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柴進和宋江,都樂於施捨,但是由於初衷不同所以效果也必然不同。

柴進仗著曾經是皇親國戚,家裡有免死鐵卷,所以可以不把當地官府放在眼裡,他結交和資助朝廷罪犯,完全是為了尋求刺激。別人不敢幹的事,他敢幹。就像當今一些明星吸毒。

比如林沖路過柴進家,柴進要看林沖的本事,就拿出五十兩銀子,林沖是犯罪之人,雖然嘴上不說,心裡未必痛快。

再說宋江,因為在仕途上不順利,是想通過結交天下英雄完成自己的政治抱負。

宋江第一次和李逵見面,因為李逵賭錢輸了,宋江就拍出十兩白銀相送,只用十兩,就買到一條忠實的走狗,可以說是相當合算的。


在水滸傳中,有兩個樂善好施 的人,一個是小旋風柴進,一個就是宋江,柴進出手很闊綽,幾十幾百兩銀子在他手裡根本就不算不上錢,養幾百莊客根本就不是個事兒,對待前來投奔的英雄好漢,出手非常大氣,宋江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實力可以匹敵柴進,可宋江卻讓有限的財力發揮了最大的作用,而柴進卻是用雄厚的實力發揮了最小的作用,柴進用一百兩銀子沒有辦成的事,宋江十兩銀子就辦到了,武松對養了他一年的柴進頗有微詞,而對只見過幾面,給他十兩銀子的宋江感恩戴德,這是為什麼呢?

身份地位不同。柴進是達官貴人,和武松這柴草莽英雄落差太大,價值觀不一樣,彼此很難認同,很難產生共鳴,宋江出身小吏地位和武松這些英雄們差不多,一見面就很親切,很快就能消除隔閡,愉快相處,

柴進表面上最對這些草莽英雄客客氣氣的,實則是瞧不起他們的,只不過是為了以後 有個路子,才結交他們,對他們這些英雄,他沒有做到禮賢下士,而是居高臨下,舍施的態度,雖然出手大方,但這英雄並不買賬。宋江卻是用平等的,寬容的,欣賞的態度來和他們交往,這樣他們的自尊晁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自然死心踏地地為宋江牽馬墜蹬了,

宋江特別能寬容人,這些平時不務正業的人,渾身都是毛病,隨便哪一條都夠讓柴進反感的了,這些好漢的特點是能耐 大,毛病多,如果有人能看中他,欣賞他,他會 一輩子為你所用的。這一點柴進無論如何都比不上宋江。

宋江在晁蓋死後,能成為梁山的一把手,不是沒有道理的。這是眾望所歸的,


謝邀!

原因:

一,柴大官人手握"免死金牌",是北宋腐朽王朝的貴人。老百姓民不聊生,流離失所,必然痛恨達官貴人。

二,宋江平易近人,性格溫和,樂善好施,喜結義士。這使他有一定的群眾緣!

三,宋江是朝廷一刀筆吏(押司)。屬於基層幹部,深深知道人民疾苦及喜怒哀樂!造就了好的親民形象。人稱及時雨!

四,小旋風柴進雖家有萬貫,但他主要結交江湖英雄好漢。對群眾施捨送溫暖不多!

因此宋江名聲大於柴進。


一哥「俗人讀水滸」之――柴進怎比宋公明

先說柴進——世襲富貴橫海郡,交結江湖往來人,實無厘頭小旋風,二B青年是柴進。看客下菜三六九,有高有低冷麵君,黑惡勢力保護傘,柴進枉稱大官人。

周廢帝之嫡後,宋太祖賜有免死鐵券,世代富貴翁兒,學孟嘗遺風,廣待天下豪傑,資助流亡之士,江湖有大名聲,實則是要建一個「群」自任「群主」,當然該群要選有用之人,逃犯宋江大有名聲,柴大官人拜於地,沐浴換衣連日擺宴席;罪犯林衝來投,柴大官人外熱內冷,棒打洪教頭後熱情有加;逃犯武松落魄成「大漢」,有病難醫。噫,柴進真不識人也。

柴進是自負的二B青年,不僅知府高廉的小舅子不尿他,就是滄州監獄的看守長、梁山搶劫公司的王總經理也照樣不尿他,話說林教頭到滄州牢營,柴進致書一封言其與管營差撥「交厚」,差撥見信言「這一封書直一錠金子」,後大官人又常有好處送來,林沖牢中也安然,然高太尉一封書致,二人謀害林沖,全無「交厚」之說。林沖亡命天涯,又言與王倫杜遷「交厚」,修書一封,王倫卻「如今也顧他不得」。可笑這位前朝廢帝子孫,自視英雄豪傑,卻徒負虛名,識不得高低,辨不得良莠,太把自己當回事了!

而宋江實在是個外弱內強、具有強大領導、管理、軍事才能卻常常示弱於外、示誠於人、示強於敵而又內心極其孤獨苦悶的「心機男神」。僅舉幾例可見端的。

為人處事上,宋三哥這個大宋國山東鄆城縣政府辦秘書,參照公務員工資,內心充滿著官本位的慾望,為人做事能把假事做的比真的還真。其一,與老爹已立文書絕了父子關係還能落個「孝義黑三郎」的美名。其二,因人不同而拉之攏之,對於少失父母的武松給予父兄般的關愛與尊重,對於粗鹵嗜殺的李逵給予大度諒解式的訓斥,對於來頭大的柴進等給予三叩九拜的虛榮,對於王矮虎之流則投其所好,宋三哥是個社交高手。其三,善於處理集團間的利益,對於江州幫、青風山幫自是抬舉,對於王倫舊部林沖分權制之,對於黃泥崗幫融入之,對於二龍山幫、桃花山幫、少華山幫、飲馬川幫、登州幫分散瓦解之,實在是個手球高手。其四,善於抽老晁釜底之薪,拉吳用為已用。其五,別有用心宣傳包裝自已,當眾說童謠、玄女傳天書,把瞎話說成神話。其六,善於掘別人後路,降秦明、勸朱仝、賺徐寧、盧俊義無一不害人,無一不絕殺。其七,為招安計易幟降旗,替天行道,冠冕堂皇。其八,善於表演,是梁山泊真正的№one。

再看為何要打祝家莊,宋三哥說了:「即目山寨人馬數多,錢糧缺少,......若打得此庄,倒有三五年糧食」。宋江又說打祝家莊「一是與山寨報仇,不折了銳氣;二乃免此小輩被他恥辱;三則得許多糧食,以供山寨之用;四者就請李應上山入伙」。明顯的很,老宋以報仇、免恥為由打出了政治旗號,以糧食為由打出了經濟旗號,以請賢上山為由打出了人心旗號,極有遠見。

再說招安亦是明智之舉,有政治遠見的,招安是宋江對內對外充分分析後的梁山集團的正確選擇,一是宋江看「趙官家」為明君,只要「清君側」即可中興大治,與當時的上層諸多政治清流相合,是大宋當時輿論主流。二是宋江數萬人馬與大宋百萬禁軍相比,戰勝幾無可能。三是宋江等人多非為生活計而上梁山,有犯罪避難的、被擒被賺的、被哄被騙的、被強迫強勸的、打醬油的等等,逼上梁山者唯林沖與二解,整個梁山,招安是主流呼聲。三是內部山頭林立,派系相互不「尿」,利益訴求不一,稍有不慎,火併即有可能。四是忠臣良將之心態絕非今人所能理解。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啊。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回答起來可以很有深度。

《水滸》裡面有兩個喜歡樂善好施的人--柴進和宋江,但兩人的名聲而言,貌似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沖著宋江的名聲投奔梁山的好漢不計其數,而柴進卻一直是孤家寡人,一個心腹也沒有,這似乎印證了問題中的說法。

但我認為,不假分析就用現象來透析本質的做法未免膚淺,我們還是先看看兩位何許人也吧。

累代金枝玉葉,先朝鳳子龍孫。丹書鐵券護家門,萬里招賢名振。待客一團和氣,揮金滿面陽春。能文會武孟嘗君,小旋風聰明柴進。--水滸《西江月》

柴進的出場很華麗,畢竟前朝貴胄,手握丹書鐵券,雖然幾代下來混成了一個莊園地主,亦無功名在身,但綜合考量算是社會中層偏上。詞中提到他是孟嘗君一般的人物,但孟嘗君養客三萬多是雞鳴狗盜之輩,在歷史上名聲也多有爭議,是否有明褒暗貶之意我們不得而知。

不管怎麼說,這比一個縣城小吏還是要高多了,宋江的地位僅僅屬於社會的中層偏下而已。因此這個差距決定了他們對待別人方式的不同,我們且從柴進莊上接待林沖和武松的方式上來看看吧。

此二人都是有真本領的,梁山好漢中林沖的馬上功夫僅次於盧俊義,而武松的下馬單挑功夫,整個梁山怕只有魯達能撐上一百回合,而且是一位頂天立地的好漢。如此英雄,且看看柴進是怎麼接待的吧。

林衝到了柴進莊上,奔波千里,之前還被董超薛霸弄了個半殘,想必不會很在狀態。明明知道林沖的身份,但是柴進偏不這麼叫,他對林沖的稱呼是:林武師。當洪教頭吵著要比武時,柴進說:「林武師休要推辭」,而且後來又說道:「林武師,請較量一棒」。更過分的事,他還提出只要誰打贏了,就可以獲得十兩銀子,然後順手就將銀子摔在地上,這就不對了,堂堂八十萬禁軍教頭教頭需要這種嗟來之食嗎?想必林衝心中是萬馬奔騰,只是因為寄人籬下才不得已出手教訓了洪教頭。

總結一下,行為像耍猴,過程像鬥犬。

所以,如果你是林沖,你會念這個人的好嗎?

天神下凡一般的武松

再看武松,出場在宋江拜訪之時。一邊敲鑼打鼓的歡迎與之齊名的山東呼保義,一邊打了一年擺子剛剛痊癒的武松在寒風中瑟瑟發抖,連宋江把火炭不小心濺到他身上都沒能起身。書中這麼說的「主人家的柴進指著道『這人是清河縣人氏。姓武,名松,排行第二。已在此間一年了。』」,言外之意這就是一個「平平無奇」的混吃混喝混治療的三等門客而已,柴進不識英雄,但宋江認識,直接把武松請來做到飯桌的第三把交椅,被贈與銀兩為其置辦衣裳,可謂「推食食之,解衣衣之」的縮小版,把吃了一年冷飯的武松感動得那叫一個稀里嘩啦。

兩廂對比,你覺得武松該承誰的人情?

因此,及時雨確實不是浪得虛名,兩人在態度、手段和最終效果上都有明顯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如下幾點:

第一,柴進「驗貨」的習慣很不好,林沖初來乍到看不出來,武松生病暫時不能動武,因此他們受到的待遇幾乎是相同的,而對於對自己身份(一個囚犯、一個草莽)自卑且敏感的二人而言是一種刺痛。且對於洪教頭的離去不加挽留,其實也給林沖帶來兔死狐悲之感,畢竟二人無冤無仇。

第二,眼力價不行。武松這般天神下凡一般的人物,即便落魄,那也非凡人可比,怎麼一年多就一點沒看出來呢?天天吃冷飯不說,還被莊客各種嫌棄。宋江畢竟多年跟江湖走得近,知道這些人最在乎什麼,一頓借花獻佛的飯和幾個小錢就招攬了一員猛將。後來武松走南闖北到建立二龍山,眼界逐漸開闊加之招安問題有衝突而逐漸與宋江疏遠,那是後話。

第三,心態不同。這是根本原因,柴進養客是想仿效山東前輩孟嘗君博個名聲,但連個皮毛都沒學到。當年四公子豢養門客,講究一個「士為知己者死」,想要別人賣命,就要把自己打扮成對方的知己,至少態度上是。孟嘗門下最能耐的馮諼,還沒顯露本事的時候天天找老闆要待遇,他都照給不誤;平原君隨口一句看不起毛公薛公的話,門下就跑了一大半去找信陵君玩去了。

柴大官人,就是養著一幫閑漢陪他玩的。

因此,歸根結底來說,柴進做人做事沒做到點子上去,他的全方位尊重只對齊名的宋江開放。

潯陽樓上才是真正的宋江

宋江投奔之時,柴進放話稱哪怕「殺了朝廷的命官,劫了府庫的財物」,自己也敢藏在莊裡,可見柴進的莊園經常窩藏社會恐怖分子。這膽子也是不小,但我認為方面這只是在發泄趙宋官家欺負她柴氏先祖孤兒寡母的不滿,想給社會添點堵罷了,另一方面就在於沒事幹找樂子而已。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看了通篇《水滸》,我也沒看明白柴進到底想幹嘛,說他想造反吧,明顯不是這塊料,也沒什麼心思;想當官吧,他的最終結局是辭官還鄉而得善終;想當孟嘗君吧,這個人設在書中接近崩塌。出場詩詞中說他「聰明」,但《水滸》中寫梁山中的敗類也沒用過貶義詞,具體是什麼德行需要讀者自行判斷。

「柴進天潢之派,金穴之富,而不折節安分,結交江湖,招納亡命,真是敗家之子。」--明末小說家陳忱

也就是說,他不過就是個有錢沒地方花的二世祖罷了,他對梁山註定不可能有什麼認同感。

而宋江就不用多說了,八面玲瓏,滿世界施捨小恩小惠,上可出賣朝廷機密來勾連晁蓋,下可對賣水老頭賜幾兩棺材本。恰恰,這種來自上階層的小恩小惠對於許多江湖草莽有著致命的吸引力,武松、李逵、張順、花榮、王英、呂方、郭勝,無數英雄納頭便拜。缺點就在於比他社會地位高的人都沒聽說他,因為他們階層不同,而且也不需要接受一個小吏的好處,比如魯達,關勝之輩,但也籠絡的來。可以說,他確實是最適合當梁山寨主的人。

宋江做事很有目的性,他就是想造反,不然潯陽樓上的酒後吐真言算是怎麼回事?被挖心的黃文炳可能說過半句假話,做過一點對不起官家的事情?他的目的就在於借梁山作為跳板完成人生的飛躍罷了。

關於柴進的綽號「小旋風」,「旋風」是金國炮名,即旋風炮。《三朝北盟會編》曾載:「金人攻東水門,矢石飛注如雨,或以磨磐及碡碌絆之,為旋風炮。」「小旋風」的「小」並不是「大小」之小,而應作「肖」,是相仿、相似的意思。「小旋風」是說柴進行事猶如旋風,來的快,去的也快,作為專業養客人士這是不夠的。

書中白衣秀士王倫、摸著天杜遷、行者武松、石將軍石勇、豹子頭林沖還有宋江都曾得到柴進的幫助,但除了宋江,大家的交情都不過爾爾。柴進看人骨子裡一定會帶著高傲,缺乏真正的江湖草莽氣,因此註定了他不能與《水滸》中的社會底層豪傑有什麼共同語言,也就註定了他的幫助只不過是一份人情,而非交情。


柴進的樂善好施的主要對象是投奔到他府上的人,有居高臨下的施捨之意。宋江面對的是天下英雄好漢,且講的是兄弟之情,自然宋江的名聲更好。


柴進的樂善好施和宋江是有有所不同的,武松在柴進的莊上屈居多時,柴進只是將他當一般的江湖人士看待,而宋江一眼就看出武松是個英雄好漢。就此一斑,就可以看出兩人的目光天差地別。

雖然宋江的財富與柴進懸殊很大,但宋江眼光獨到,投資準確,故而收穫豐厚。而柴進是富三代,有錢亂投資,且待人接物,難免有施捨的意味。所以他的口碑反而不如宋江了。


柴進樂善好施,一是皇家後裔有錢,二是廣交朋友以圖名聲以備不時之需。結交之人多是有能之輩。宋江的好施如就書中來看並不多見,最大一次也就是救了一次晁蓋等人,但他們原本就認識在先。至於給了李逵和武松幾兩銀子,也實在是不足與論,小小刀吏,拿什麼「好施」?真不知這「呼保義」「及時雨」大名從何而來?至於「樂善」更無形跡可循,最大的表現就是在上梁山以後為了擴充自己的勢力,處處示「好」,架空晁蓋,以至於到後來江湖上只知有宋江而忘記了大頭領晁蓋。真正的「樂善好施」在柴進是實實在在,而在宋江真正是張冠李代。


我就一句話;柴進樂善好施是錦上添花,宋江小恩小惠是雪中送炭。因此他沒有宋的威望高。不是有這句話嗎?有話給知人,有飯給飢人。宋正是抓住了這點,鋼用在刀刃上了,也因此得了「及時雨」的綽號。


名聲吧!是個虛偽的問題,成熟的成功人土柴進,根本就沒拿這當回事,有錢有勢的大官人,必須有威,否則早就被宰窮了,他有選擇性的看人下菜,目的是狡兔三窟,以備不|時之需,後來就用上了,梁山上人歷盡艱辛也要救他,反觀宋江就不是這樣啦!他要通過好名聲,去求政治地位,而不是生死救命,當然宋江更容易達到目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