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車上安靜看書的一哥~)

這個世界上的每個人,

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

去決定自己生活的樣子。

如果你真的覺得很難,

你堅持不了,那你就放棄。

但是你放棄了,就不能抱怨。

人生就是這樣,

要得到,你必須學會付出;

要付出,你還要學會堅持;

而且你要相信,一定來得及!

------by 何炅

有許多爸爸媽媽表示,其實自己也一直想給孩子做親子英語啟蒙,卻不知從何下手。那麼今天這篇文章,一媽就和各位一起探討下,究竟什麼是親子英語啟蒙,為什麼要給孩子做親子英語啟蒙,以及如何做親子英語啟蒙。

心中有目標,腦中有理論,

手中有資源,腳下有路線。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語言家,

掌握一門或多門語言是他們的本能。

只要科學地開發他們的本能,

扎紮實實地耕耘,

一定會走上充滿驚喜的收穫之路。

----蓋兆泉

**************What~什麼是親子英語啟蒙?

百度百科裡對「啟蒙」的解釋是傳授入門的基礎知識。

那什麼是親子啟蒙呢?我認為親子啟蒙,是在良好有愛的親子關係基礎之上,最大限度地激發和培養孩子對某一事物、知識,領域、語言或技能的興趣和熱愛

親子英語啟蒙,指的是與英語學科的學校教育所不同的,家庭式英語早教,旨在啟發、培養和保護孩子對英語語言的興趣和熱愛,讓孩子在親子環境中"習得"而非我們傳統的"學得"英語這門語言。

****************Why~為什麼做親子英語啟蒙?

首先,關於雙語啟蒙對於幼兒大腦的益處,比如塑造強健大腦,增加左右半腦的鏈接,增強大腦發展,增加孩子見識等等,這些我們就不多說了。

其次,孩子天生就有超強的語言習得能力。只要父母引導得當,一個小孩子掌握兩門甚至多門語言都是極其有可能的。

馬丁老師在《父母英語不好,孩子照樣行》一書中這樣寫道:

「兒童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語言最迅速也最關鍵的時期,因為大腦中負責學習語言的部分,即「布羅卡氏區」,在人的幼年時期非常靈敏。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該區域的靈敏性呈下降趨勢,因此成人學外語的速度慢,掌握得也遠沒有兒童牢固。如果在兒童的關鍵期施以正確的教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錯過這個時期,大多數人的心理機制和認知方式都已定性,對掌握語言就不再那麼敏感和有效了,需要花費幾倍的努力才能彌補,甚至永遠無法彌補。所以兒童具有天生的語言學習能力。在兒童開始外語啟蒙時,如果能給他們輸入大量的外語材料,創造良好的外語學習環境,利用兒童的語言習得機制,他們便可以潛移默化、輕輕鬆鬆地習得外語。"

也有許多科學研究表明,孩子的語言敏感期是從出生後的八個月到八歲,其實我認為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了。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語言家,如果可以抓住孩子小時候的語言敏感期進行英語啟蒙,甚至其他第三語言的啟蒙,只要方法得當,完全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How~怎麼做親子英語啟蒙?

說起親子英語啟蒙,也許有些爸爸媽媽會有這樣的疑惑:孩子連26個英文字母都不會,要怎麼進行英語啟蒙呢?

那麼我們可以想一想,孩子是如何學說中文的,絕對不是從聲母韻母的學習開始,而是通過大量的語言輸入積累之後,從最開始最簡單的單字輸出,到雙字重複的輸出,再到小短語句子,然後慢慢過渡到更長的句子輸出。大多數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已經可以做基本的自我表達了,可真正的聲母韻母和拼音的學習是到了小學才開始的,然而這絲毫不影響孩子中文表達能力的學習和發展,這就是母語的自然「習得」過程。

那麼首先我們要了解兩個關於語言學習的基本概念「學得」和「習得」。

「學得」(Learning),就是有意識地學習和研究一種語言。比如中國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語法翻譯法」和「情境法」,學習的核心是語言形式(language form),背單詞,學語法,學教材,是典型的「學得」。

「習得」(acquisition),指通過大量的接觸和使用,潛移默化地學會一種語言。比如小孩獲得母語能力,是一個自然而然的潛意識過程,並沒有經過刻意的按部就班的學習,這一過程就是「習得」。

--蓋兆泉 《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

我們給孩子做親子英語啟蒙,也要盡量走「習得」路線,遵從語言習得的基本規律。

整體來說,英語啟蒙需要從以下五方面著手:兒歌+ 繪本+ 音頻視頻動畫 + 遊戲互動+ 日常對話。

1. 英文兒歌

英語啟蒙,兒歌先行。兒歌是最適合親子英語啟蒙的方式之一。跟孩子的母語學習一樣,英語啟蒙也是從朗朗上口的兒歌開始的。大多數的兒歌旋律優美歌詞簡單,孩子聽幾遍就能學會,很容易帶給孩子成就感。英文兒歌的韻律感和音樂的節奏感相結合,非常有利於鍛煉孩子的英文耳朵,讓孩子感受英語的韻律和節奏的魅力。

(溫柔的陽光下,正在學兒歌的一哥~)

在這裡給大家推薦幾個不錯的兒歌系列:(QQ音樂等各類音樂播放器基本都可找到)

1. Super Simple Songs系列,由曾在日本東京兒童英語學教任教多年的Devon Thagard和另外兩位老師創作,主要為非英語系國家的孩子們所寫,接受度和受歡迎度非常高。

2. Mother Goose(鵝媽媽童謠)系列,大多是傳統的西方童謠和繞口令,由西方國家傳入英國,之後開始廣為流傳。

3. Wee Sing(唱歌啦)系列,歐美經典兒歌系列,音樂動聽,層次分明,也是非常棒的兒歌系列。

4. Pinkfong(碰碰狐)系列: 韓國Smartstudy公司設計出品的兒歌及動畫系列。

5. Baby Bus(寶寶巴士)系列,基於蒙特梭利理論之上,專為學齡前寶寶設計的兒歌動畫系列。

(一哥的英語啟蒙兒歌資料之一)

其次強烈建議家長將以上兒歌系列按照場景和類別歸類整理,比如早安系列、吃飯系列、天氣系列、心情系列、身體系列、動物系列、洗漱系列、晚安系列等,爸爸媽媽可以根據不同的場景給孩子播放相應兒歌,效果倍增。

再次,除了播放兒歌,還有一個孩子學兒歌的有效途徑,那就是爸爸媽媽不經意的重複哼唱,因為幾乎所有的小孩子都特別喜歡模仿大人。

記得在一哥一歲9個月左右,趙雷的《成都》這首歌一夜之間風靡大街小巷。有幾天我總是不經意地哼唱這首歌,沒兩天我就驚訝地發現一哥竟然不知不覺間學會了。

後來有一天,我帶一哥第一次去迷你唱吧唱歌,他就有模有樣地演唱了這首趙雷的《成都》,還有早前學會的字母歌、《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等幾首英文兒歌。

視頻封面

00:16不到兩歲的一哥,第一次去唱吧~

2. 英文繪本和分級讀物

英文繪本是幼兒英語啟蒙中重要的一環,溫情的故事和精美的的插畫,不僅可以提高孩子語言能力和閱讀能力,而且對孩子的創造力、想像力和審美都有著莫大的啟迪作用。

(一哥部分繪本展示~)

在英語啟蒙繪本的選擇上,爸爸媽媽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喜好、語言認知水平以及理解能力等來選擇相關繪本:

比如小齡寶寶,建議選擇一些英文的觸摸書,布書,洞洞書,翻翻書、紙板書、洗澡書、等等,主要培養孩子英文繪本閱讀習慣的建立;

(三個半月的一哥,在讀立體布書《Jungly Tails》)

再大一些的寶寶可以選擇各種經典繪本,比如蘇斯博士的繪本系列、卡爾老爺爺的繪本系列等,都是非常經典的英語啟蒙讀物。也可以加入分級讀物,有些學者建議先看繪本在看分級讀物,有些建議先看分級讀物再看繪本,我倒覺得是可以相結合而為之。繪本的趣味性和生活化更強一些,而分級讀物勝在啟蒙的階梯性,不會讓孩子覺得太難或者太易,可以循序漸進地進行階梯式入門啟蒙。

(一哥部分讀繪本記錄~)

不知道該選擇哪些啟蒙繪本的家長,也可以參照一些專家列總結出來的書單,比如廖彩杏和汪培珽的書單,再結合孩子的年齡和喜好等,選擇適合的繪本給孩子做啟蒙。

一哥的部分英語啟蒙入門書單:

Pat the Bunny

Good night, Gorilla

Good night, Moon

Dear Zoo

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Go Away, Big Green Monster

Where Is the Green Sheep

Five Little Monkeys Jumping on the Bed

Five Little Monkeys Sitting in A Tree

From Head to Toe

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

Are You My Mother?

Do You Want To Be My Friend?

Today Is Monday

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

A Book of Sleep

Wheels on the Bus

More, More, More, Said the Baby

Does a Kangroo Have A Mother Too?

I am a Bunny

The Runaway Bunny

I Love You Because Youre You

Why I Love My Mommy

Things I like

The Mixed-up Chameleon

10 Little Rubber Ducks

(一哥部分入門啟蒙繪本展示~)

而分級讀物則是根據孩子的年齡、認知程度和閱讀能力為他們提供漸進式的讀物,比如Oxford Reading Tree系列、Big Cat系列、Razkids 系列等等。建議爸爸媽媽們給孩子選擇一套分級讀物配合其他難易適中的繪本做跟進式閱讀即可。我給一哥選擇的是Oxford Reading Tree 系列和Big Cat系列。

(一哥部分分級讀物展示~)

值得說明的一點是,大部分分級讀物中都有包含自然拼讀的部分。建議爸爸媽媽們將這一部分暫時擱置,等孩子積累了一定的辭彙量和閱讀量之後,再開始不遲。千萬不要過度神話有些機構標榜的所謂「自然拼讀,見詞能讀,聽音能寫」等口號,沒有一定辭彙量和閱讀量的積累做基礎的自然拼讀,都是空中樓閣。

(附部分一哥閱讀英文繪本的視頻)

視頻封面

01:13一哥讀繪本部分記錄~

3. 英文音頻視頻動畫

如果有家長擔心自己的發音不標準,怕會影響孩子,那麼英文音頻視頻和動畫這個環節就可以完美解決這個問題。孩子對聲音都是非常敏感的,只要父母的英文不是孩子獲取英文的唯一輸入途徑,讓孩子多聽多看相關繪本的原版音頻視頻或者是相關動畫,孩子的發音就完全不會被父母左右,他們可以輕鬆自然地實現自我糾音。

啟蒙音頻的話,首推各種繪本的原版音頻,基本各種繪本,分級讀物以及動畫片都有音頻版本,我們只需要挑選適合孩子的音頻種類,做好分類和規劃,每天給孩子定時定量播放即可。

英文啟蒙視頻的話,種類更多。一是各類繪本的原版視頻,這對孩子是個很大的吸引力,因為原本繪本里平面的東西突然變得立體起來,孩子肯定會喜歡。二是各類原版動畫片,比如Caillou (卡由),Peppa Pig(小豬佩奇),迪士尼的Mickey Mouse Clubhouse (米奇妙妙屋),美國尼克兒童電視頻道的Dora the Explorer (愛冒險的朵拉) 和 Paw Patrol (汪汪隊立大功)等都是非常不錯的啟蒙動畫。

我和一哥的約定是,周一到周五,要看英文動畫;周六周日可以看中文動畫。所以每到了周末,一哥就很開心,終於可以看中文動畫了。但是有時候,他自己中文動畫看著看著就又回到了英文動畫上,大概是因為習慣已成自然了吧。

推薦幾部不錯的英文啟蒙動畫:

Caillou (卡由)

Peppa Pig(小豬佩奇)

Maisy (小鼠波波)

Penelope(藍色小考拉)

Dora the Explorer(愛冒險的朵拉)

Paw Patrol(汪汪隊立大功)

Super Wing(超級飛俠)

The Octonauts(海底小縱隊)

Between the Lion (我們一家都是獅)

The Berenstain Bears (貝貝熊)

Horrid Henry (淘氣包亨利)

Bubble Guppies(泡泡孔雀魚)

Big Muzzy (瑪澤的故事)

Curious George (好奇猴喬治)

Leap Frog (跳跳蛙)

My Little Pony (小馬寶莉)

關於英文啟蒙視頻和動畫,有兩點建議各位爸爸媽媽注意:

1. 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喜好、認知水平和語言能力來選擇適合的啟蒙視頻或者動畫,太難或者太簡單的視頻都可能會讓孩子失去興趣;

2. 爸爸媽媽要給孩子把好關,選擇適合孩子的啟蒙視頻和動畫,不要每次孩子點開什麼就看什麼,既浪費時間,又起不到啟蒙作用。開始階段最好是家長選擇幾部適合孩子的動畫片,規定孩子每天或者每次看幾集。

4. 英文互動遊戲

如何將英文繪本,音頻和視頻里的輸入變成自然的輸出,那麼接下來的遊戲互動和日常對話這兩個環節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這是孩子真正將英語使用起來的關鍵環節。

我們都知道,遊戲是孩子學習的最有效途徑,哪個小孩子不喜歡跟爸爸媽媽玩遊戲呢?所以這個環節其實就是把枯燥的啟蒙變得有趣,可以是中文遊戲的英文版,可以是自創遊戲,也可以是根據英文兒歌、繪本和動畫延伸而來的遊戲。遊戲的形式可以多樣化。

(一哥和一媽的數字和字母塗色遊戲~)

(一哥和爸爸做的Peppa Pig 樹葉畫)

比如讀了繪本《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可以帶孩子做各種毛毛蟲手工遊戲:畫畫,塗色,彩泥,黏土等,每一個親子互動過程,除了可以加深孩子對繪本的理解,引導孩子將英文輸入變成輸出,其實對於增進親密和良性的親子關係也是極其有幫助的。遊戲的過程中也可以多嘗試英文交流,增強孩子的語感和理解能力。

(一哥和一媽的毛毛蟲彩泥作品~)

孩子的各種玩具其實都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搭建成一個語言啟蒙場景,在英文的狀態下玩這個遊戲,孩子會有不同的收穫,如何讓孩子覺得有趣到完全不像是在學英語,那就是爸爸媽媽需要真正花費心思的地方。所謂不教而教,才是真正的啟蒙。

(附一哥和一媽部分英文互動遊戲視頻)

視頻封面

01:15一媽和一哥的英文啟蒙互動遊戲~

5. 英文日常交流

英語說到底是一門語言,而語言的本質是用來交流。所以在可能的情況下,要多為孩子創造二語習得的人為環境。

而且與孩子嘗試英文交流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過程。很多時候,孩子在語言上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會遠遠超出你的想像。

(某天,一哥對於英文星期的再創造,讓我很是吃驚~)

其實從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覺的每一個場景,都可以搭建為英文場景。如果父母覺得吃力,可以每次添加一種場景,熟悉之後再慢慢加入更多場景,比如早晨起床的good morning場景,一日吃三餐的have meals 場景,上廁所的pee pee 和 poo poo 場景,洗澡的shower & bath 場景,臨睡前的good night場景,這個需要父母做好學習和規劃,一個個場景帶入。在之後的文章中,一媽會給大家列出詳細建議,關於如何在一天的日常生活中搭建和加入一個個英文場景。

在親子英語啟蒙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善用重複的力量,並且儘可能提高重複環節的趣味度。千萬不要小看了日復一日的簡單重複,語言往往就是在這樣日復一日的簡單重複中逐漸紮根成長起來。

********************************

人生,有太多事情,是我們用盡全力,也有可能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失落;有太多事情是我們堅持了許久,卻依然不知道是對是錯,是否真正值得堅持。

可唯獨孩子教育這個問題,是一個絕對正確的堅持,是一份耕耘一定會有一分收穫,甚至更多倍收穫。這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值得我們去挖空心思的事情。孩子教育是如此,親子英語啟蒙,亦是如此。

最後,一媽想用龍應台在《孩子你慢慢來》一書中的一段文字來結尾:

「腳踏車經過一片花開滿地的平野。

將車往草地上一倒,

我和孩子就這樣坐了下來。

蒲公英年年都有,

孩子那樣幼小,卻只有一次。」

但願在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的年紀,

我們一直與孩子同在;

但願英語啟蒙,乃至各類親子啟蒙的路上,

我們一直與孩子同在;

歲歲年年,那片蒲公英花開滿地的平野,

願我們一直與孩子同在。

一媽。與你共勉。

(歡迎點贊、關注和轉發)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