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豆瓣3月最具期待值的膠片電影,由張猛執導,周冬雨擔任出品人並特約出演,王鏘領銜主演的現實文藝影片《陽臺上》,將在3月15日登陸全國各大影院。

《陽臺上》改編自"上海第三代批評家"任曉雯的同名中篇小說,以上海老居民區拆遷爲背景,講述了一直生活在家庭庇佑下的青春期男生"張英雄",在面對父親之死後走向社會的仇恨、迷茫、沉淪和苦痛。這場"未完成的復仇故事",在愛與恨、理智與情感、美好與不堪的躁動糾葛中,傳遞出了生活與人性的複雜,既無可奈何 又難以言說。

周冬雨助力張猛導演:全膠片真實成像酸澀暗戀

《陽臺上》是周冬雨首次擔任出品人的電影。作爲電影的特別出演,周冬雨飾演了一個智力停留在10歲以下的女孩陸珊珊,她的出現給張英雄的生活帶來了方向。一心復仇的張英雄沒有意識到,在自己跟蹤、偷窺的過程中會對"仇人"女兒產生複雜的情愫。他透過窗偷偷地窺探着陸珊珊的一顰一簇,一舉一動,原本憤恨掙扎的內心被陸珊珊的簡單童真漸漸軟化,而對陸珊珊的愛意則生根發芽。

"他的內心是非常渴望瞭解女生的,纔會有這些非常幼稚青澀的動作。張英雄把陸珊珊幻想得越美,這個無疾而終的東西越有力量",張猛導演如是說。

電影最後張英雄對陸珊珊擁抱、繼而離去,設定了讓人意猶未盡的結局。有"原著黨"感嘆張猛導演"最大程度地還原了原著的無助感,貼合每一個平凡小人物的內心掙扎。"此前毫無任何表演經驗的新人王鏘以自然鬆弛、生動細膩的鏡頭表現,完美呈現了任曉雯筆下"長相斯文",但"繡花枕頭一包草"的男主角。酸澀朦朧的暗戀原本就撩人心絃,"因恨生愛"的造化弄人更爲這份情愫平添了一份悲劇浪漫。當張英雄發現陸珊珊是一個弱者時,他發覺這份報復愈發沒有力量,最終與自己達成和解。

自電影《鋼的琴》開始,導演張猛堅持選擇用膠片記錄影像。在他看來,膠片拍攝能帶來一種電影獨有的"儀式感"。影像經過感光材料,在從受光到成像的過程裏形成豐富的層次,帶來更爲真實的紋理與質感。在張猛的"全膠片"影像裏,張英雄和好兄弟沈重在荒廢的輪渡、破舊的舞臺上放聲歌唱,斑駁深沉的光影渲染着他們面對高速發展社會的撕裂、恐懼和真誠;近景鏡頭的移動,透過淺粉色磨砂玻璃的隱約,展現出陸珊珊符合男孩性幻想對象的性感和魅惑。無論是在凌亂擁擠的老弄堂,殘垣斷壁的動遷房,還是喧囂吵嚷的小吃店,全膠片呈現的立體感使觀衆得以觸摸幾近真實的城市脈搏和人物心跳,在破敗和明豔中感受到生活的迎面痛擊和憐憫善意。

成長陣痛 直面小人物的迷茫

《陽臺上》電影真實地還原了小說"現實無力感中,弱者對弱者的傷害"。作爲城市的原住民,面對以秒爲單位發生急速變革的城市化浪潮,男主角張英雄帶有遲鈍感地停留在原地,一腔青年意氣執拗地將陸志強當成殺父仇人,在籌劃復仇、打工謀生、結交好友的社會化過程中,他和他的父輩們一起經歷着城市的"成長陣痛"。

華語電影第六代文藝片導演張猛在影片中體現出其鮮明的個人風格"小人物、現實感、溫情幽默"。張猛導演理解每一個"拒絕成長"的普通人,所以在影片中沒有逼迫主角必須成功、必須發生改變。在電影首映發佈會上,就曾有同學坦言張英雄在電影裏的生活就是他平常放假在家的狀態:打打遊戲,睡睡覺,時常會爲考研、工作的事情迷茫……而電影也正是講述了無數普通青年在成長期會遇到的問題:面對困難會怯懦,面對未來會焦慮,面對喜歡的人會不知如何表達情感……張猛寬容地將它們放入了電影中,聽詢成長階段的青年踏入社會的共同心聲。

雖然主人公叫"張英雄",但這恰恰不是一個關於"英雄"的成長故事。對於很多和主人公處於同一成長階段的年輕人來說, 初入社會帶來的磨礪和苦澀,正是每個人無法逃避的。而張英雄最後的選擇和人生,站在陽臺上究竟看到什麼,也給觀衆帶來意猶未盡的思索感嘆。

據悉,電影《陽臺上》由北京光線影業有限公司、鑫影映畫(北京)影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樂不思蜀影視有限公司、周冬雨影視文化傳播新沂工作室出品,霍爾果斯青春光線影業有限公司、霍爾果斯泰洋川禾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名利場影視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北京耀鴻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3月15日,《陽臺上》將登陸各大院線,相約春暖花開之時,一起感受春心萌動時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