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要介紹的物種名叫鼱,正確的讀音是jīng。

來源:google

需要強調一下,儘管名字中帶鼠,長得也像老鼠,但它們,真的不是鼠。

來源:IUCN

斑麝鼩(Diplomesodon pulchellum),是鼩鼱(qú jīng)科下斑麝鼩(bān shè qú)的成員,其原產地是亞洲中部的塔吉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和阿富汗斯坦等地。

似鼠?非鼠!

在野外,斑麝鼩靠吃蚯蚓、昆蟲以及各類小型節肢動物爲生,雖然長得很像某種倉鼠,但其實兩者沒有任何關係。斑麝鼩的近親,是大名鼎鼎的美洲的星鼻鼴(Condylura cristata)

來源:google

成體的斑麝鼩,體3—5釐米,體3—5克,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小哺乳動物之一。它們的腳上有五隻帶爪的腳趾,吻部尖長,眼睛很小且頭顱扁平,因此斑麝鼩的智力相對較低。但嗅葉較大,因此嗅覺非常靈敏。

來源:google

雄性斑麝鼩的體側長有的有分泌芳香物質的腺體。但是友情提示,請勿要被“芳香”二字迷惑,它們沒有體香、沒有體香、沒有體香

而且,由於長期不洗澡,加上腺體分泌的惡臭氣味,所有的野生斑麝鼩,都會散發出一股相當提升醒腦的臭味。這種惡臭光環,甚至能保護它們在野外不被貓捕食。

斑麝鼩的牙齒,齒數較多,但卻沒法像老鼠的牙齒一樣終生生長。因此,大部分斑麝鼩的牙齒都含有鐵元素,以增強牙齒的耐磨損程度。而老鼠因爲一直在磨牙的緣故,只有門齒長有淺黃色的牙釉質。

有毒,還是無毒?

來源:《Musara?as》

在西班牙驚悚片《Musara?as》中,有這樣一段臺詞:“麝鼩喜歡在地上打洞,遠離其他動物而居。獨居是它們的本性,麝鼩有毒腺,可以讓其獵物不得動彈。”

事實上,不考慮藝術加工成分,該段臺詞至少有兩處並不符合事實。

首先,儘管斑麝鼩是一種帶毒的哺乳動物,但它們的體內並無毒腺,僅僅是唾液中含有麻醉劑成分。在受到侵犯時,斑麝鼩的撕咬反擊,會將唾液注入捕獵者體內,造成神經性麻痹,以及獲得逃脫的機會。

而除了斑麝鼩以外,地球上大約還有十種具有毒性的哺乳動物存在。

鴨嘴獸的毒刺——“距”/來源:google

鴨嘴獸的腿部長有特殊的“毒距”“毒腺”,毒距狀如利爪,能向入侵領地的同類或者天敵注射免疫系統毒液,以此造成嚴重的疼痛,甚至暫時的癱瘓。

懶猴科的懶猴(Nycticebus coucang),在其腕部長有特化的汗腺,可以分泌引起過敏反應的蛋白。平時,懶猴會經常舔舐這個腺體,並將其分泌物塗抹在門牙與毛髮上。在觸發戰鬥後,任何咬到它們,或被它們咬到的動物,都將遭受過敏和劇痛的雙重摺磨。

懶猴/來源:google

攻守兼備,聽起來似乎很美好?但不幸的是,人類中的醫生們發現,懶猴的分泌物具有擴張心血管的藥用價值。如今,懶猴們正承受着來自棲息地破壞、醫用捕獵和寵物貿易的三重威脅,已行將滅絕

而刺蝟與冠鼠也是本身缺乏毒素,但是擅長藉助外物之力的物種。在亞洲南部的野外,不少普通刺蝟(Erinaceus europaeus)經常會主動殺死蟾蜍,並用蟾蜍的毒素塗抹自己的針刺。

普通刺蝟/來源:google

非洲冠鼠(Lophiomys imhausi)則會咀嚼夾竹桃的樹皮將其中劇毒的汁液塗在自己的毛髮上,這部分區域還會以一圈“白色毛髮”的形式被標註出來,警示捕食者

非洲冠鼠/來源:百度圖片

鼩的公交出行

其次,斑麝鼩雖然在其生活的大部分時間都過着單身的生活,但在麝鼩母親產下小麝鼩之後,它們會轉而過起羣居的生活。在長到一定大小後,母斑麝鼩會帶着所有小麝鼩一齊外出覓食。

來源:黑貓警長

覓食時,小麝鼩一個一個排好隊,咬住前面的尾巴,彷彿一列火車一般。類似的場面,曾經在國產動畫片《黑貓警長》出現過。但在動畫片中出場的,是斑麝鼩的另外一位近親——雲南鼩鼱(學名:Sorex excelsus)

雲南鼩鼱/來源:百度圖片

而他的另外一位親戚——小鼩鼱(學名:Sorex minutus)曾經在瘋狂動物城中出場過。

來源:瘋狂動物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