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為什麼是「故壘西邊」?答:這是因為蘇東坡當時寫這首詞時,所處的位置而言。在蘇東坡的這首千古絕唱中,「故壘」指的是過去遺留下來的營壘,或叫歷史遺留下的古軍營舊址遺迹。當時蘇東坡曾為這首詞寫過序言,後在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二十八載錄,東坡語:

」黃州西山麓,斗入江中,石色如丹,傳雲曹公敗處,所謂赤壁者。或曰非也,曹公敗歸由華容路,路多泥濘,使老弱先行踐之而過,曰:』劉備智過人,而見事遲,華容夾道皆葭葦,若使縱火,吾無遺類矣。`今赤壁少西,對岸即華容鎮,庶幾是也。然岳州復有華容縣,競不知孰是。今日,李委秀才來,因以小舟載酒飲於赤壁下。李善吹笛,酒酣,作數弄。風起水涌,大魚皆出,山上有棲鶻,亦驚起。坐念孟德,公瑾,如昨日耳。」

這就是作者自敘當時寫這首詞的背景。從中可以讀出,作者蘇東坡對於黃州之赤壁是否三國時赤壁之戰古戰場的真實性是有疑問的,因為作者之前曾遊覽過岳陽樓,在岳州即現在的岳陽市也曾記得有個華容縣。所以,作者在寫這首詞時他巧妙的用了:「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這裡「故壘」是實景寫實,它就在赤壁下作者與李委秀才飲酒的小舟不遠之處。而「故壘」西邊的古三國火燒戰船之處及對岸的華容鎮,是聽別人說就是「三國周郎赤壁。」這給後人考證留有餘地,應為虛寫!完畢。

謝邀。


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受烏台詩案牽扯,被朝庭貶至黃州任團練副使的蘇東坡,離開風暴中心宋京開封已兩年有餘了。曾經了官場險灘、暗礁、九死一生的蘇東坡,終於在一個相對平穩的環境中淡忘了仕途上失意,在山水間豁達著自己的心境。

於是在故壘西邊,人道是(可能是黃州的人道是吧),三國周郎赤壁的地方睹景生情,因情懷古,遙想公瑾,感慨人生!

當然,博古通今,詩、詞、書、畫自成一家的蘇軾是明曉三國周郎赤壁古戰場的,而詞中所說的赤壁是不是真戰場已不是很重要了,只不過是詞人利用了此磯此景,引來了綸巾周郎,藉手風流人物,都將被江浪淘盡,來嘆人生如夢,人生無常的歷史輪迴。

作者少年及第,滿腹經綸,政治上負有遠大抱負,而又胸懷天下,心系蒼生,正是雄姿英發,揮斥方遒的年華。迫切希望能夠像歷代英雄豪傑那樣有一番作為,能夠建功立業,名留青史。然而由於政見不同,新舊黨派之爭,屢受異己排斥、打擊,不容於朝堂,遭人污陷、迫害,身陷囹圄,以至於空有報國之志,卻無報國之門!

年輕時在讀這首詞的時候,常折服於其語意的精妙,詞的豪放,磅礴。今天,重溫赤壁懷古,漸漸明白了作者心中隱隱的寂寥!

故壘西邊:真正赤壁古戰場在湖北蒲圻,它在黃崗赤壁磯東面,所以才有蘇軾的故壘西邊,人道是這種觀點!


 謝邀,故壘西邊為古戰場營壘的西邊。如果吃透某一句詩詞的含義還需聯繫上下文的事件與情感的抒發以及作者寫作此詩詞的背景。全文如下: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此詞寫於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兩年之餘,游黃州城外的赤壁所作,一名「赤鼻磯」。而三國古戰場的赤壁,文化界認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縣西北。也不必過於糾結地點的真與假,如若真的有感而發,懷古傷今,何時何地皆可。全詩格調高遠深邃,氣勢磅礴,為詩詞界懷古傷今的佳作。描寫周瑜的英姿風發,在赤壁以少勝多,大敗曹軍,可謂一時舉世無雙。而反觀自照,未老先衰、壯志難愁、身不由己。一句「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流露出無限的悲戚愁苦與無可奈何,遂寫出人生如夢,皆為虛幻。看似曠達,實則無可奈何。


?????烏台案:蘇軾被關1O3天……蘇軾被改革派關押在烏台一間一坐頭抬不起來一一躺伸不直腿的犬舍里……只能白天黑夜,窩著腰苟且偷生……且營養不良……不久一一得了骷髏病一一即老年性的羅鍋腰……

貶去黃州的路上又摔瘸了腿……

所以,黃州之時是一一蘇軾人生最不願一一會友遇故之時……

懷古念昔一一羨慕和一一忿忿不平一一籠罩在其內心………

這種背景下,其創作了這首千古流傳的……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這首詩詞……

同期,蘇軾還創作了一幅貌似非昔的一頁繪畫《木石圖》……

〈2018年佳土得以4、6億拍出,不日將捐回故宮〉

這幅繪畫《木石圖》也更能影視出其一一悲憤不甘衰老之心……

嗚呼一一英雄已故……

見我為其《木石圖》賦詩一首……

《頌~蘇軾*木石圖*》

[原創]

木石卷天舞,虯擲蹣跚身。

蒼穹煉獄影,嘯迎日月悲。

佝僂殘孑禿,碾壓萬古美。

<李恭覺~2018年11月30日於北京>


蘇東坡當時是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市),蘇東坡游赤壁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年的名篇,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故壘西邊」是指,在古老的營壘遺址西邊,是三國時期周瑜打赤壁之戰的地方。其實在湖北黃岡,武漢,咸寧一代有幾處都叫赤壁的地方,應該是當時蘇東坡不能確定赤壁大戰的詳細地方在哪?現在研究表明赤壁舊址在現在的湖北赤壁市。


一一這首詞是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時游赤鼻磯所寫的懷古抒情的傑作。詞中借緬懷三國時江東周瑜破曹軍的故事。感嘆自己空有報國之心的壯志,卻無法實現的苦悶心情。這首詞中,景色、人物、思想感情融合在一起,構成了完整的形象。意境開闊,感情奔放,充分體現了蘇詞的特色。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詞分三層意思。第一層意思開頭寫赤壁的景色,接著寫周瑜的戰功藉以言志,最後寫作者的感概。一一"故壘西邊″,"故壘″,指的是當年周郎破曹的戰場。"西邊″,作者所游的赤鼻磯並不是周瑜破曹的地方,赤壁大戰是作者遊歷所在地赤鼻磯的西邊。因而作者用"故壘西邊″說明了自己遊歷的位置和當年開戰的地方。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周瑜為吳國將領時,只有二十多歲的妙齡,赤壁以周瑜得名,故稱"赤壁周朗″。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這首詞,作者既歌頌了周郎的雄才大略,英氣勃發,從容閑雅,"笑談間″地曹軍的船艦燒毀,取得了赤壁大戰的勝利,又抒發了自已內心的情感,是千百年來懷古抒情的絕唱,為讀者所喜愛。


因為蘇軾的這首詞是在黃州赤壁寫的,而非赤壁之戰時的那個赤壁,蘇軾知道這個情況,所以說「故壘西邊」,也就是指古時的那個遺址是在西邊。

赤壁向來有「文武」之分。武赤壁就是指赤壁之戰發生的地方,在湖北省蒲圻市(今赤壁市)境內。而文赤壁指的是蘇軾寫這首詞的地方,在今湖北省黃岡市境內。


大概是因為與前文的『』大江東去『』……中的『』東『』字形成照應,所以此處說『』故壘西邊『』……『』西『』字或許並非實指。這樣避免了前後語義的重複,在語言的運用上更顯得和諧優美。


因為蘇軾的這首詞是在黃州赤壁寫的,而不是赤壁之戰那個古戰場的赤壁。黃州赤壁(文赤壁)在東,古戰場赤壁(武赤壁)在西,所以蘇軾說「故壘西邊",也就是指古時那個赤壁遺址在西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