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爲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知中ZHICHINA(ID.ZHICHINA2017)

一直以來,知中ZHICHINA爲有思考力兼具行動力的中國青年一代,以及對探索中國有興趣的任何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人們,提供有關中國人文、地理、科技、藝術、商業、社會、文化等,一切重要議題內容的消費

如果你想探討有關東方中國的一切,

找他就對了

時代總是瞬息萬變,過去在日常生活中十分普及的物件,或許就在時代變遷中成爲記憶。像是陪伴中國人走過數千年曆史的燈籠,如今已變成一種文化「裝飾」,而全手工製作的燈籠,更是成爲稀有珍品。

在富有文化底蘊的臺灣彰化縣,除了有孔廟、節孝祠、開化寺這類的古蹟建築之外,還有一間擁有50多年曆史的傳統「美術社」,高掛着繽紛的手工燈籠,門面上還有「春秋」兩個黃色手繪大字,令人僅從視覺上,就能感受到傳統手繪燈籠的文化魅力。

作爲臺灣地區唯一涵蓋手工編制和彩繪的傳統燈籠店,「春秋美術社」店內置放着大小、方圓不一的彩繪燈籠,如萬花筒一般佈滿整個空間。

「春秋美術社」的主人唐秋水,是一位彩繪燈籠將近60年的老師傅。店內製作的竹篾燈籠,從剖竹、起底(依燈籠大小取需要的竹條長度)、編織、收尾、織布、上漿、染色,再依據用途彩繪寫字,最後上桐油,晾乾。全部工序都由他和二兒子唐嘉興純手工製作,必須歷時兩、三個月甚至半年纔可完成。

製作燈籠時,唐嘉興得先以將竹子刨成條後,再開始進行編織。光是將桂竹刨去粗糙表皮劈成竹條,就要花上兩年才能學到精髓。而且由於用機器來磨的竹子無形中纖維會破壞,使得編織的時候容易斷裂,因此需要以手工來做竹子。

唐嘉興正在手工剖竹

而編織燈籠最難的部分就是起底還有收尾。

唐嘉興以俐落的手法,用竹篾編織出燈籠底座,接着在外層繃布或紙,再由父親唐秋水彩繪燈籠。

唐嘉興正在手工編織燈籠底座

成型後的燈籠底座

外層已經繃紙的燈籠

各種顏色的燈籠,也是看客戶用途來上色,接着就是一筆一畫的彩繪,圖案都是按照傳統特色構圖,複雜的圖案還得先用鉛筆畫草稿。

唐秋水師傅在燈籠上繪製的草稿圖

唐秋水師傅爲圖案填上鮮豔色彩後,再進行題字。

唐秋水師傅的填色工具

唐秋水正在爲燈籠題字

完工後的燈籠,四面皆有不同的視覺效果,十分震撼。

完工後的燈籠

製作燈籠的手工藝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份,已有一、二千年的歷史,而臺灣傳統燈籠主要有由清朝從內地傳來的泉州、福州兩種款式,而「春秋美術社」的燈籠就是以竹篾編織成網狀的福州式。

對於中國人來說,燈籠除了照明還有很多其他意義。而「春秋美術社」就會根據傳統習俗提供不同用處和類型的燈籠。

古時候,中國商人開店做生意,需以燈籠書寫店號或是裝飾。如今在臺灣也有不少商家遵循這個傳統,並在「春秋美術社」定製商用燈籠。

「春秋美術社」爲通訊應用公司繪製的燈籠

不少公司還會邀請唐秋水師傅,繪製「門神」和「福祿壽喜」燈籠。

「福祿壽喜」燈籠

「門神」燈籠

馬來西亞「朱雀樓」的負責人,還曾在此定製用於畫廊的招財進寶彩繪燈籠,寓意着「生意興隆」。

「春秋美術社」還爲客人定製各式代表着婚禮喜慶的傳統新娘燈。

婚慶專用燈籠

唐秋水師傅曾經很感慨地說:「到今天春秋美術社還能存在,完全是依靠臺灣人虔誠的宗教信仰,許多寺院道觀都會來訂製我們的燈籠,我們才能一代傳一代,把這個傳統文化延續下來。」

臺灣乃至東南亞地區的廟宇,都會特意邀請唐秋水師傅爲他們繪製供奉專用的燈籠,每一款圖案和色彩的搭配都是獨一無二。

唐秋水師傅爲各大廟宇設計的燈籠

一些迎神賽會上,神明陣頭前的兩盞大燈籠,也是由唐秋水師傅繪製。

唐秋水爲迎神賽會繪製的燈籠

唐秋水師傅在設計彩繪燈籠時,會根據客人的要求進行大量的資料蒐集,力圖畫出最符合傳統的作品。

曾經有位客人爲供奉中壇元帥,也就是一般所稱的三太子元帥,前來邀請唐秋水師傅爲其設計燈籠,而且言明希望唐師傅能畫「哪吒鬧東海」。

由於這個圖騰較難尋得參考,爲求慎重起見,唐師傅特意找出自己收藏泛黃的封神榜故事書就哪吒故事橋段重新閱讀一遍。瞭解故事內容後,以故事情節想像、編排、安插每個角色位置。再來以炭筆於燈上輕描出輪廓,然後簽字筆繪出正確人物部位外觀,後用水泥漆以國畫工筆填彩法將每一個色塊化色填滿,部份色塊採用西式筆觸。

雖然這個作品費時不少,但是每個細節都能體現唐師傅的用心。

「哪吒鬧東海」

>

爲各大廟宇神宮設計的神話人物燈籠

如今在臺灣,那些擁有精湛手藝的燈籠藝師,似乎越來越少,但唐秋水師傅不願這些傳統就此消失,選擇把它傳承下來,遵循古法手工製作,並通過舉辦燈籠體驗課程,讓更多青少年瞭解傳統民俗技藝之美。

學生自由創作的手繪燈籠

前來體驗傳統燈籠製作文化的學生

爲了吸引更多年輕人願意接觸傳統燈籠,唐秋水師傅還設計了帶有寓意的吊掛式迷你小燈籠,可以供做平安燈、招財燈、文昌燈、智慧燈,還可以按照用途再書寫上內容。

有不同寓意的迷你燈籠掛飾

從古至今,燈籠蘊釀着中國人的生活文化和信仰,傳統上人們都會在燈籠上書寫或繪畫各式的內容,以賦予燈籠不同的功用。無論是日常生活、婚慶還是祭祀,其做大的功用不外乎承載着人們的願望與期許、述說着中國人特有的人情典故。

而唐秋水師傅用60年的堅持,將手工燈籠這門包含書法,繪畫及竹編等藝術元素的傳統工藝,傳承至今。他的兒子唐嘉興願意放棄原先的教師生涯,繼續維護這項技藝。他們在保存中國傳統文化一隅的同時,其實也是在保護着能撫慰人心的文化溫度。

春秋美術社

臺灣彰化縣民族路409號

撰文 | 阿Sum

Image |何宗升@鏡週刊

FB@春秋美術社

https://www.grandma.tw

(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請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平時,知中君還會第一時間,帶大家挖掘國內最新潮最有趣的打卡熱點,從文創園到特色餐廳,一個都不會落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