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喜歡!

剛剛還重溫了一遍帝國時代2,打的我是熱火朝天!我來談談感受吧。

作為一名90後,帝國時代在自己初中時代就玩過,現如今在玩有一種朝花惜拾的感覺。剛剛是玩的建立劇情版本,我選的中國,電腦玩家有兩個日本和拜占庭,開始打了幾把老是輸,我發展到封建時代,電腦玩家就已經是城堡時代了,總是快我一步,接著我這裡還沒有造兵,敵方就已經打過來了,那日本武士拿著刀砍啊,我知道又輸了,接著我選了一個有堡壘的地圖,有城牆圍著我,這下這把我打贏了。

首先,輕騎兵擴展地圖,把地圖上的綿羊統統引過來,這下食物就不愁了,建立磨坊,收集食物,建立伐木場,收集木材(此地圖木材巨多),建立礦場,收集石頭和黃金。基於前幾次經驗,一個字,要快。

很快,通過綿羊和果林,我收集到了足夠可以升級到封建時代的食物。觀察地圖,定下大量收集木材,建立市場,買食物、石頭的策略。接著輕騎兵跨出城堡,來到一片黃金和森林的地方,過來一個村民,建立礦場和伐木場,在建設市場,此刻電腦也已經升級到封建時代了,我還差一些黃金,便可以升級到城堡時代,果斷賣了一些木材,加緊時間升級到了城堡時代,在外面的礦場周圍建立基地中心,大量造村民,收集木材,此刻要注意,敵兵要來了。

城堡時代到來,可以建設像瞭望塔的防護城堡,我在基地中心建立了一個,果然,這時日本武士和拜占庭步兵加騎兵過來了,果斷,鳴金收村民,在瞭望塔和基地中心的共同射擊下,敵兵被消滅。

通過收集木材,我購買了食物、石頭。賣了木材又換回了黃金,城堡時代可以升級了,

大量造村民,收集木材,換回可以提升防禦性能和攻擊力食物、黃金、石頭。此刻,再造防護塔,敵兵雖然可以打過來,但突破不了防護線。

該升級的地方都差不多了,像兵營、馬廄等對了還有修道院也差不多了。此刻,開始造兵,5個重裝駱駝騎兵,5個重裝弓箭騎兵,5個僧侶,編號一號隊,探索地圖,往上走了走,來到了日本這個城牆邊,找到了城門口,此刻我的進攻計劃已經有了。

叫一個村民過來,建造可以生產投石機的瞭望塔,造一個投石機,打城門時果然,日本武士源源不斷的來到城門,這時重裝騎兵上場,像切菜一樣將日本武士消滅。僧侶回血。堪稱完美。

製造打建築的工程機械。周圍再讓這些騎兵保護這些工程器械,僧侶再為重裝騎兵回血,瞭望塔再保護僧侶,這樣,一個小日本就消滅了。

接下來,我看了看,我的木材量已經達到10萬多,果斷出售,造兵,買食物和石頭,下一個,消滅拜占庭。說實話,拜占庭的騎兵還湊合,這時我想,慢慢玩。地圖上有野豬,派了五個村民殺掉了野豬(食物340點),覺得挺好玩的。

消滅拜占庭,派村民來到拜占庭城牆外,大量建造可以發射石頭的瞭望塔。果然,引來了一波又一波的拜占庭步兵加騎兵。哈哈,我在遠處早已放好了僧侶,招了不少兵,就這樣,我用拜占庭的兵消滅了拜占庭。

還有一個小日本,已經不再話下,三下五除二,就消滅了。


不小心刷到這個「小眾」的問題很開心,特別喜歡玩兒《帝國時代2》,尤其是中學的時候。

從初中開始,每年大年初一,固定不變的事情,就是約三、五個好友,一起去網吧打一天《帝國時代2》。

高中的時候,學習比較緊張,我們僅周六晚上到周日上午不去學校,但每個周六晚上我都會約幾個好友打一晚上的《帝國時代2》。這時,每到周六的下午的時候,儘管人還在教室,已經完全聽不見老師講課,心思已經全到了帝國的戰場上,想著晚上怎麼發展、種田、出兵、征服…

《帝國時代2》教會了我很多道理:

1.把資源利用到竭盡

玩兒這個遊戲,最重要的一點是——每獲積累到一點資源,都儘可能的馬上把它用出去。做好整體規劃,保證每種資源存量都在100-200的範圍,一多了就花出去。這樣像「滾雪球」一樣,可以越滾越大。後來這一思路影響了我方方面面,比如規劃時間的時候,保證每小塊都有填充;不追求攢多少錢,追求花在合適的地方。

2.勝利不需要「完美」

遊戲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不完美。開局一圈沒找到8隻羊怎麼辦?殺豬的時候農民被拱死了2個怎麼辦?前置建個兵營,農民都被半路的狼咬死了怎麼辦?好氣呀!…

剛開始的時候,遇到類似情況,就想摔滑鼠、撂挑子,關遊戲重來。我有強烈的完美主義傾向,覺得發展得不完美,肯定會輸。

後來玩兒多了,深深地明白,一場遊戲是否勝利,「完美」並不起決定性的作用。你有不完美的操作,其他玩兒家一樣會有。要處變不驚,不管什麼事情下,平靜下來,做好後面的事情就有勝利的機會。

3.出兵比種田更重要

可能是因為人類在採集時期太久了,以及以前物質貧乏,「積累」對生存很重要。所以潛意識裡面種田、積累的思想,真的是根深蒂固。剛開始玩兒的同學都特別喜歡安心種田、造城牆——確實經營一個「國家」,本身也是能帶來快感的。但是這個遊戲勝利的條件是戰勝對方,所以及時出兵,消耗掉對方的生產力才是最有效的。

出農民是積累,是兵是另一種形態的更重要的積累。後來我會規定自己,這局最多早70個農民、或者100個農民,把時間花在打仗上面。

4.質量比數量重要

「升級」這是帝國時代很重要的一個設定。城堡時代能戰勝封建時代,封建能戰勝黑暗時代,如果不升級,即使在本時代造更多的農民、兵種,最終導致的大概率是失敗;對於具體兵種來說,也是如此,雖然每次升級防禦、攻擊可能只是10%、15%的提升,但這樣一點點的邊際提升,實際導致的是戰爭雙方消耗上面巨大的差異,最終的消耗比例不是只提升10、15%,而是會剩下大半。質量比數量重要。

5.要有自己的儀式感

我一個朋友,每次玩兒的時候,都要造僧侶把地圖上的聖物儘可能收集回來。開始的時候覺得他好傻啊,時間久了感覺,還蠻有意思的——有儀式感。後來,我也有了自己的儀式感——就是喜歡造「長槍兵」,不管有沒用,造一點放著。

「儀式感」這個習慣伴隨我現在的人生,平時喜歡做各種各樣的記錄、收集紀念物等,這樣會讓生活更有幸福感。


首先,不小心刷到了帝國時代2這個問題,哇好驚喜!這是一個暴露年齡的遊戲,玩這個遊戲的相信百分之八十都是七零後八零後吧,哈哈,有沒有同感!

這是一款比較經典的遊戲,我為之瘋狂著迷了七八年,我是80後,我接觸這款遊戲的時候,這個遊戲已經沒落了,儘管如此大學最後一年還是經常熬著通宵練習發展,哈哈,好懷念那段時光!

後來進入一些遊戲群認識了很多有意思玩這個遊戲的朋友,我們基本都是玩發展模式,從最開始的發展到城堡時代二三十分鐘到後來的十五六分鐘,那成就感可不是一般能形容的,這個遊戲多人的話還是要講究策略,講究配合,手速很重要,哈哈!像火車那種手速和意識兼備的人還是比較少,我們玩玩最多就是娛樂!

這款遊戲的骨灰級玩家有的可能已經做爺爺啦!哈哈,這個真的一點也不誇張,我認識好幾個都已經五十幾歲了。

隨著作弊軟體的盛行,玩的也就少了,不知道這裡還有沒有喜歡這個遊戲的朋友,我拿手的是瑪雅和匈奴,瑪雅可以26分鐘到帝王時代(帝國時代2征服者1.0版本),然後鳥飛四家,那感覺倍兒爽,有興趣的朋友留言給我可以給你們攻略!


帝國時代1就玩,起始用商朝農民便宜,20農民攀3級基地、研究輪子、出車弓速推。後來無意中擊敗另一網吧的魁首,發現他建造步驟、手速、戰鬥習慣都不如我,居然用亞述能與我打成略遜一籌。研究發現亞述車弓射速快15%、農民效率快25%(上述優勢早期版本,後期版本羅馬復興據說調整後更變態),配合我的20農民流效果更佳!自此隨機圖9分30秒3級基地,對手基本看到遊戲分數,知道你3級基地升完了,直接GG不必出兵去打了.....

帝國時代2剛玩時處於研究階段,對萬變克制兵種致勝的拜占庭甚是痴迷。無意中發現條頓主基地射程15格,碾壓初期攻城武器。立刻回想起1代曾經有人用過的無賴玩法破我速推,開局挖石材,2級主基地跑我家來立箭塔.....你再有速度優勢,3級基地車弓,也快不過2級基地箭塔。立刻開始摸索條頓玩法,經過一段時間熟悉順利轉型。主基地速推流.....15農民蜂擁闖入你家,主基地射程外速蓋主基地,主基地射程碾壓打爆你主基地,占你的地、種你的田、要你的命。我與哥們拜占庭配合2V2,基本我一家死死壓制對面2家,拜占庭克制大軍(75%造價投矛克弓箭,75%造價槍兵克騎兵,群殺重騎兵克步兵)出動大局已定......

可惜後來星際爭霸光輝遮蓋了帝國時代......我無奈變身為9農民單兵營流叉叉海先手壓制單礦的神族玩家。


這是小時候的經典遊戲 記得以前wcg還有比賽了


有玩過,以前沒有英雄聯盟王者榮耀的時候覺得這個遊戲還蠻好玩的。


用英格蘭,選黑森林地圖,造城牆堵路口,速升城堡時代爆長弓手,每隊長弓手混編兩個僧侶,使用方陣推進,再搭配點騎兵就可以出門虐電腦了。


過去單身時,每到星期六,必是帝2征服者阿拉伯4v4隨機,通宵鏖戰。


最最經典的即時戰略遊戲,以前徹夜的玩,還可以加入mod腳本,玩有故事有情節的遊戲。都十幾年的遊戲了,哪怕現在玩,也不過時!


《帝國時代》、《紅色警戒》、《三國志》這都是我那逝去的青春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