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看過最長的電影,說實話,其實現在的片子都是有要求的,幾乎都是在120分鐘以內,但為何有的時候總覺得看一部片子,總看總看總是不結束,而有時候,一部片一會就看完了,實際時間卻非常長。
  • 《畫壁》,我感覺我看了大概有5個小時了,記得第一次是我的同學帶他女朋友去看就看了這個,他說他睡著了,他告訴我說這個片子時間太長了,有三個小時,然後過了久我下到手機里看,我一直以為就是他說的三個小時,總覺得長,結果看了兩個晚上,還是半睡半醒狀態下看的,真的劇情太扯,直接無法忍受。直到我今天查才知道,原來才122分鐘。

  • 《肖申克的救贖》,看到這個片名,你可能要噴我了,這種豆瓣評分高達9.6的片子,難道你又看來睡著了,的確,比畫壁還厲害,差不多看了一個星期才看完,每天下班回去躺在床上看,每次看一會睡著了第二天又接著看,但不得不說,真的很精彩,或許是我不適合晚上看電影,但平時又沒時間。

這兩部電影就是我個人感覺最長的電影,哎!真人真事哦,大家有什麼更好長電影也可以推薦給我哦,點贊記得關注!

感謝邀請!

我個人看過的最長的電影應該就是《美國往事》了,不是上映版本,是導演剪輯版本,我記得應該是240分鐘左右的。

說起美國往事這部作品可以說是令人惋惜啊,當時上映的版本是139分鐘的版本,結果票房口碑都撲街,但當多年以後觀眾看到4個小時左右的導演剪輯版時,才意識到這是一部多麼偉大的作品!

《美國往事》這部電影是導演萊翁內醞釀13年才出的作品,他在早期時讀到了《The Hoods》這部講述幾個黑板少年成長經歷的小說,他就以此小說為藍本,製作《美國往事》的劇本,為了營造齣電影中的場景氛圍,導演全世界去取景,還搭建了大量實景,經費也一路走高,達到了3000多萬美元,也為之後上映時500多萬的票房慘案埋下伏筆。

《美國往事》主要講了主人公「麵條」從少年成長到黑幫教父的歷程,整個電影時間跨度很長,大概有40年左右,主人公一路走來的經歷路程,可以讓大家對那個時代美國社會的發展有個新的認識。在導演剪輯版中,人物被塑造的栩栩如生,電影中的各種細節處理做的非常棒,像是電影中「麵條」的忠誠和好友麥克斯的背叛,這些矛盾的元素相互衝突,人物性格就凸顯出來。整個電影散發出來的那種黑幫暴力氣勢,讓觀眾感受到了電影的魅力所在。

這部電影可以說是令人痛心的,上映後票房慘敗,導演萊翁內花費那麼長時間嘔心瀝血製作的電影,最後確落了個如此下場,這對導演的打擊是很致命的,萊翁內在這部電影之後也再沒有拍過電影,幾年之後在故鄉抑鬱而終了,令人唏噓。不過好在導演剪輯版本為萊翁內挽回了名聲,讓觀眾真正看到了這部作品的偉大之處!

大家有什麼比較長的電影或者對《美國往事》這部作品有什麼看法都可以留言討論哦。

我是影視探索教父,為大家帶來獨特的影視賞析,如果喜歡我的回答就關注評論點贊哦!


我看過長的電影有很多。

首先,蘇聯的《莫斯科保衛戰》,整部電影分上集《侵略》和下集《颱風》,一共300多分鐘,5個多小時。故事從1940年6月法國投降,希特勒出台「巴巴羅薩」計劃開始,一直說到1941年12月6日蘇軍對兵臨莫斯科城下的德軍展開反攻,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將德軍驅離莫斯科150至300公里。

《斯大林格勒大血戰》,故事長達4個小時,從莫斯科保衛戰勝利說起,斯大林頭腦發熱,命令蘇軍發起大反攻,結果被德軍打了個措手不及,節節敗退。德軍重新集結,進攻斯大林格勒。面對節節敗退的蘇軍,斯大林簽署命令,不許後退一步,違令者,殺無赦!蘇德兩軍在斯大林格勒陷入了大血戰。朱可夫制定了「土星」計劃,利用斯大林格勒拖住敵人,然後調集強大的部隊包圍敵軍,進行反攻。經過半年的苦戰,終於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成為蘇德戰爭乃至二戰的轉折點。

《解放》,這部電影有8個多小時,分為《炮火弧線》《突破》《主攻方向》《柏林戰役》《最後一擊》五個部分。1943年初,蘇軍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奪取了戰場主動權。德軍於是發起庫爾斯克戰役,想重新奪取戰場主動權。蘇軍在粉碎了德軍的企圖後,反起反攻,取得了庫爾斯克戰役的勝利。跟著,蘇軍開始強渡第聶泊河,收復烏克蘭和白俄羅斯,打出東南歐,解放波蘭等國,並對納粹老巢柏林展開強攻。希特勒在總理府地一室自殺,蘇軍將勝利的旗幟插上了德國議會大廈。

以上電影都是蘇聯導演尤里.奧澤洛夫的作品。如果再加上另外一個導演的《圍困》(說列寧格勒戰役的),那就是一部完整的蘇德戰爭史了。

美國的《珍珠港》和《虎虎虎》也是很長的電影。兩部電影都是講述珍珠港事件的,但《珍珠港》是以平民的視角展現珍珠港事件,而《虎虎虎》則是以官方的視角展現珍珠港事件。

《珍珠港》長約3個小時左右,講述了兩個熱愛飛行的美國青年(名字忘記了),他們從小一起長大,一起參加陸軍航空隊(美國空軍的前身),並同時愛上了女主角。在他們為三人的感情糾結時,日軍偷襲珍珠港,美軍損失慘重。兩人奮起升空迎敵。為報復日本,美國制定了空襲東京的計劃。兩人一起參加了杜立特組織的志願者飛行隊。由於行蹤暴露,杜立特飛行隊提前起飛,在轟炸了東京後無法飛到預定的中國機場降落,只好迫降在日軍佔領區。男主之一陣亡,另一男主在中國軍民的幫助下回到美國。

《虎虎虎》也是長約三個小時左右。故事從1939年山本五十六接任聯合艦隊司令開始,一直說到偷襲珍珠港成功,他站在大和號旗艦上說了一句「我們只不過喚醒了一個巨人」結束。該片是由美國和日本合拍的,日本導演拍日本的,美國導演拍美國的,沒有醜化對方,只依據歷史史實進程。

印度的電影一般來說都有三個小時左右,我看過的有《寶萊塢機器人之戀》和《三傻大鬧寶萊塢》。總體來說,這兩部都不錯。《寶萊塢機器人之戀》說的是一個科學家依照自己的模樣創造了一個機器人,並賦予它人類的感情和思維。結果他愛上了科學家的女友。科學家很生氣,就將它毀掉了。但另一個邪惡的科學家將它重新造好,並賦予它各種邪惡的思想和破壞力,結果它把社會弄得一團糟。科學家除掉了它的邪惡晶元,終於讓它重新變回善良。法官裁定,將它解體。機器人自己把自己拆毀。《三傻大鬧寶萊塢》則是探討教育問題的。

我們中國的長電影也有不少,如《大決戰》,本片分為《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部分,全長10個小時以上。還有《大進軍》,分為《大戰寧滬杭》(講述二野三野百萬大軍過長江,解放南京上海的故事),《席捲大西南》(講述二野在四野47軍和一野18兵團的配合下進軍大西南,解放雲貴川康四省的故事),《解放大西北》(講述一野解放陝甘寧青新西北五省的故事),《南線大追殲》(講述四野在二野4兵團配合下進軍華南,解放湘桂粵三省的故事)。《巍巍崑崙》《開國大典》《決戰之後》《大轉折》《四渡赤水》等片也是挺長的,都超過三個小時以上。《巍巍崑崙》講述的是毛主席帶領黨中央轉戰陝北的故事,《決戰之後》講述的是改造杜聿明、黃維等國民黨戰犯的故事,《大轉折》說的是劉鄧大軍鏖戰魯西南,挺進大別山的故事。至於《開國大典》和《四渡赤水》故事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說了。


如果從華語電影的緯度來講,《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絕對可以排進前十,在許多影評人眼中,這部影片也給不分數,因為它太過於經典,是華語電影的一座豐碑。

這部拍攝於1991年的電影,由於時代技術限制的原因,許多版本都模糊不清,但是電影在2017出了網路修復版的資源,是影迷的一大幸事,雖然這部時長237分鐘超過四個小時的電影不太可能重回大熒幕,但經典一定會經得起時間檢驗。

上個世紀世紀60年代的台灣到處都是戰爭後的影子,好像一切都是灰的,渾濁的空氣里也流動著灰暗的味道,失落和絕望的情緒籠罩在城市上空。來自四面八方的外省人操著他們各自濃重的口音,山東話、上海話、蘇北話、四川話……在這個城市奔波忙碌著。隨軍逃到台灣的家眷們形成了一個個被人們稱為「眷村」的小村落,在這樣一個城市裡,小四、小明、小馬、老二、小貓王、飛機、滑頭、小虎、小翠……他們成長著,並且拉幫結派地出來混,「小公園幫」和「217眷村幫」逐漸成了勢不兩立的對頭。電影最終在兩個少年一場殺人事件中結束,令人唏噓,也讓這種悲涼的調子更加陰鬱。

楊德昌導演在電影中運作了大量的鏡頭語言,將那個時代人民心中的恐懼,躁動、壓抑、妥協都表現了出來,也只有通過四個小時的敘事,才能完整的將時代的風貌通過精巧的畫面得以呈現。


說到最長的電影我一下就想到了以前上大學時候看的《美國往事》而且我是看的最長的那個嘎納電影節版本(255分鐘)毫不誇張的說第一遍我是分了四五個晚上看完的,再毫不誇張的說我又看了第二遍,因為太好看了。

《美國往事》是1984年上映的一部黑幫犯罪題材影片,聚焦與黑幫的傳奇故事。也是不經意間發現的這個電影,第一遍看感覺不太懂就一直是斷斷續續的看,加之晚上看的我打瞌睡,就差不多分了五個晚上才把他看完,當時看完我就對室友驚呼這是我看過最長的電影沒有之一。

可能我就比較的喜歡看那種經典的電影,第一遍看完後發現確實非常的精彩,後面又斷斷續續的看了一遍。所以要說電影史上時間最長的電影我都覺得不為過。

當然這部電影我也是強烈的推薦給他家。當然如果你有多餘的時間的話。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可能我們大多數已經被同制化,更加的喜歡快餐文化,很多人都沒有耐心靜下心來看這樣一部很長的電影或者書籍,這樣的文化我們不能把他丟棄。所以我覺得當你不能沉下心來的時候不妨看看這部電影,會讓你的思緒沉下來。磨礪自己的耐心和自制能力。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這絕對是我看過最長的電影,時長有237分鐘,將近4個小時,但是全程沒有覺得無聊,反倒是被深深吸引。第一次看的時候,用了一個下午把它完整地看完了。

後來反反覆復看了很多遍,我想說這部電影幾乎是我無法承受的生命之重---簡單說,任何時候把這張碟片放入碟機時,我都感到異常莊重,也不是在看電影更像是在進行一場嚴肅的研討會。這部電影在我心中是完美的,無可挑剔,因為它足夠豐富,又不覺得冗長,第一次看的時候我還覺得有點悶,後來知道了更多台灣那個時期的歷史感觸就更深一些,我的老闆的老闆,每次去K歌,他都選一些很老的美國歌來K,推算他的年紀,在六十年代他和小貓王差不多大小,想必也經歷了那個可怕又沉悶的時期吧。

一方面,楊德昌立足那個時期,取材真實案件,拍的足夠真實可信,這一點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也做到了;另一方面,楊德昌透過這個故事穿越時代,賦予這一群小孩宿命式的鮮明性格以及由性格而決定的命運,通過對不同的人命運的探討,折射出一絲夏日亮眼的陽光---那是人性之光的理想光芒。

整部影片中所包含的信息以及傳達出的精神水乳交融,非常完美的結合在一起,這是一切偉大藝術作品的共性。

影片里的南腔北調,學校里那些老師,教官,賣紅豆冰的本地女孩,在『少年殺人事件』發生的舞台上,大人和小孩兒一樣歷經著社會震蕩帶來的苦痛和掙扎,白色恐怖的社會背景若隱若現。


我看的最長的電影大概是《守望者》吧,這部電影完整版有3小時35分鐘。除了主要人物的故事之外又插入了幾段動畫片,所以特別長。

《守望者》是一部非常不錯的電影,劇情就不介紹了,無論鏡頭,色彩,配樂都是非常好,這是一群沒有超能力的另類超級英雄,除了藍精靈似的曼哈頓博士。

電影並非常見的英雄主義類型,而是表現了所謂的英雄們焦慮,失落,還有中年危機。這些英雄也並不都是那種主旋律式的好人,他們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他們只是......額,一些沒那麼壞的人在和更壞的人戰鬥。

影片中在羅夏參加笑匠的葬禮的時候那首背景音樂我特別喜歡,這首歌就是《寂靜之聲》(The Sound of Silence),那是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歌,後來才知道這首歌是1967年美國電影《畢業生》的主題歌。

旋律和唱法都有點像校園民謠,這首歌感覺就像我一個人孤獨的行走於漫長的街道,前邊是望不到邊的黑暗,後邊是逐漸遠去的喧囂,我一個人漸漸遠去。。。。。。然後淚就下來了。


看過最長的一部電影應該是《與狼共舞》,它的時間是228分鐘還要多,快四個小時了,在我知道的範圍內,它應該是史上最長的電影了。

《與狼共舞》是一部美國西部的題材電影,它不僅時間長,而且是一部非常經典好看的電影,乍一聽這電影的名字,就很吸引人,能夠跟狼在一塊,其實不然,這是印第安的蘇族人為鄧巴中尉起的名字,不過,他也確實救了一隻狼,並且和它成為了朋友,這部電影主要介紹的就是鄧巴中尉在哨所跟印第安人交朋友的故事,故事背景是應該是發生在南北戰爭之後,政府軍搶奪印第安蘇族人祖傳的土地,看這部電影你得拿出半天的時間靜靜的去看,才能知道它的魅力所在。

這部電影裡面描繪了很多美好的東西,空曠無垠的原野,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感情,人與動物之間的和諧共存,但看到最後,總是感覺沉甸甸的,歷史上任何事件只要有戰爭,有掠奪,就有血腥,貪慾,美好的東西總是那麼的脆弱,赤裸裸的掠奪被他們說成是文明的進步,可悲可嘆,侵略者總是拿著冠冕堂皇的理由掩蓋著他們齷齪的交易,歷來如此,善良的人們只能任人宰割。到最後看著鄧巴與妻子消失的背影,陷入了沉思。


《美國往事》將近四個小時,看了一下午,鬱悶了一晚上,看完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這部電影並不是按照時間順序敘事,他將少年、中年、老年穿插到一起, 最後一個鏡頭是中年時期的男主麵條在華人的鴉片館裡躺在床上抽大煙,然後突然大笑,緊接著畫面定格,全片終。正應了那句話「往事如煙,無處祭奠」。

男主強暴了兩個女人,實際上暗指破碎的美國夢。「眼看著一生的努力化為烏有,也太心痛了吧」。(導演剪輯版229分鐘,導演加長版251分鐘)


我看過最長的電影應該是《亂世佳人》了--3小時46分鐘,看電影名字可能有些茫然,其實就是根據世界名著《飄》改編的,故事以南北戰爭為背景,描寫了男女主的愛情,因為看了原著了,所以這近4個小時對我來說好像還不滿足。1940年的電影,難以想像,那種場面,服裝台詞,建議去看下,只有看了才知道什麼是震撼。

女主斯嘉麗(音譯會有區別)美麗任性,也會利用自己的美貌讓男人為她神魂顛倒,出場時,腰圍17英寸,也就是一尺四寸左右,生過三個孩子後20英寸,看到這裡,我只有咋舌。女主擁有所有漂亮女性的特徵,但是又過於驕傲,為自己編織了一個幻想的夢中情人--艾希禮,正應了那句: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美麗任性堅強--賭氣嫁了第一任丈夫,又為了家鄉塔拉嫁了第二任丈夫,最後嫁給了男主,卻因為沒有認清到自己的真心及種種原因而又離婚。我對她印象比較深的一句話是:留在明天想吧,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男主瑞德,第一次見到女主時候就對她就比較感興趣,是一個閱歷豐富,唯一能看穿女主真實想法的人,他總是用譏諷的口吻去教導女主一些事情,時而溫柔時而不可理喻。我看書的時候就很奇怪,為什麼他總是在女主最需要的他的時候出現,看到了最後才明白,他一直在默默守候她,他不敢服軟,因為一旦那樣,他就和其他男人沒有什麼區別,男主最希望的是女主認清自己的心。這個角色被演員演繹的很好,整個彈幕都是「霸道總裁,我喜歡」,結局很惋惜但又在情理之中。女主的夢中情人--艾希禮,我對他的印象是軟弱無能,對女主的態度是不接受不拒絕,是斯嘉麗悲劇的一部分原因,我沒有對那個時代人的思想禮儀研究過,好多人說這是紳士的做法,放在現在真的無法接受。女主第一任老公的姐妹--梅蘭妮,一個中規中矩合乎當時所有禮儀的女二號,她的善良超乎想像,從不相信自己愛的人會做傷害自己的事情,她平時對事對人都是一股怯懦的感覺,但是當斯嘉麗打死一個北方士兵,她為之掩飾的時候以及丈夫艾希禮獲救當晚的表現又超乎常人。直到她死的時候,斯嘉麗才發現她是愛梅蘭妮的,而艾希禮也發現自己是愛她的,一切又都晚了。一部簡短的電影想表達出一本書全部的內容是不可能的,但是我覺得這部電影毫無瑕疵,那種場面,加之演員的演技、服裝,裡面的衣服都是精心製作,女主的衣服都被當成了收藏品。

最後,截圖給大家看看豆瓣的網友評論吧:

喜歡的可以去看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