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斗導航其實已經研究了很多年,到了現在,理論上無論是精度還是技術水平,跟GPS的差距不算太遠。但為什麼國產手機使用的仍然是GPS導航呢,我覺得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一個是其實國產手機都是可以使用北斗導航的,只是手機系統的並沒有告訴用戶使用了北斗,還有一些app的標識還是GPS,所以大家以為自己沒有使用北斗。

其次是北斗跟GPS雖然說差距不大,但是那是在中國才會顯得差不多,但是到了國外就不行了,因為北斗沒有覆蓋到全世界。如果是經常需要出去國外的話,這個GPS相比北斗肯定是更好的。

最後是客戶的需求問題,我們使用導航是為了能夠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只要能去到那個地方很多人都不會考慮自己用的什麼導航系統,所以用的是GPS還是北斗對我們來說並沒有太多差別。

在加上GPS已經使用多年,各方面均已經成熟,我么消費者也已經習慣了,改成了北斗,可能會有一點點不適應。

正所謂「不管是黑貓還是白貓,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所以其實不論使用的什麼導航系統,能夠達到目的地就是好的。


首先

北斗是2012年12月公布對外服務的,目前還是區域系統,並沒完成全球組網,北斗系統一直處於不斷完善和提升的過程中,現在說北斗系統「又完善又先進」有些為時過早。

其次

如今很多硬體終端其實已經採用北斗系統定位了,只是大眾習慣用GPS定位來稱呼。一些國產智能手機,例如華為P20的部分型號都是採用GPS+北斗的系統。之所以還沒有廣泛的應用,是因為市場上早期的終端硬體和軟體演算法存在不兼容BDS導航系統情況,尚待軟硬體升級方式兼容,整體趨勢是系統互操作的同時逐步力爭過渡到以BDS導航系統服務為主(至少在國內如此)。

另外

從定位性能和可靠性角度來說,多系統組合有利於增加冗餘度、提升定位精度、加快收斂時間、增強定位的可靠性等,因此衛星系統、衛星數是「多多益善」。 GPS和北斗並不是你死我活的關係,在全球化的今天,導航衛星系統互操作、互兼容是趨勢,目前市面上僅支持單一衛星系統的導航晶元應該不多了,即使有,也基本都是老舊的晶元型號,所以GPS和北斗是共存的關係,並不會因為北斗系統的完善而取代GPS。原則上是「使用GPS但不依賴GPS,單BDS系統可獨立工作」。從國防意義上更好理解,如遇GPS導航系統關閉,BDS導航系統依然可用。


事實上絕大部分3年以內國產手機都同時支持GPS和北斗,是否支持北斗取決於手機的晶元。

首先,能不能用北斗和地圖導航APP沒有太大的關係,而是取決於手機的晶元。

目前大多數主流的地圖導航軟體都支持北斗系統,例如: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等等。而關鍵的問題在於,手機晶元是否支持接收北斗衛星的信號。

主流的國產手機中,除了華為以外大多數用的是高通或聯發科的晶元,那麼這兩家廠商是否支持北斗呢?

答案是肯定的。事實上,各家晶元廠商都選擇了「多星策略」,同時支持美國GPS、中國北斗、俄羅斯的格洛納斯以及歐洲的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

以高通為例,支持北斗的晶元涵蓋了800、600、400系列。無論是高端的845、835、821、820、810,還是中低端的710、660、653、650、636、625、450、436,甚至是一些更老的型號也全部支持北斗,基本上做到了全系列支持。

聯發科方面,X30、X27、X25、X23、P60、P30、P25、P23、P20等型號的晶元都支持北斗,而華為海思也從麒麟930開始就已經支持同時接收GPS、北斗和格洛納斯三種信號。

換句話說,我們常見的手機品牌如:華為、OPPO、VIVO、小米、聯想、中興、魅族、一加、鎚子等等,只要是3年以內的手機,幾乎都可以肯定能支持北斗導航系統。

如果還不能確定自己的手機是否支持北斗的話,可以用GPS Test Pro這個APP測試一下,看看自己的手機能夠接收到哪些衛星的信號。

最後要補充的是,蘋果手機是無法接收到北斗的信號的,所以想用北斗導航的話就去換個國產手機吧。


現在導航比較熟悉的GLONASS、Galileo(日本准天頂),GPS,還有北斗系統,而支持什麼導航系統主要由晶元決定,可以說只要高通等晶元廠商支持北斗系統,那手機裡面就有北斗導航了。

而恐怕和大家想的不同,國產手機因為使用高通晶元,所以基本上都是支持北斗導航的,可以說只要用高通晶元,大部分都是支持北斗導航的,但是,蘋果手機目前並不支持北斗導航系統,蘋果除了支持gps之外,還支持日本的Galileo(日本准天頂)。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國產手機都支持北斗系統,我們舉例。因為高通晶元支持了。而且安卓手機不止支持gps和北斗,日本的galileo和其他導航都是支持的。

比如,vivo nex

比如小米的mix 2s

手機使用的是北斗衛星導航還是gps主要是由於手機的硬體決定的,一般來說,在市場上製作手機的時候,它一般都會為了客戶的使用感好。

但是,大家主要記得是gps了。


首先這個問題就問錯了,因為現在的國產手機大部分是北斗衛星系統和GPS系統同時使用,也就是說兩個衛星定位系統的信號都被用來定位導航,不是「國產手機在用GPS導航」。

比如說我現在用的手機,查一下能夠收到的衛星信號,可以看到裡面中國的衛星還有美國的衛星都可以收到,所以說我現在手機收到的定位信號是由北斗和GPS同時提供的。

至於說為什麼有了北鬥了,還要用GPS信號。那我倒要問你了,人吃大米就夠了,為什麼有人還要吃麵粉呢?

這個道理不是很簡單嗎?如果大米/麵粉價格差不多,市場上也到處可以買到,為什麼不可以同時吃?為什麼吃了大米就不準吃麵粉,或者吃了麵粉就不準吃大米?所以說有些人腦子裡面鬧不清楚,總覺得這個世界上就是非黑即白,實際上這本來就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既然GPS可以用,為什麼不用?用了之後相當於是雙保險,有些時候還可以提高定位精度的,幹嘛不用?只要在緊急情況下,比如說美國關閉GPS信號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獨立使用北斗定位就行了。

另外,一個手機能夠使用什麼定位系統,是跟手機晶元有關的。現在國產手機使用的晶元主要就是兩種,高通的曉龍系列,還有華為海思的麒麟系列。這兩種晶元都是面向全球市場的,所以說兩種晶元同時支持北斗/GPS/俄羅斯格洛納斯等等定位衛星信號。所以國產手機在生產的時候,總不能說為了體現我中國不用美國貨,所以就把晶元裡面支持GPS的那部分給扣掉吧?這不是有病嗎?

騰訊之前做過一個關於手機導航的測評,一些比較主要的手機廠商都參與了。下圖是他們的結論。可以看到,現在的國產手機是可以通過北斗衛星獨立定位的,甚至於有些時候還會比混合信號的精度高一些(跟混合演算法不完善有關)。


多謝邀請,老話題了,這裡簡要回答。

北斗導航衛星的技術確實已經非常成熟,不過技術的實現和技術被大範圍使用還是有區別。現在是商業社會,北斗和商業高度融合之後,北斗才會更大範圍的普及,北斗產業才會發展壯大。進而,手機才會大範圍的使用北斗導航,國產手機才會使用北斗導航。

目前手機上依然使用GPS導航的原因大致有這麼幾個:

1、認知方面的原因。

現在大多數手機是可以使用北斗導航的,只不過手機系統並沒有明確的告知用戶使用了北斗,甚至系統的一些標識依然是GPS,會給人一種只使用了GPS的錯覺。

2、技術層面的問題。

基於GPS的輔助定位系統現在非常完善,而基於北斗的輔助定位系統在快速普及期間,會造成某些情況下導航設備還是會以GPS為主。另外,北斗尚未完成全球覆蓋。

3、渠道層面的問題。

這裡的渠道主要和商業化相關。技術被大眾化需要一些渠道,手機如果更好的使用北斗,需要手機晶元的支持。晶元廠商是否能夠很好的支持北斗不光取決於技術,還要看成本。定位輔助系統的普及更是需要渠道的支持,需要完善各地基站,還要打通各種環節。

北鬥技術不光應用在手機,還會被用到農業、工程、軍事等,在一些精度要求較高的領域,北斗的使用率已經非常高。手機在某些情況下沒有使用北斗導航系統並不能說明北鬥技術不夠先進,北斗的應用範圍很少。

最後還是重複下之前回答類似問題的觀點,對於手機用戶來講,應該更為關注手機的實際導航表現,不用過於糾結到底是用了北斗,還是GPS。即便北斗全方位超越GPS,同時使用兩者依然是最優方案。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註:「太平洋電腦網」,不定時放送福利哦。

國產手機或者是大部分的晶元都支持北鬥了。當然蘋果是不支持的。

其實,有時候我們的手機用上了北斗的我們還不知道而已。

我們看看北斗的覆蓋情況:

「北斗一號」衛星定位系統是中國自主研發,利用地球同步衛星為用戶提供全天候、區域性的衛星定位系統。它能快速確定目標或者用戶所處地理位置,向用戶及主管部門提供導航信息。

北斗導航系統是覆蓋我國本土的區域導航系統。覆蓋範圍東經約70°一140°,北緯5°一55°。gps是覆蓋全球的全天候導航系統。能夠確保地球上任何地點、任何時間能同時觀測到6-9顆衛星。

所以,如果你的手機在國內,同時支持北斗的話,那麼用來導航的可能是北斗導航系統了。

除了蘋果的A系列晶元之外,很多手機的晶元都支持了北斗導航系統。主要是硬體層面上支持就可以了,基本上沒有問題。那就說是,如果你的手機的SoC支持,你的手機可以用。至於為什麼蘋果不支持,我就不知道了。

為什麼大家還不知道?

其實這個問題很大部分是基於宣傳的問題。在北斗還沒有發展起來的時候,大家都是用使用GPS的,同時手機也支持GPS和北斗等集中導航系統。這樣大家就認知這是GPS導航系統,已經習慣了。手機的導航都說:「GPS信號」,延用了以前的說法,方便的大家理解。

反正大家也不用太過糾結用誰的,就算別人不給我們用,我們還是能用的。畢竟北斗已經很成熟了,過一段時間也會全球覆蓋的,所以還是好好使用導航,注意安全就好,不用太糾結是誰的。


美國的開發出來也沒有普及,也是經過了很長的時間慢慢的投入,才有了後面的大家都在使用gps。還有就是美國的這個是免費的,免費讓使用俗話說有便宜誰都想賺一些; 也有其它原因比較GPS研發的時間更早技術更成熟,大家認知早名氣大,等等

北斗主要是為了針對軍事活動而設計研發出來的,並不是針對普通民眾研發出來的,所以才不像美國的系統那樣那麼普及。現在我國即將研發第二代系統了,這才是針對普通民眾研發的,我國正在漸漸從軍事向民眾轉變。

不過我國正在努力推廣,但要是實現全覆蓋的大面積使用還需要更多的努力。不過已經有民航在測試實驗使用了。測試成功投入使用估計對美國會有一定的影響


關於北斗導航,其實大家存在很多種誤解。先來說下最後答案:其實除了蘋果iPhone以外的其他絕大多數手機都在用北斗導航,所以你也不需要刻意下載什麼App,那些都是商業騙子。

第一,北斗導航取決於手機晶元,除蘋果以外都支持

北斗導航是一種衛星導航系統,主要功能是定位、導航、授時,可以給大家常用的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等APP軟體提供定位功能,但不能生成地圖,導航衛星只能夠定位,遙感衛星才能生成地圖。

因此,不管大家平時愛用哪種地圖導航軟體,本質上都是有手機晶元接受導航系統定位,然後傳輸到地圖APP中的。目前,包括高通、聯發科、華為海思麒麟晶元都均支持北斗導航,可以正常使用。而iPhone當初則因為北斗不成熟,沒有支持北斗,所以不能用。

第二,平常採用多種衛星導航系統聯合定位,用戶不必深究

目前,全世界主要有四大衛星導航系統,分別是美國GPS、俄羅斯的GLONASS、歐盟的伽利略以及中國的北斗。北斗系統從國家建設之初,便主張「中國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理念,是開放、包容的衛星導航系統,與其他系統並不衝突。

事實上,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都是互相兼容的,目的也是為了給大家提供更好更近準的定位體驗。因此,當你用智能手機定位的時候,一次小小的定位,它可能是經過美國GPS、中國北斗共同提供的,手機設備本身也支持多種衛星導航系統。

第三,中國北斗導航系統目前所能覆蓋的最大範圍

目前,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所能覆蓋的最大範圍是整個亞太地區,未來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第三個擁有全球範圍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到時候,即便你出國海外,北斗也能為你提供精準的位置定位服務。

第四,北斗導航系統從不收費,也不需下載任何App

值得一提的是,北斗導航系統是國家建設的重要工程之一,目的不僅應用在人民普通生活的各個方面,同時還廣泛應用在農業、軍事安全、交通等領域,是開放的、免費的,不存在任何收費,也不需要下載任何App軟體。

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輕信某些打著「北斗」旗號,實質上是商業騙局的騙子,以免自己的愛國情懷被利用,造成不可避免的巨大損失。


北斗星導航系統是全球僅有的四個衛星系統之一。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由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段三部分組成,可在全球範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並具短報文通信能力,已經初步具備區域導航、定位和授時能力,定位精度10米,測速精度0.2米/秒,授時精度10納秒。

那麼既然北斗導航已經很厲害了,為什麼國產手機還在用GPS導航呢?

1. 覆蓋範圍

北斗導航系統觀測站主要在中國,覆蓋範圍東經約70°-140°,北緯4-55°。而GPS則是覆蓋全球的全天候導航系統。

2. 定位精度

GPS的定位三位定位精度P碼已經由16m提高到6m,而北斗導航系統的三維定位精度僅為25m,在我國境內大部分地區也僅為10m。與GPS相比,北斗導航系統的衛星定軌精度還亟待提高。

3. 用戶容量

因為北斗導航系統是主動雙向測距的詢問-應答系統,用戶設備與地球同步衛星之間不僅要發射信號,還要應答信號,系統的用戶容量又取決於用戶允許的信道阻塞率,詢問信號速率和用戶的相應速率。這樣一來,北斗導航系統的用戶容量就很有限了,而GPS則沒有這一顧慮,它的用戶容量是無限制的。

基於這些考慮,國產手機大多使用GPS導航也是可以理解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