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TVBS

旗津老街的入口接連3天淹水,居民說其實一年淹好幾回。水利局到場會勘後指出淹水的主因是遇到農曆初一、十五的大潮,加上受到熱帶性低氣壓的影響才會一連淹了3天,現在具體的解決辦法是會先將地勢較低窪的路段墊高15到20公分。


旗津老街攤販:「那時候這個看時間就知道幾點,那後來就是有抽了、有退一些,後來它就越漲就愈來愈高了。」


看到旗津老街的路口因為海水倒灌淹水了,附近攤販忍不住拿手機直撥,紀錄下這段經過,只見海水漸漸淹上大馬路,入口處的攤販被逼到無路可退,實在好苦惱,居民也說連續淹水3天讓他們很困擾。


圖/TVBS

當地居民:「基本上那個是漲潮的時候才會淹水,沒有漲潮的話是不會淹。」


當地居民說雖然不是每年都會淹水,但農曆6、7、8月的初一、十五前後幾天是最容易大潮的時候,海平面高於路面的結果就會淹水,儘管淹水不會持續很久才退,但最高可以淹到腳踝以上、達到20公分,還是讓住戶不堪其擾,尤其是市場內的攤販受影響最劇烈,民眾想買東西還得涉水而過。


記者黃子倩:「因為漲潮的關係,海水從輪渡站那邊一路往上淹,淹到了大關路、也淹進巷子的市場內。」


圖/TVBS

市府水利局調查,當地水平面達到0.89、但是地勢只有0.75,海水很容易淹到地面上,最高會達到1、20公分的淹水。


水利局總工程司梁錦淵:「那基本上剛好旗津地區,這幾天都屬於大潮的現象,基本上地勢比較低窪的地區,我們評估短期內先把它墊高15公分到20公分。」


水利局會同專家到現場勘查,目前採取的作法是考慮先將廟前路容易淹水的地方墊高15到20公分,另外也有淹水情形的大關路還有南汕路,也會想辦法加強排水設備,以免往後大潮來襲又有連日淹水,居民苦不堪言。


更多 TVBS 報導
水柱狂噴、路燈閃爍! 南市大雨處處積水
大數據找「防汛熱點」 有限物資用在刀口上
文山興隆易淹水 北市啟用兩滯洪池備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