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組數據演繹着河南“三農”鉅變:

1978年,河南省全年糧食總產量僅有419.5億斤,2017年接近1200億斤,佔全國的1/10;1978年,河南農民年均純收入僅有104.71元,2017年已超過1.2萬元;1978年,河南城鎮化率僅爲13.6%,2017年,城鎮化率首次突破50%……

2017年,汝南扶貧搬遷社區,新建的樓房依山傍水,環境優美。

改革開放,演繹千年鉅變

從1979年實施包產到戶,到1993年全面放開糧食購銷;從2005年在全國率先免除“皇糧國稅”,到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系列改革不斷推進,破除了束縛,解放了農民,發展了生產力。

改革開放初期,鄭州郊區花園口公社早稻大豐收。

1980年,不用糧票也能買到糧食了。

1990年6月,黃泛區農場實行家庭農場承包責任制後,農場喜獲豐收。

2002年10月26日,全國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在鄭州召開。

2005年5月26日,內鄉縣王溝村農民馮長林看着剛打下的麥籽,高興地說:“今年農業稅全免了,俺種的4畝小麥每畝還領到13元多錢的補貼,俺今年對土地的投資比哪年都多!”

2011年8月3日,葉縣先鋒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在採收金銀花。

2015年11月20日,國土部門工作人員深入到鶴壁市淇濱區老望巖村,進行農民宅基地確權調查。

2018年8月30日,焦作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辛莊村葡萄園。自2012年起,辛莊村引進無公害葡萄進行大面積種植,併成立種植專業合作社,將全村131戶的1000多畝耕地採取以地入股的形式,一次性集中流轉到合作社,實行統一管理,共同經營、按股分紅。

40年改革洗禮,河南從農耕時代進階工業時代。

1978年的河南,農業在三種產業中佔比接近40%;黨的十八大前夕,這個數字降至12.7%,農業唱主角的舊格局一去不返,工業化加速發展的新時代已經到來。

1979年9月,嵖岈山人民公社社員在秋收後向國家交公糧。

1997年4月18日,杞縣花生市場。

1996年,三全食品自主建設的當時國內第一條速凍湯圓生產線。

如今的三全食品生產車間。

2017年4月17日,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和農業品牌創建推進工作會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召開,參會嘉賓在好想你棗業股份有限公司展臺前品嚐大棗。

田野上長出“工業大樹”。改革開放40年,從田野上長出來的農產品加工業已成爲河南的第一支柱產業。

40年砥礪前行,河南由農業爲主的“鄉村社會”邁進“城市社會”。

農耕色彩悄然褪去。2017年,河南城鎮常住人口4794.86萬人,城鎮化率達到50.16%。這意味着超過半數河南人過上了城鎮生活,傳統農業大省實現了從鄉村型社會到城市型社會的歷史性嬗變。

1980年,早市。

1984年4月,蘭考餘寨的農民住上了瓦房。

1998年,洛陽嵩縣南莊村裏的小樓房。

2007年11月19日,新鄉縣龍泉村,這裏新建成的一排排別墅樓特別引人注目。

城鄉鴻溝不斷彌合。40年間,我省農民純收入呈飛躍式增長。今年“雙十一”,河南農民網購消費1億元,居全國第一位。

2015年11月10日,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農村淘寶宜陽縣服務中心。

發展成果城鄉共享。光伏、燃氣入戶,水電路網貫通。

1979年,臨潁縣利用沼氣發電。

1982年,農村用上了洗衣機。

1987年,新鄉輝縣孟莊鄉600門自動電話交換機室,當時該鄉已有360戶安裝了電話。

2006年4月10日,汝州市騎嶺鄉田塘村村民申亞勤在清洗做過飯的沼氣竈具。

2006年4月16日,盧氏縣橫澗鄉下柳村的農戶家裏通了自來水。

2018年5月10日,唐河縣馬振撫鎮老龍崗村的“光伏藍”。

40年不斷升級,職業農民取代傳統農民。

新型經營主體挑“大梁”。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化,大學生回鄉當農民的事不再新鮮;小農生產正被家庭農場和合作社取代,傳統的“老把式”讓位於專業的新農民。

2017年7月21日,西峽縣五里橋鎮封灣村,返鄉創業的大學生周鋒正在無菌車間組培金柴石斛幼苗。

2017年11月11日,寧陵縣喬樓鄉吳菜園村秋碩農業專業種植合作社,果農正在採摘蘋果。

生產方式不斷“刷新”。用了上千年的犁耬鋤耙進了博物館,無人機等黑科技在田野縱橫馳騁。有人總結說,過去種田是“揮汗如雨”,現在種田是“三指一掏”(只需在收、種、打藥時指地塊,掏腰包)。

1978年,睢縣尚屯公社吳樓大隊,採取人、機、畜三結合的辦法深翻土地,爲小麥豐收創造條件。

2017年11月21日,夏邑縣新橋村村民朱希望聯合本村十幾個農戶,一次性購置30臺無人機,組成植保無人機編隊,爲全國各地的種植專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提供噴藥作業服務。

從人扛牛拉“手工作業”到基本實現機械化,從全家圍着土地轉變爲一個手機連世界,從貧窮落後的鄉村社會到流光溢彩的城市社會,河南“三農”,正發生着前所未有的千年鉅變。

肩挑稻捆是上世紀70年代運輸水稻的主要方式。

“老牛拉犁”。

2017年2月16日,孟州市上段村農民利用新型機械播種馬鈴薯。

40年不斷髮展,擘畫鄉村振興。

40年前,我們黨從農村改革入手,拉開了改革開放大幕;40年後,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開啓了城鄉融合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2007年9月15日,光山縣上官崗農民新村。看到這碧水漣漪、別墅成羣的美景,你會想到這是農村嗎?

2008年,新鄉縣龍泉村的新生活。

2017年5月8日封丘縣李莊新區。該新區是社區建設與灘區整體搬遷相結合的新型農村社區。

出品:河南圖片網(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圖片數據庫)

責任編輯:袁婷 張金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