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兄難弟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原比喻兄弟才德都好,難分高下。但現今大家又會如何使用呢?

這個成語來自《世說新語‧德行》。話說,河南潁川有一位叫陳寔的人,自幼好學,辦事亦很公道。後來做了縣官,廉潔奉公,百姓很佩服他。其中長子陳紀(字元方)和四子陳諶(字季方)兩兄弟,不但功業有成,更尊長愛幼,德行亦甚佳,備受讚賞。

網上圖片

由於三人的聲望極高,當時附近很多地方,都畫了他們父子三個人的畫像,讓百姓好好學習他們的品德。元方有一位兒子叫長文,季方有位兒子叫孝先。有一天,二人為自己父親的功德爭論起來,都說自己的父親功德更加高,爭拗了很久,也沒有結果,於是便找祖父陳宴來裁決。

陳寔想了一會兒,對兩個孫子說:「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意思是,雖然元方是兄,季方為弟,但從道德學問來說,難分高低。兩個孫子聽後都很滿意。

網上圖片

難兄難弟這個成語故事是說陳寔的兩個兒子都有才德,分不出高下。後來人們把全句說話,縮寫成「難兄難弟」,再將意思引申成為共過患難的人或彼此處於同樣困境的人,意思和本意大有出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