怡表示,“首開股份自2015年末,成立了首開盈信公司爲投資平臺,先後與高和資本、遠洋資本合作投資房地產金融項目。項目主要關注一線城市的辦公、商業及公寓等項目的股權投資及相關投資,依靠改造與資管能力構築的壁壘,收購低估值的盒子商業和酒店物業。通過重新定位和改造升級,讓物業重新煥發價值,帶來租金增長,估值提升。截至目前,首開股份以首開盈信爲平臺,投資房地產金融項目認繳近10億元,實際出資金額6億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