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個部落格是因為多年前覺得自己對於電影的賞析能力不足,所以開始寫,當然寫著寫著也有了一定的賞析能力,聊起來也能說些皮毛;但這兩年,導演的繁重工作已讓我將寫作的自我修練擱置許久......今日因工作需求,重新開啟了這個部落格,寫下這特別的一篇筆記。

這次我想要聊一部1981年的動作電影 - 《敗家仔》中帶出的一個對詠春的解釋。

為什麼我會想要寫這個文章呢?因為一位朋友說詠春拳其實是沒有哲理的,如果有,那就是一個「仇」字。這讓我當下有些納悶,這麼多的葉問電影問世,我不認為這些電影想要透過以「仇」為中心的拳法來講故事,畢竟武術電影給我的中心思想都是「仁」,或者是自我武學的專注修煉(求敗、精進。後者追求自我武術修為,為武;前者武術與仁德兼並才得武俠之稱。許多動作電影都會一而再再而三用這個觀念做角色設定),於是我看了這部《敗家仔》。

這部電影一個很經典的演員得先介紹一下:出演詠春拳宗師梁二娣 - 林正英,林是70年代出名的武術指導,更是李小龍電影的武術指導之一,1981年憑著這部電影,獲得了該年度的香港金像獎的最佳動作指導獎(與其他三人共同拿獎),他於片中展示的詠春更是被大力肯定(他做演員的知名度要到1985年《殭屍先生》道長之後才起飛)。其中林正英與洪金寶於片中的確辯證了詠春的意義:

 

梁二娣在教梁贊的時候說詠春就是一個「仇」字,招招得攻要害、置人於死。
飾演師兄的洪金寶覺得講這麼多就是耍嘴皮子,能打到人就是好功夫,不要說那麼多有的沒的。

 

以上兩者我相信都是電影作者希望觀眾接收到他們對詠春的解釋。於是這更讓我確信,該朋友就是以此電影做為他對詠春的定義,但......這讓我開始感覺十分不對勁,為什麼會有一個武術是以「仇」為中心思想呢?我開始想要解開我心中的疑惑,相信在這麼多葉問系列電影的問世後,應該不難找......說時遲那時快,在茫茫網海上交互辯證之後,隨即發現這事情早有爭議,而我也稍微整理一下我從多個網友文章得到的結論。

 

1.「仇字訣」是當年的香港電影電視加以渲染的橋段。何以見得?每個中國傳統武術都立德,何來詠春特立獨行要尋仇呢?梁贊可曾以「仇」為教學?葉問可曾以「仇」為教學?沒有!沒有!沒有!我年輕時練過合氣道,與詠春借力使力的概念是相似的,但沒有短打,而多是以擒拿與關節技為主的武術,這種專門斷人筋骨的功夫,在我學習的時候從來沒聽過是以「仇」為出發點,是的話每個對練者手腳不就都斷了......

2.詠春的來由紀錄上有幾個,但大多都還是以少林短拳傳到民間的概念為出發,那這樣...少林短拳就更不可能以「仇」為心法啊!!

3.葉問口訣:「念頭不正,終生不正。」

以上,我相信中國傳統武術還是立德,而非仇。

 

不過這個電影當時大家討論時,有一個觀點很值得再提出,梁二娣始終不教梁贊武功,認為功夫不能輕易傳人,怕他好勇鬥狠,梁贊突然生氣對梁二娣說:「會不會功夫的人都會好勇鬥狠,跟不跟人結怨是身不由己;命,遲早都會沒的。如果所有門派的人,都像你這樣的思想,中國功夫很快就會沒落了。」這也是洪金寶導演在這部電影中,特別讓飾演宗師的林正英用較長的表情去經營的特寫鏡頭,企圖在凝結的當下讓我們與戲中角色一同好好思考這句話,而這個,才是此電影最重要的中心思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