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空導彈亦稱「艦艇防空導彈」。從艦艇上發射攻擊空中目標的導彈。為巡航式戰術導彈。按使命分為編隊防空導彈、單艦防空導彈;其動力裝置通常為固體火箭發動機。射程3-120公里。射高數十米至三萬米。飛行速度1000-4000公里。制導方式有波束制導、無線電指令制導、紅外尋的制導、末主動雷達制導等,有的採用複合制導。戰鬥部多為普通裝葯。

△中國的海紅旗-9遠程艦空導彈

最早的艦空導彈是美國研製的「小獵犬」,1955年服役,用於攔截中低空對艦攻擊的各類飛機,與195,年服役用於攔截各類飛機的「黃銅騎士」遠程中高空艦空導彈和1961年服役用於攔截超聲速攻擊機的「韃靼人」中近程、中低空艦空導彈一起,構成了美國第一代全天候遠中近程、高中低空相配套的艦空導彈武器體系。

1961年,蘇聯和英國也分別裝備了SA-N-2全天候中程、中高空艦空導彈和「海蛇」全天候中程、中低空艦空導彈。這些導彈主要用於攔截艦艇和艦艇編隊的各類飛機,其結構笨重、設備龐雜、反應時間長、可靠性和抗干擾性差。

60年代初期至70年代中期,美國的「標準」Ⅰ中程及增程Ⅰ、蘇聯的SA-N-3「高腳杯」和SA-N-7「施基里」、法國的「瑪舒卡」、英國的「海標槍」等區域防空艦空導彈相繼服役。用於點防禦的艦空導彈有英國的「海貓」和「斯拉姆,』(潛空)、美國的「海麻雀」、蘇聯的SA-N-4「黃蜂」、義大利的「海靛青」等型號。

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艦空導彈的發展重點是提高攔截掠海飛行反艦導彈的能力和對付多目標的能力,在機動性、反應速度、抗干擾和制導精度方面也有新的提高,發展了垂直發射技術,提高了可靠性和可用性。

△中國海軍的紅旗-16中程艦空導彈

當代近程艦空導彈一般低空和超低空性能好,主要用來攔截低空來襲的轟炸機、直升機和反艦導彈,如英國的「海狼」,法國的「海響尾蛇」,以色列的「巴拉克」,美國、德國和丹麥三國聯合研製的「拉姆」等艦空導彈。

中、遠程艦空導彈主要用來攔擊以反艦導彈攻擊的和中、高空轟炸的飛機和直升機,執行艦艇編隊防空作戰,如美國的「標準」Ⅱ/「標準」6、蘇俄的SA-N-6/9M96M、歐洲的「紫苑」30、中國的「海紅旗」-9等艦空導彈武器系統。大多採用多功能相控陣跟蹤照射雷達、高精度的TVM制導系統或主動雷達末制導,採用垂直發射裝置,能全方位同時攔截6-8批目標。


艦空導彈要求的技術水平是很高的,世界上能造出防空導彈的國家不超過10個。所以型號方面其實很少的,而且現役的防空導彈性能差距除非制導模式坑爹(比如半主動雷達末端制導的渣渣),否則性能差距並不很大。

1.紅旗-9/9B系列艦空導彈:裝備於解放軍的052C/D型導彈驅逐艦和055大型導彈驅逐艦(巡洋艦)上。採用慣性制導+中段指引+末端主動雷達制導模式,配合中華神盾的346/346A型相控陣雷達,幾乎達到了無限的火力通道,面對飽和打擊時防禦能力極強。導彈本身的數據也是足夠優秀,不論是6馬赫的速度還是100~200公里的最大射程,都是相比其他國家的艦空導彈而言十分優秀的。

2.標準6系列艦空導彈:裝備於美軍的阿里伯克級導彈驅逐艦和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上。同樣採用慣性制導+中段指引+末端主動雷達制導模式,使得其同樣獲得了近乎無限的火力通道,比起前輩標準2來說是巨大的提高。恐怖的最大400公里射程與CEC能力使得標準6艦空導彈在300公里外就能攔截掠海飛行的反艦導彈,而反艦導彈此時還無法進行機動,幾乎對來襲的防空導彈毫無招架之力。

3.紫苑系列艦空導彈:法國、義大利合作開發的未來面對空導彈族系(FSAF)使用的導彈。同樣採用慣性制導+中段指引+末端主動雷達制導模式,證明了該制導模式的先進之處。紫苑30型最大射程80~100公里,射程相比而言最近,不過據稱其機動性能最好。

4.堡壘M系列艦空導彈:蘇聯/俄羅斯研發的中遠程防空導彈,裝備於1144型基洛夫級巡洋艦、1164型光榮級巡洋艦上。TVM制導模式配合Top Dome每次追蹤6個目標的強悍能力,使得堡壘M防空導彈具備了一定的抗飽和打擊能力。使用48N6E2時最大射程據稱達到200公里,是蘇聯/俄羅斯艦隊防空的主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