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是韓國的首都,但從地理位置上說,首爾距離北方邊境太近了。鑑於長久以來南北雙方劍拔弩張的形勢,韓國朝野上下始終有一種隱隱的安全憂慮。很多人疑惑韓國既然面臨如此嚴重的安全壓力,爲什麼不直接把首都遷到別處呢?實際上韓國人並非沒有做過類似的嘗試,只是受各方掣肘不得已無果而終。

  韓國以西是黃海,以東是日本海,向南面臨對馬海峽,國土面積狹小且多山,真正適用於建造大型都會城市的地區十分有限。在歷史上,平壤和開城纔是半島的中心城市,漢城只是在李成桂之後才逐漸發展起來的後起之秀。得益於漢江的滋潤與羣山的環保,漢城(亦即今日的首爾)逐漸成爲與平壤南北呼應的南部中心。

  冷戰爆發之後,半島上南北對峙亦隨之開始,處在美國人保護之下的韓國雖然最終保全了國土,但來自北方的軍事威脅無時無刻不像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一樣懸在頭頂。從距離上說,首爾距離邊境線不足四十公里,普通的遠程大炮都可以覆蓋。從經濟來說,整個大韓民國的人口都集中在首爾與釜山兩大城市圈裏,韓國無論如何承受不起這樣的損失。

  二十一世紀初,時任總統盧武鉉提出遷都計劃,擬定將忠清道與江原道交界之處確立爲新首都。爲了寄託國民對這個新興城市的美好期望,徵名委員會最終決定以“世宗”來命名新都。該方案一出,世代居於此地的貧苦居民便紛紛將選票投向盧武鉉,但問題在於遷都不同於搬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太難了。

  儘管盧武鉉信心滿滿地表示要在2015年之前使世宗市的人口達到15萬,但已經習慣了首爾生活的居民很難在的一紙倡導之下就舉家遷往120公里以外。首爾當地的財閥更是公開表示,遷都會嚴重打擊和影響本國的國家經濟。在野黨順勢向國會提出抗議,聲稱現代化的戰爭早已脫離前線與後方的限制,就算遷移百十公里仍然無濟於事,反而浪費納稅人無數的金錢,結果只是討好了中部地區的部分選民。

  一時之間輿論譁然,處於夾縫之中的韓國左右爲難,不得已推出《行政中心城市特別法》,把世宗市重新定義爲分擔首都部分職能的城市。一番博弈下來,最落寞的莫過於世宗市當地的居民,本想着明天就變成首都居民了,轉眼之間計劃成爲泡影。儘管與盧武鉉最初的想法相比,《行政中心城市特別法》無疑是一個注水方案,但爲了保證世宗市的正常開工,也只能暫且爲之了。

  2012年韓國總理辦公室等部門帶頭遷往世宗市,使得世宗市的常住公職人員達到了一萬人,但核心的總統府、國會和國防外交部門仍舊留在了首爾。對於韓國人來說,世宗市儼然已經成爲一根雞肋,如果立馬停工,中部地區的選票就一落千丈。如果繼續維持,不僅每年要投入鉅額資金,兩地的官員也不得不疲於奔命。

  世宗,韓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世宗大王”,如果在天之靈看到後代子孫的如斯窘狀,不知會作何感想。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訂閱微信公號,地圖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