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100分父母》:騰訊育兒出品,每個父母對兒女的愛都是毫無保留,都想給他們最好的生活條件、最好的教育,在育兒之路上都想做到“100分”父母。

母嬰界顏值擔當的小小包麻麻孫靜有個願望,希望生三個孩子,分別是:小小包、mini包,還有一個nano包。

現在,她和這個夢想的距離,還有三分之一。

大方得體的衣着、精緻的妝容,沒有進入聊天程序的孫靜,整處於每個媽媽都渴望的理想狀態。一個含蓄的微笑,就帶出“歲月靜好”的既視感。

所以,當知道她更多身份標籤的時候,我是有一點意外的。

她是兩個小男孩的媽媽;

她是計算機系畢業的理工科女生;

她是用戶千萬的母嬰電商小小包麻麻的co-founder,一個女性創業者。

在所有的角色中,“麻麻”可能是孫靜最在乎的,因爲一說起孩子,你就能感覺她渾身都發光,“我原來想寫一篇文章叫《我想生十個孩子》。然後老公說,你要生一個足球隊嘛?可我真的好喜歡孩子,尤其他們長大了,你就會特別懷念他們七八個月的時候,肉肉的那種。就特別想要她那種狀態回來,你知道嗎?”

從小就是獨生子的孫靜,卻被典型的巨蟹座人格折騰,有“強烈的家庭觀念”,卻不得不接受一個人孤孤單單的長大。“我小時候特別慘,一到寒暑假,就希望有小朋友陪我玩。但一起玩的鄰居小孩中午都會回家吃飯,然後約好下午過來找我,我就會一直盼着,一直等着。”因爲擔心關門會讓別人不好意思來,她就整個下午開着門,在門口張望,想着小朋友怎麼還不來。

一個人長大的煩惱,是她少年時代最深刻的記憶。所以,當大兒子小小包降臨到生命中的時候,她沒有片刻躊躇,就非常篤定,自己還會再有孩子,無論兒子或者女兒,都好。這只是一個純粹的巨蟹座,內心母愛爆棚。

帶着所有美好的期待,小小包上幼兒園的時候,mini包弟弟出生了。

作爲兩個孩子的媽媽,孫靜爆發的除了母愛,還有各種爲孩子買到停不下來的想法。“我們家推車就有五六輛,各種高的、矮的,能摺疊小的,能登飛機的;我們家兒子的鞋就有200雙,餐具一買就是幾十個。”

每個新手媽媽都經歷過那樣一段時間,把無法完全釋放的愛轉化爲買東西的動力。不一樣的是,小小包麻麻的工作卻因此而發生改變。當麻麻之前,孫靜和先生做的是數碼評測,評測手機的軟硬件,職業習慣讓她有了孩子之後,順其自然就把自己的生活重心轉到了評測母嬰產品。14年4月,她懷着二寶的時候,開始轉做“小小包麻麻”的公衆號,很多媽媽就跟着她一起買東西。

事業、家庭、老公、兒子,很多人會羨慕小小包麻麻孫靜生活狀態萬事如意,然而在她的心裏,還一直埋藏着一個小小的“女兒”情節。每次和同事一起出差,看着別人家的女兒和媽媽聊的熱火朝天,自己對着兩個玩樂高玩的正HIGH,對自己各種敷衍的兒子就各種心計。“媽媽今天看見一個樂高不錯,你們要不要?”她笑着說,只有買玩具誘惑在的時候,兒子纔會撲過來關注下媽媽的存在,這時候就特想有個貼心的女兒,順便讓給女兒買漂亮裙子的媽媽情懷好好抒發下。

現在小小包媽媽開始做童裝,看着每次一上新品就會立刻被瘋搶,這種盼女兒的心情就會更加強烈一些。

新生命的降臨,是媽媽的大考

小小包出生很會選日子,距離11月11日還差15分鐘。

到今天,包媽都覺得自己“因爲近,怕孩子出生太快措手不及”而選擇在公立生,給自己留下了“慘無人道”的陰影,她一直都在回憶那個所謂的無痛分娩的麻藥,是否真的有注射過。公立醫院的待產室裏,不讓帶手機,孫靜一個人就躺在硬邦邦的牀板上,聽着產房裏各種聲音都是關於雙11的閒談,產前的宮縮讓她痛得幾乎把牀單都要撕裂了。

記憶和疼痛摻雜,就像一個人站立在雪地裏,感覺特別玄幻。

生養小小包的產痛和母乳餵養的經歷,讓孫靜得到了兩個結論:第一,不想在公立醫院再生孩子;第二,每個媽媽的育兒體驗都是很個體化的。

“科學育兒告訴我們說一定要母乳餵養,然後月嫂告訴你孩子哭得不行了,餓;家人跟你說不要這麼殘忍,你要給他喝,然後你就會陷入糾結,覺得自己特別對不起孩子。”包媽說,“我相信很多媽媽都經歷過這個,因爲我生老大的時候生得非常非常痛苦,然後又加上奶也不好,那時候我是有點抑鬱的。很多東西排解不掉,也沒辦法找人訴說,就寫東西發泄。”媽媽擔心她坐月子寫東西費眼睛、手腕疼,她的感覺是“不寫出來不行”。

婆婆媽媽的關心、老公的理解、可愛的孩子,讓包媽度過了那段心情特別低潮的階段,慢慢走出來的她,開始感受養娃的樂趣,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狀態。“生完小小包之後,我覺得一定要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就像老人幫忙帶娃這件事,就沒有說什麼誰欠你的,或者就應該幫你帶或者什麼。女性生完孩子之後,可能會因爲激素的問題抑鬱,老公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和關愛。我覺得夫妻之間的溝通非常重要,不要冷戰,溝通有什麼事可以說出來,大家都可以往一個方向去努力,就特別好。”

一個生命的降生,對於女性而言,不僅僅是多了一個孩子,而是意味着整個家庭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親子關係、婆媳關係、夫妻關係面臨着一個新的測試。而這個測試,對每個人來說,其實都是一個重新學習的機會。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但相信每一種改變,終會因爲我們的努力而變得更美好。

當小小包遇見mini包

“我懷二寶的時候,哥哥沒上幼兒園,那一年基本上就是帶着哥哥就到處玩。”孫靜把小小包認真當成家庭成員,和他討論弟弟的出生,“媽媽肚子裏的小寶寶是你的弟弟,以後出來會跟你一起玩。”她還買了一個玩具,弟弟第一次回家那天,當成弟弟的禮物送給哥哥。

包媽說,自己其實會特別在意小小包的感受,因爲哥哥小小包天蠍座,內向敏感,不像弟弟mini包是獅子座,儍吃儍喝,還情商高,每次出差回來,弟弟就一下子衝上來,說“媽媽,我好想你啊!”抱着媽媽各種親。

mini包出生的時候,正趕上哥哥小小包要上幼兒園,那時候小小包面臨着自己小小人生中兩個很大的變化:一個是幼兒園的焦慮期,一個是新生命對家庭氛圍的改變。包媽變得比兒子還敏感,那段時間她天天看育兒方面的書,學習各種方法幫小小包度過不適應期。

做月子的時候,孫靜還幹了一件很搞笑的事。“爸爸接哥哥下幼兒園回家,我就很怕哥哥會覺得說媽媽沒上班天天陪着弟弟在家呆着,然後就是讓他們上樓之前給我打電話,”包媽說,“然後我穿着睡衣,揹着一個包,上樓梯跑到五樓,貓在那兒偷看,看小小包和爸爸進了門,等上三四分鐘,再假裝下去敲門,當成媽媽下班回來了。”

三歲的小小包才上幼兒園,呆萌呆萌的,根本沒發現媽媽“穿睡衣上班”這個漏洞,但做爲媽媽,孫靜說自己就會特別在意這些小細節,生怕對老大產生不好的影響。也許,這是每個媽媽對頭生子都會有的特殊的情感,給他們溫柔而小心翼翼的呵護,但孩子的成長其實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規律,至少在弟弟這件事上,小小包的接納順其自然。

孫靜朋友圈曬娃,都是兩個兒子相親相愛,但實際上,兩個男孩在一起還是會搶玩具、會打架,這就是生活的常態,打完架一會就好了,媽媽也不去刻意拉架。

她覺得對於二寶家庭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兩個孩子之間要公平。“二寶出生之後肯定是要關注老大的感受,不要覺得說他就是哥哥,她就是姐姐,就應該怎麼樣怎麼樣。沒有的,他們都是小孩子。很多大人腦子裏順其自然的想法對孩子都很不公平。”

作爲那個曾在門口等待整個下午的孤單的小女孩,孫靜一直慶幸自己生了兩個娃。兩個孩子自己就能在家玩起來,一會玩樂高,一會穿個海盜服,跑跑打打的,爸爸媽媽就算很忙,他們也能看顧着對方,相互成長。有了弟弟,哥哥會學着照顧小朋友,喂弟弟吃東西,還會給他輔導功課。“因爲弟弟也上幼兒園,然後也會每週有作業什麼的,然後就有一本小書,然後那天我沒在家,然後我就跟阿姨說,週末的時候要讓弟弟把這個書再學一遍。因爲哥哥都學過了,就給弟弟念,特別像老師那種感覺。挺好的。”

水瓶座爸爸就這樣被“愛”馴服

小小包今年上小學了,孫靜才真切地感受到陪寫作業會心梗。

小小包是一個很專注的孩子,1歲的時候就能坐着拼完40塊拼圖。上學以後,他也很喜歡寫作業,不過不喜歡修改。老師在評語裏說他寫字不好看,握筆不對,包媽就追着小小包修改。小小包就不樂意擦了重寫,找出各種個理由和媽媽爭辯,這時候孫靜的感覺是自己的痛苦要爆發,不發飆都不行。

比起自己陪寫作業時候的暴躁,水瓶座的爸爸對孩子就特別有耐心,他的教育是給予孩子充分的自由、民主。就拿陪寫作業這件事來說,包爸關注的是孩子的作業會不會做,遇到問題幫他們解決,不會過多去要求細節,比如字好不好看。雖然經常陪寫作業,但寬鬆的管理讓爸爸並沒有像包媽一樣感覺崩潰。

和教養佛系的包爸比起來,包媽最早是一個焦慮心比較重的家長。

小小包家附近有一個冰場,包媽就給哥哥報了滑冰,弟弟太小能滑,小小包就不喜歡去。媽媽就逼着哥哥去滑,結果就是小小包滑着滑着就哭了。付出時間和金錢讓孩子學習,結果因爲不合孩子的興趣,變成了一件很心煩的事,孩子也不開心。滑冰算是給孫靜上了一課,之後再報的興趣班,她都會徵詢孩子們的意見,如果孩子們不喜歡學鋼琴,OK,那就選了他們喜歡的架子鼓。

孫靜覺得,有的時候工作忙,沒有那麼多時間可以全身心的放在孩子身上,並不是一件壞事。全職媽媽對於孩子的照顧,有時候反而是減少了孩子自我探索的空間。在正面交鋒中,很多小事會被放大,這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說,其實都是一件挺痛苦的事。

孫靜在這一點上特別率真,她很直接地承認自己和大部分的媽媽的狀態很像,所以失敗了。而小小包爸爸的處理方式,對於緩解自己的焦慮、改善家庭關係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他特別理解孩子。”

小時候哥哥會內向,孫靜帶他去上早教班,老師拿出玩具,所有的小孩子都衝過去搶玩具,小小包就站在原地,一動不動,等到玩具剩下最後一個,他纔過去拿過來。孫靜說,自己第一次當媽根本不懂,看到小小包和別人的孩子不一樣,心裏就會特別焦慮,她就到處跟人問才瞭解到,小小包是觀察型的孩子,這種孩子真的跟其他孩子不大一樣,他們的特質是“先看,然後再行動”。但是,包爸從一開始就不會很操心這件事,他還會特別理解孩子說“幹嘛要跟別人家一樣?”各種開導說服教育包媽心態要好。說到這兒,孫靜樂了,“我懷疑他是不是小時候也這樣,所以特別理解孩子。”

現在她對養兒子的態度,慢慢跟着包爸的節奏調整,從自己到養娃,都感覺良好。

她說,自己在小小包出生的前兩年,都處於一種“全身心投入”的老母親狀態,對自己各種的不在意,就像她會穿着睡衣到處跑,但實際上,那種喪失自我的狀態讓自己感覺很糟糕。她覺得,女性就算是當了媽媽,也不應該只有媽媽這樣一個角色,應該有更多的社會角色,要自己活得精彩。

這,纔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