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我來談談!說起二戰德軍配給的巧克力,那必須是Scho-Ka-Kola巧克力。這個名字是不是很拗口,其實是德語中「巧克力」、「咖啡」和「可樂果」三個詞的字母縮寫的組合(Schokolade–Kaffee–Kolanuss),同樣也表示了這種巧克力的主要配方。

Scho-Ka-Kola是二戰德軍的標配軍用巧克力。

Scho-Ka-Kola最重要的特點有兩個:其一是包裝辨識度很高,從誕生之初就採用扁圓形金屬盒,內裝兩片圓形巧克力,酷似唱片,每片重50克,沿著巧克力表面預製的紋理可以輕鬆掰成8小塊,總共有16塊(戰後生產的版本出廠時就切成小塊);其二是咖啡因含量特別高,其比較典型的配方是58%的可可粉、2.6%的咖啡粉和1.6%的可樂果粉,咖啡因含量為0.2%,而普通巧克力的咖啡因含量不超過0.1%,所以Scho-Ka-Kola具有非常明顯的提神功效,據說四塊巧克力相當於一份意式濃縮咖啡,六塊巧克力相當於一杯250毫升的咖啡,這是德軍選擇其作為軍用口糧的重要原因。

戰後生產的Scho-Ka-Kola黑巧克力,沿用扁圓形金屬盒包裝和兩片裝圓形外觀。

Scho-Ka-Kola是柏林希爾德布蘭德巧克力廠於1935年開發的黑巧克力,這家巧克力廠是由特奧多爾·希爾德布蘭德創建於1817年,妥妥的百年老店,也是德國歷史最悠久的巧克力製造商。Scho-Ka-Kola於1936年首次面世,正好剛上柏林承辦奧運會,於是希爾德布蘭德將其標榜為增強體能的「運動巧克力」推向市場,借著奧運會的良機迅速走俏,受到廣泛宣傳,風靡德國,大受歡迎。

1936年柏林夏季奧運會現場,Scho-Ka-Kola藉助奧運會打開了市場。

在柏林奧運會期間推出的Scho-Ka-Kola「運動巧克力」,由於產量稀少,目前已經成為備受收藏家追捧的珍品。

Scho-Ka-Kola吃起來苦中帶甜,口感清爽,帶有淡雅的香氣,兼有提神功效,這種好東西自然逃不過正在迅速擴張的德國國防軍的眼睛,將Scho-Ka-Kola列為軍用食品。希爾德布蘭德於1938年開始向德軍供應Scho-Ka-Kola,最初的用戶是德國空軍,主要提供給飛行員,幫助他們在長途飛行和夜間飛行時保持清醒、提高警惕,同時也作為海上遇險時的救生口糧。

最初的軍用版Scho-Ka-Kola,盒蓋上印有帝國鷹徽,這個版本的巧克力中可可粉含量為59.5%,後續版本可可粉含量在43%到52.5%之間變動,但無論何種版本咖啡因含量始終保持在0.2%。

隨著二戰爆發,德軍對於Scho-Ka-Kola的需求大幅增加。不過,由於德國乃至整個歐洲都沒有種植可可,巧克力的生產原料屬於緊缺物資,產量不可能滿足全軍的需要,所以Scho-Ka-Kola並不屬於德軍常規配給的軍用口糧,多列入特殊口糧或應急口糧中,優先提供給一線作戰部隊的特別單位,比如飛行員、傘兵、山地兵、裝甲兵、U艇艇員等,以便在艱苦的環境中補充能量、保持體力,提升士氣。換而言之,並不是所有的德軍士兵都能吃上Scho-Ka-Kola。正所謂物以稀為貴,德軍士兵都將吃上Scho-Ka-Kola視為「至高的奢侈」。希爾德布蘭德巧克力廠在1943年遭到空襲破壞,被迫停產,但其他德國巧克力廠仍在繼續小批量生產Scho-Ka-Kola,直到1945年時德軍士兵依然能夠不時得到這種珍貴的配給。

戰前及戰時生產的各種版本的Scho-Ka-Kola巧克力,部分版本在盒蓋中央印上生產年份。

一位德軍士兵在鏡頭前展示剛剛分到手的Scho-Ka-Kola,表情顯得非常得意。

最後談談德國在本土不出產可可的情況如何維持巧克力生產的。巧克力最主要的原料可可出產於赤道附近的熱帶地區,尤其是西非,包括德國在內的所有歐洲國家都需要進口原料才能生產巧克力,而戰爭爆發後,德國遭到盟國封鎖,無法從海外獲得可可原料,其戰時巧克力生產能夠維持原因就在於一個字「囤」,就是依靠戰前進口並囤積的原料繼續生產。在戰爭爆發前,德國非常熱衷於囤積各類戰時可能緊缺的戰略物資,除了可可外,最典型還有兩類,就是鎢砂和咖啡豆,鎢對於德國軍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30年代中德蜜月期間,德國大量向中國提供武器和軍事援助,那都是中國使用鎢砂等戰略物資換來的。二戰德國代用咖啡的難喝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其實德國在戰前就儲存了大量進口咖啡豆,只是一直省著用罷了,據說在1945年投降時盟軍還發現了存有咖啡豆的倉庫。相信希爾德布蘭德正是利用戰前儲備的原料繼續生產Scho-Ka-Kola。戰時Scho-Ka-Kola中可可粉含量的降低也從側面證明了這一事實。

2012年世界可可產量分布圖,可見均集中在熱帶地區,其中西非象牙海岸一國的產量就佔到全球產量的三分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希爾德布蘭德在戰後於50年代恢復生產Scho-Ka-Kola,並且推出了添加了牛奶和果仁的新品種,行銷德國各地,也有少量出口。從2013年起,該公司還按照上世紀30年代的原始配方和包裝推出了復古版Scho-Ka-Kola。如果想體會一下德軍士兵對這種糖果的珍愛之情,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買來嘗嘗。

戰後推出的Scho-Ka-Kola牛奶巧克力,可可粉含量下降到30%,採用藍色包裝,而添加了果仁的巧克力採用綠色包裝。

原創不易,感謝支持,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軍事公眾號:崎峻戰史。


謝邀~小油瓶來回答一下

德國人的後勤補給和他們的裝備一樣的專業

說實話,二戰中的德國人的後勤保障還是相當不錯的,下面是一份1943年德國一線部隊的食品清單:

黑麥麵包:750克 黃油(植物奶油)或者食用脂肪:45克 香腸(生罐裝食物):120克 (有時是熏魚) 果醬或人造蜂蜜:200克 煮過的土豆,蔬菜:750克 肉類:120克 蔬菜或動物脂肪:45克 調料:15克 咖啡豆(有時以紅茶代替):8克 巧克力或糖果:1袋 香煙紙:7卷 煙草:2卷。

我們從清單中可以看出,戰場上的德國人的飯菜種類還是蠻豐富的,除了主要食物全麥麵包 紅腸 罐裝牛奶外,還能有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吃,飯後還能在抽幾根煙,竟然還有奢侈的巧克力供給,看來這樣充分的物質保障才是德國人席捲歐洲的秘密武器啊。

這可比德國人東線的老對手蘇聯兵吃的好太多了。

我們來看一下德國二戰時軍糧 SchoKaKola巧克力

這一罐巧克力有2層,共16小塊

SchoKaKola巧克力是柏林的希爾德布蘭德巧克力廠研製的新款巧克力,希爾德布蘭德巧克力廠也時是德國最古老的巧克力企業。

SchoKaKola巧克力是一款高能量的巧克力,是1936年德國奧運會的時候為高強度的運動員作為功能性增強劑而研發的產品。隨著二戰的爆發被作為德國軍糧,每塊至少含有530卡路里的熱量,在二戰中完美支持了德國軍隊的作戰。

當然巧克力這種奢侈的高熱量食品可不是所有德軍都配給的。

1938年希爾德布蘭德巧克力廠開始為德國空軍供應巧克力,因為巧克力可以幫助飛行員在夜間轟炸任務重保持清醒。他又被稱為飛行員巧克力,當時每一架飛機上均配備一份,作為飛行員海上應急口糧。

後來又作為海軍U型潛艇上的口糧,以便德軍在缺乏糧食時快速補充能量。

1943年以前,陸軍前線士兵們在戰鬥中基本上沒有時間來烹飪食物。

經過前線部隊的多次要求,1943年後勤供應部門才開始供應無需烹飪的方便攜帶和含油高熱量的特殊食物,這些特殊食物包括餅乾、糖果、罐裝巧克力和煙草,而且在陸軍方面只供應一線作戰隊伍。

德軍士兵特別珍惜Scho-Ka-Kola巧克力,視他為戰爭環境下最高的奢侈。

所以整個二戰期間德國士兵的供給量並不是很多

特別是隨著1943年夏天希爾德布蘭德巧克力廠在盟軍對德國的戰略轟炸中被炸毀,直到1950年才恢復生產。

所以希爾德布蘭德巧克力廠生產的巧克力,主要是在1936年到1943年間,依靠德國二戰前囤積的大量的原料,才能保障巧克力的供給。


柏林希爾德布蘭德巧克力工廠能生產出營養豐富,味道可口,吃了還想吃的快速補充營養的巧克力。這家巧克力知名又古老企業,能生產出體育冠軍所必須配備的最有營養的食物,後來供給飛行員,潛水員,前線一線作戰部隊在緊急情況下,才能吃上快速補充營養的最為奢侈品巧克力。在德軍後勤保障有力供應大部隊時,德軍士兵飯菜飲食營養極其豐富,才能迅速提高德軍戰鬥力,讓德軍所向披扉,無往不勝。不過,德軍機械化程度高,訓練好,戰力強,喜歡孤軍深入,孤軍犯險,在後勤跟不上時,忍飢挨餓,缺衣少穿,士兵缺少槍支彈藥,坦克缺乏炮彈燃油……甚至失去重火力配備與支持,猶如羊落狼群虎口,嚴重犯了兵家大忌,被優勢敵人憑藉強大炮火分割包圍殲滅。到這時,飯吃不上,菜也沒吃,湯也喝不上。無論士兵將軍怎麼頑強作戰,人是鐵,飯是鋼,沒吃沒喝餓得慌。要想吃上巧克力這種營養豐富,味道可口的巧克力更難了。要知道,兵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士兵缺衣少穿,吃喝玩樂顧不上,哪有精力和力氣支持高強度戰爭。很多德軍戰士不是戰死的,而是冷死,餓死的。無論德軍部隊和飲食怎樣又怎樣,侵略他國的戰爭,以戰養戰打戰,靠姦淫搶掠過日子,有失軍心民心,不得民心,最終失敗滅亡。德軍侵略他國,燒殺搶掠,不得民心,最終失敗。以人民為敵,絕沒有好下場。邪不勝正,正者必勝。最終,人民,正義,和平必勝,這是千百萬年上億年永遠不變的偉大真理。


成吉思汗從來不佔領他攻打下來的城池和土地,鐵騎過處,屍橫遍野,但是也從來沒發愁過糧草,當一個國家和帝國武力強大到一定程度,一些生產力方面的東西都靠掠奪就可以了純粹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說實話不是太清楚,但是我覺得好多地方都不盛產一種產品,但是卻能吃上這種產品並不奇怪,二戰時期已經形成了全球貿易,商品貨物在全球流動,比如德國的可可有可能是從非洲大路運往德國也有可能,這並不奇怪,

謝謝觀看,希望能幫到你,


德軍後期的很多物資都是人造的,比如橡子咖啡,人造巧克力,人造肉等等……


這個問題之前看《第三帝國的衰亡》沒太注意,也不是很了解,只是姑妄說之——也許和德國在非洲的殖民地有關吧?正常的商業和民用船運應該大多還是有保障的吧?!請大家多多指教!


瑞士中立於是優勢在這裡,德國任何禁止外貿都有瑞士輸出戰略物資,鎳,中國的鎢,橡膠免得被德國侵略,法國和殖民地多數歸德國控制,非洲殖民地屬於法國的自然歸德國,維希政府的友好程度也不讓禁止貿易,


看到各位的回復就想哭,我軍能吃什麼?那個時候國共兩黨的軍隊都窮得要死,若我們有這樣的武備和後勤,不要說打勝仗,日本人也不會來。


謝謝邀請

戰前德國就囤積了大量各種原料.還有就是佔領區各個國家也有原材料,開戰後實行的的配給制度.士兵優先保障.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