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雞是廣式茶樓的傳統代表點心之一,和蝦餃、腸粉、奶黃包一樣,是廣東人最熟悉的早餐茶點。我第一次吃到糯米雞,是在約二十年前第一次去深圳,那時就對這道小吃印象非常深刻,因為我個人特別喜歡糯米做的食物,而我常吃到的品種基本都是甜的,而這道小吃卻是鹹的,用雞肉、叉燒、冬菇等做餡,還有我最喜歡的鹹蛋黃,加上荷葉包裹蒸制而成,清新的荷葉香,濃郁的肉汁和咸鮮的醬汁溶進糯米里,真的是我吃過最好吃的糯米做的料理,所以打那以後我就對這道美食情有獨鍾,只要去吃廣式早茶是必點的,不去廣東的時候在家也會自己做,做法其實也很簡單。

糯米雞

主料:白糯米150g、水適量、雞脯肉50g(加什麼肉看各人喜好,也可以用火腿或者鹹肉代替,也可用新鮮雞翅或者臘雞翅剁小塊都行)、瑤柱(乾貝)15g、水發香菇30g、煮熟的板栗仁30g、鹹蛋黃2個、新鮮荷葉2片

味汁:鹽1小勺、雞精少許、白鬍椒粉適量、老抽1/2小勺、蚝油1小勺、玉米澱粉1勺、色拉油50g

1.將糯米淘洗乾淨置於大碗中,加入約2倍左右的清水浸泡6小時以上,如果是夏天中途最好換一次水;

2.雞脯肉切正方小丁,加入半勺鹽、少量雞精和白鬍椒粉,1勺玉米澱粉,加少量水,攪拌均勻,腌漬20分鐘使雞肉入味;

3.香菇泡發後擠干水份,切碎成和雞肉差不多大小的小丁;

4.瑤柱(乾貝)用溫水浸泡10分鐘,然後濾干水分備用;

5.炒鍋倒入50g色拉油,大火燒至八成熱,然後下入雞脯肉快速扒熟;

6.改小火,倒入瑤柱和切碎的香菇,加入1小勺蚝油、1/2勺鹽、1/2勺老抽、少許雞精和胡椒粉,加少量水翻炒均勻,轉大火收汁至濃稠後即可關火;

7.將炒好的餡料盛出,裝入小碗內備用;

8.將板栗煮熟剝出栗仁,如果直接用的剝好的板栗,就煮熟濾干水分即可;

9.鹹蛋煮熟剝出蛋黃,其實不煮直接用生的也可以,因為反正還要再蒸一次的;

10.將泡好的糯米濾干水份;

11.新鮮荷葉齊根去莖,平鋪展開,將荷葉中間放入適量糯米;

12.然後在糯米中心加入一大勺炒過的餡料,再放上兩三個板栗與一粒鹹蛋黃;

13.再取適量糯米將餡料蓋上,至看不見餡料即可;

14.然後將荷葉包起呈四角形,收口朝下,注意稍稍包緊一點,這樣蒸出來的糯米雞才比較成形;

15.將荷葉包放入已經燒熱的蒸鍋;

16.蓋上鍋蓋,中小火蒸30分鐘左右即可。


一提糯米雞,雖說很多地域都有,但我們一般默認的都是粵菜里比較著名的一道小食,早茶或宵夜時間尤其受人們歡迎。

據說糯米雞起源於解放前廣州的夜市,最初是以碗蓋著蒸熟而成,後來為小販為方便肩挑出售,改為以荷葉包裹。糯米雞多糯米、瑤柱、蝦干粒、北菇或去骨的雞翼等作餡料,調味,烹制時用荷葉包裹蒸制而成,荷葉的幽香配著雞塊與糯米的香氣,聞著就令人味蕾大悅了。

荷葉一般八九月分盛產,此時節用鮮荷葉包裹別有一番滋味,當然,其他季節可以用干制的荷葉代替,干荷葉與鮮荷葉烹制出來的糯米雞在荷葉的香氣類型上略有不同,可以說各有特色,不過,當季的食材總是令人有一種親切感。

糯米雞在餡料上,其實也不必拘泥於套路,有糯米、有雞,其他的大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而增減。

食材:

植物油:10 mL

糯米:200克

三黃雞:300克

栗子:4個

大棗:4個

老抽:5 mL

蚝油:10 mL

生抽:10 mL

鹽:6克

雞粉:3克

糖:5克

姜:20克

香蔥:50克

鍋具:

35厘米家用蒸鍋

製作步驟:

1、 糯米用清水泡4個小時;大棗用清水略浸泡即可。香蔥切蔥段、姜切薑片。

2、 若選用鮮荷葉需將荷葉洗凈,若是干荷葉,用熱水浸泡後方可使用。

3、 三黃雞洗凈,切成拇指大小的雞塊,再次洗凈,用廚房用紙巾蘸干水分。

4、 將雞塊與浸泡好的糯米拌均,再與所有的調味料拌在一起,腌制入味。

5、 將植物油撒在已經腌制入味的糯米和雞上,略作攪拌。

6、 荷葉用剪刀修好四邊,再將拌好雞塊用荷葉包好,大棗與栗子放置糯米雞的頂部。

7、 最後,入蒸箱蒸15分鐘即可。

小貼士:

7、8月荷花盛開季節食用,用鮮荷葉最應季。

因為選用的栗子不多,可選擇購買糖水栗子即可。也可以加入一些蓮子相伴。

這道菜雞塊清香、鮮嫩,糯米香滑、細潤。芥花油的添加,將雞塊與糯米更加和諧地與調味料融合在一起,分外妥帖。


#一鍵回到童年# #527我愛吃# 想要獲取更多美食和美食小技巧,也可以關注我喲—吃貨的日常生活,這樣你就不會錯過每一期精彩視頻和文章啦~~

http://www.365yg.com/i6696742078837162503/#mid=1577529840823309

端午節快到了大家都在用糯米包粽子,不過去年我包的粽子實在是太難看了,今年就給大家分享一個簡單的荷葉糯米雞吧。

【糯米雞】食材:糯米500g,干蝦仁半碗,干香菇1碗,雞腿3個,廣式臘腸1根,薑絲適量,胡椒粉適量,蚝油適量,料酒適量,荷葉適量;

1、首先你得捉住淘氣的糯米,給它泡8個小時的澡,相比之下干香菇和干蝦仁就乖巧許多泡半個小時澡瀝干。

2、然後拿出祖傳屠菜寶刀把臘腸切丁、香菇切丁,蝦仁也切碎一點。

3、把它們放進大盆中和把擦乾洗澡水的糯米寶寶一起玩耍,然後把香菇的洗澡水倒進大盆里,再加點護膚品(鹽、醬油)攪和攪和。

4、接著處理這個不太好看的雞腿,拿起小刀戳它(剔骨),再切塊。

5、在雞肉里放入放薑絲,料酒、蚝油,胡椒粉攪和攪和,一邊涼快去(靜置10分鐘)。

6、用滾燙的熱水給荷葉泡個澡,讓他放鬆放鬆(變柔軟),然後讓它慵懶的伸懶腰(把荷葉鋪在菜板上),把依然堅硬的荷葉柄去掉。

7、荷葉上先鋪一層糯米,放上雞肉,再鋪一層糯米,伸出不太精緻的爪子,輕柔的把荷葉像包荷包那樣包起來,記住得包緊實一點,蒸鍋發出咕咕咕的聲音後,吧荷葉糯米雞放進去蒸桑拿,40分鐘就好,叮~時間到啦(打開荷葉)雞肉中散發著荷葉的清香,咬一口,軟糯的糯米,咸香有味的雞肉,真好吃


相傳糯米雞起源是解放前廣州的夜市,最初是以碗蓋著蒸熟而成,後來為小販為方便肩挑出售,改為以荷葉包裹。古代糯米雞以糯米、瑤柱、蝦干粒,或去骨的雞翅等作餡料精製而成。傳統的糯米雞的份量較大,足有三四兩米,吃一個糯米雞已差不多是半頓飯量。因此,1980年代起的廣東酒樓推出材料相同,而體積小一半的「珍珠雞」。

所以么,你餓不餓,丸先森煮碗面給你吃好不好。記得,做人最要緊就是開心。

材料

糯米、干荷葉、油、醬油、蠔油、砂糖、香油、白鬍椒粉、澱粉、干蝦、香菇、雞腿肉、臘腸、栗子

操作

1.把糯米洗乾淨之後,用冷水浸泡2個小時以上(要讓米松一些),干蝦和香菇用冷水發好(沒有干蝦就用蝦皮,如果是淡蝦皮就不用了,鹹的最好洗洗)。

2.雞腿肉切小塊,然後用醬油、蠔油、澱粉腌制大約10-15分鐘。泡軟的香菇和蝦干切定,臘腸用開水洗一下,然後切丁,栗子切半。

3.把干荷葉用滾水燙到軟,在用冷水沖洗乾淨,然後擦乾表面的水分,將每張荷葉切成4等分(荷葉小的話,就切成2等分)。

4.將前面泡好的糯米瀝干水分之後,加半勺植物油拌勻,然後放在有蒸布的蒸鍋里,隔水蒸1個小時,完全蒸熟,然後用飯勺拌散並放涼。

5.起個油鍋,然後放入蝦干、香菇和臘腸炒出香味,然後加入雞腿肉和栗子翻炒5分鐘,加入醬油、蠔油、砂糖、香油、白鬍椒粉拌勻,然後盛起放涼。

6.將荷葉的光滑面朝上,在中間鋪上適量的糯米飯,然後把前面炒好的料放上去,在上面放上糯米飯。

7.把荷葉的下端和左右兩邊向內折,然後捲起來。

8.封口處朝下(如果不好封口的話,用個牙籤固定一下就好了)。

9.水滾之後放入蒸鍋,用大火蒸個20-30分鐘就好了。

歡迎關注丸先森,了解更多美食咨訊!


糯米雞的做法:

【主料】雞腿2個、糯米300克【輔料】蝦米1小把、臘腸1根、鹹蛋黃3個【調料】食鹽1/4茶匙、生抽1湯匙、老抽1茶匙、蚝油1茶匙、黃酒1茶匙、胡椒粉1/2茶匙、白糖1/2茶匙、食油1湯匙步驟:1.糯米提前泡十二小時左右,然後把多餘水分倒掉上鍋蒸熟;2.雞肉切條或者丁用黃酒、生抽、蚝油、胡椒粉、鹽和老抽少許,腌一小時左右;3.臘腸、鹹鴨蛋黃和海米切細粒備用(海米提前用溫水泡會兒);4.鍋燒熱,倒少許油,先把雞肉炒八成熟,然後將臘腸、鹹蛋黃和海米粒倒下去炒香,再放少許胡椒粉和黃酒,白糖炒勻;5.最後將蒸好的糯米飯倒進去拌勻;6.干荷葉用開水燙軟,切成大片,把炒好的料分別放進去包好,上蒸鍋二十分鐘即可;烹飪技巧:1.糯米最好提前泡否則很費火力,泡好的糯米在蒸的時候只留一點水蒸,這樣蒸出來是粒粒分明的,千萬別再按干米的量加水了,那樣出來就爛成一團了,如果喜歡吃硬一點的可以完全把水倒掉,前提是一定要泡夠十二小時,讓米吸足水分;2.雞肉我用的雞腿,主要是方便,如果想口感更好可以用雞翅或者乾脆用整雞也行,但是得去骨頭哈;3.臘腸、鹹蛋黃和海米都挺咸,雞肉也腌過了,所以在最後炒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別再加鹽了,就加點白糖提味兒,黃酒和胡椒粉去腥就可以了,但是顏色不能太淺,要用老抽去調色,這樣出來才有食慾;4.裡邊也可以放一些香菇,只是我不太喜歡,所以沒放;5.糯米飯一定要和炒好的料混在一起拌勻,不然蒸出來後糯米沒有味道,不好吃;6.一次吃不了就凍在冰箱里,什麼時候想吃拿出來一蒸就齊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