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政策層大力推動,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公司(下稱國家管網公司)正漸行漸進。

  據新華社報道,3月19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審議通過了8份文件,其中包括《石油天然氣管網運營機制改革實施意見》。會議指出,要推動石油天然氣管網運營機制改革,要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組建國有資本控股、投資主體多元化的石油天然氣管網公司。

  而今年3月以來,國家層面釋放了諸多國家管網公司成立箭在弦上的信號。在國家管網公司組建的推進過程中,對三桶油尤其是中石油的影響備受關注,2018年,中石油油氣長輸管道佔國內幹線總量的70%,將自身管網剝離對於中石油而言影響重大。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對中石油短期有影響,長期反而有益於中石油發展。“中石油出售天然氣方面,今後就可以利用中海油或者中石化的管道,大量社會資本投入,建設更多的管道,市場也在增大,中石油進口的天然氣、LNG在大量的管網建設後能有效的分銷。”韓曉平認爲。

  國家管網公司成立在即

  自2016年提出組建國家管網公司已經過去2年多時間,自今年3月開始,來自國家層面的聲音都在預示着國家管網公司成立的另一隻靴子即將落地。

  3月5日,國家能源局在官網發佈了關於印發《石油天然氣規劃管理辦法》(2019年修訂)的通知,其中就管道方面指出,跨境、跨省幹線原油、成品油、天然氣管道納入國家石油天然氣規劃,並提出按照“全國一張網”的理念優化佈局,統籌協調沿線經濟發展,突出近期、兼顧長遠、整體規劃、分步實施,提升管網輸送能力,擴大管網覆蓋範圍,加強管網互聯互通,及時消除管輸瓶頸。

  3月9日,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表示,2019年,國資委要以管道公司的組建爲契機,深化油氣領域的改革。

  早在2016年《關於深化石油天然氣改革的若干意見》在徵求意見過程中就曾提出,“抓緊研究制定實施方案,分步推進國有大型油氣企業的幹線管道獨立,組建國有資本控股、投資主體多元化的石油天然氣管道公司,實現管輸和銷售分開以保障公平接入。”

  對於此前組建國家管網公司緩慢,而在2019年快速推進,韓曉平告訴記者,油氣改革特別難,比電力改革整整慢了兩輪。“20世紀90年代,就曾推動油氣改革,沒有推動下去,當時石油能夠自給自足,1993年中國纔開始進口石油,進口量也很小,能夠保證國家能源安全,改革缺乏動力;而上世紀90年代初,電力供應不足,所以改革壓力大,而目前隨着對市場化的認識提升,油氣行業員工對於改革的認識也逐漸形成,內外形成改革合力時快速推進就有了動力。”韓曉平說。

  韓曉平還表示,油氣管網改革並非孤立的,首先要釐清資產,哪些資產需要剝離、如何剝離;另一方面,“三桶油”都是上市公司,還要考慮投資人對資產剝離的態度,需要制定合理的方案,也需要緩衝期。

  卓創資訊分析師劉廣彬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快速推進國家管網公司可以用“適宜”這兩個字來總結。“目前中國的天然氣定價機制、運營體制改革到了一定成熟的階段,給國家管網公司的成立做了一定的鋪墊;另一方面是中國國內天然氣市場發展到了迫切需要國家管網公司的時間點。”劉廣彬說。

  “之所以說到了這個迫切需要的節點,國家管網公司的成立,首先是建立在三桶油要把各自的相關管道資產交出共同組建,在此之前進行了三桶油的管道公司的財務獨立,都是爲國家管道公司成立做鋪墊,”劉廣彬繼續表示,如果中國國內的天然氣市場仍像發展初期,消費體量不是特別大,每年增速較爲穩定,完全可以延續三桶油按部就班的發展天然氣市場的策略,只要將上游管控好,進口都由三桶油負責,也有其優勢所在,如避免重複建設,統購統銷規模採購時有一定話語權等;但目前,中國國內天然氣消費需求增長過快,單憑三桶油來操作上游或整個天然氣市場已經無法滿足市場發展的需要。

  中石油的選擇

  從近年來的大動作來看,在政府籌劃管網獨立的消息爆出後,中石油曾大幅度收縮管道投資,並開始出售管道資產。

  《華夏時報》記者曾報道,2015年11月25日,中石油在上交所發佈公告稱,擬以150億至155億元人民幣的等額美元向國新國際投資有限公司控制的曼鬆控股有限公司出售完成內部重組後中亞管道公司50%股權。

  有聲音曾指出,對於管網獨立改革,三桶油內部曾有不同意見。但就目前看,國家管網公司在快速推進。

  韓曉平表示,“‘三桶油‘開始肯定是不願意,此前老石油人的思想還停留在過去,但實際上,近些年,中國油氣外依存度不斷增加,中國對油氣有需求,但又只能依賴於進口,反映出適應市場能力差,自身創新能力不足,外部資金難以進入等問題。”

  隨着中國油氣消費穩步攀升,但受到中國資源稟賦不足的限制,中國對外依存度逐年攀升。據《2018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的石油進口量爲4.4億噸,同比增長11%,石油對外依存度升至69.8%;天然氣進口量125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1.7%,對外依存度升至45.3%,繼2017年成爲世界最大原油進口國之後,又超過日本成爲世界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預計2019年,中國油氣對外依存度還將繼續上升。

  韓曉平認爲,不進行油氣改革,天然氣難以發展。日前,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永生在兩會期間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組建國家管網公司有利於能源領域國有資本做大做強,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油氣體制機制改革,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比較成熟的是油氣管道管網改革,管住中間,盤活兩頭也是體制機制改革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舉措;我們認爲這也是提高發展質量,提高運行效率,保證國家能源安全非常好的一個舉措。”馬永生說。

  同時,對於國家管網公司的成立時間,中國石油集團董事長王宜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國家管網)公司的成立將按照石化改革的統一部署進行,目前我們正在論證符合實際的成立時間。”

  據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去年底發佈的《2019中國能源化工產業發展報告》預測,國家管網公司有望在2019年成立,新成立的國家管網公司將順應我國現行國企改革思路,由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新管網公司將三大石油公司剝離的管道資產轉入後,將謀求資本化、證券化,通過上市廣泛引入社會資本,加大管網投資建設力度。

  中國石油老大“得與失”

  “官網剝離出來後,中石油上市公司還會控制部分股權,產生的收入還會進入上市公司,此外,沒有中游限制,中石油可以將更多的資金用於上游勘探開發,中國對外依存度高,也有投入不足的原因,如今就可以專心致志進行上游勘探開發。”就剝離管網對於中石油的影響,韓曉平如是說。

  中石油在中國油氣長輸管道方面的不可撼動的絕對地位。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國內油氣長輸管道總里程累計約爲13.31萬公里,其中,中石油國內運營的約佔總里程65%,中石化佔比在15%,中海油的管道里程最短,且主要集中在天然氣領域。

  劉廣彬表示,對中石油的影響短期內肯定是存在的,中石油的天然氣業務,整體不是特別樂觀,處於虧損的狀態,但管道運營板塊是其天然氣業務中最爲盈利的板塊,每年的盈利水平在100-200億元左右。“將管道從中石油剝離出來,對於中石油而言,相當於割肉,如果將這部分拿走,中石油天然氣板塊虧損可能更爲嚴重。”劉廣彬認爲。

  劉廣彬進一步言及,“中石油也可以更好的去利用國家管網公司平臺,此前中石油雖然已經佔據了國內60%以上的市場份額,但有一些地方仍是鞭長莫及,如東南沿海地區,中海油的液化天然氣所佔市場份額更大,更具有話語權的,西南地區中石化的話語權也很強,成立國家管網公司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並不僅僅意味着中石油失去60%的管道市場份額,同時也擁有對另外剩餘市場份額進一步挖掘的可能性。”

  對於國家管網公司今後是否會在成立之後迅速開始運營工作,韓曉平認爲,三桶油方面的管網管理、運行也會一同剝離,相關管網的人員調入國家管網公司。“國家管網公司的成立鋪墊時間很長,人員的調動也在實現考慮範圍內,到新單位如何開展工作都會事先有所考慮。”韓曉平還表示。

  劉廣彬則表示,現階段,直接就由國家管網公司這套全新的班子接手全部的管道運營業務有一定的困難,管道運輸、運營調度尤其是調度環節,在中國整個市場一直是急需提升的環節。

  劉廣彬分析,“中國天然氣市場每年出現供需缺口時,並非中國的供應量跟不上,而是由於局部地區、局部時間經常會出現極大的峯谷差距,暫時沒有找到恰當的解決方案,最考驗的就是調度能力,能夠果斷將一些相對富裕地區的天然氣提前儲備好或準備好運輸到存在缺口的地區,做好預警工作,需要一批有相當豐富工作經驗的工作人員、有宏觀或大局意識的領導來操作才能夠實現。“

  “國家管網公司成立初期,可能還是先以調研學習爲主,接手業務應該是一部分、一部分推進,先把目前納入到國家管網公司內的管道運營情況、所面臨的市場環境、未來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摸清楚,然後全面接手業務可能會更具可行性。”劉廣彬認爲。

  對於下游用戶更關心的問題,國家管網公司是否能夠抓緊將管道租賃業務打開。劉廣彬認爲,打開管道租賃業務應該需要更長時間。“國家管網公司的優先業務應該是保供,此前發改委的文件中也提及,在管道運輸能力富餘的情況下再考慮開放租賃等,所以先把保供工作解決,甚至經歷一個冬季保供考驗,再說租賃問題也不遲。”劉廣彬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