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資管新規規定,理財產品不可以承諾保本,所以在保證本金安全的情況下,年利率在8%-9%的理財產品是沒有的!

可承諾保本的最高收益率不超過3%

理財產品是不保本的,而存款是保本的,保險是保本的,但都有條件。

存款保險制度只承擔單個存款人50萬(含)以內的本金和利息賠付,如果超出50萬,只得等銀行進入破產清算流程後,根據剩下的資產做分配,又或者等其他機構來接盤。所以同一家銀行的存款50萬以內是保本的。

目前存款三年期的存款收益率爲2.75%,智能存款和大額存款收益率高一些,4%左右。

而保險一般會承諾了該給多少就給多少,接受保監會的監管,保底收益爲2%左右。

類保本的產品收益率爲4%

類保本並不保本,不過一般情況下都不會虧損,比如:

國債,借錢給國家,只要國家不破產,基本不會無法兌付;

貨幣基金,選擇按攤餘成本法計算收益的品種,虧損的可能性比較小,記得別買了淨值型的,不過貨幣基金的收益變動快,金融機構缺錢的收益可高達4%,現在金融機構不缺錢,收益就下降到2%了;

銀行理財,銀行的風控能力比較高,理財產品一般會給一個保底收益,0.5%左右,往往我們會看到一個比較大的收益區間,那個是預期收益,並不是保證收益,而結果多是達不到預期的;

保本基金,名字上有“保本”兩個字,但要達到保本必須在認購期內買入持有期結束後贖回,一般是三年,多多去查了一下近3年期的收益率,除了個別幾隻能超過12%的,絕大多數都比較低,也就是說平均每年收益率大都在4%以下;

......

保證6%回報率以上的是騙子

前財政部部長樓繼偉的一句話:保證6%回報率以上的就別買,那是騙子。

市面上不乏高收益的投資渠道,但保證本金不虧損,保證能拿到那個高收益率的,都是騙子。理財有一個“不可能三角”,流動性、收益性和安全性——

大多數的產品都無法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除非是加上一個好運氣,比如買彩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