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智彥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夾娃娃機熱潮呈現當地社會經濟縮影,以台灣來說,台灣「內需型經濟衰退」,年輕人對社會與未來發展充滿著不確定性,缺乏長期追求目標,在政治環境鬱悶、經濟前景不佳的條件下,藉由夾娃娃得到成就感,夾到娃娃後,可以得到周邊觀眾英雄式歡呼,同時又有附加價值,可將娃娃送給友人、上司等,營造人際關係。 

 

黃智彥強調,以前人們追求穩定薪資,現在人追求多元所得,不再嚮往安定工作;老一輩追求功成名就,現在人則是追求小確幸,再分享給小部分群體,時代現象的轉變,也促成夾娃娃現象。 

 

經營夾娃娃機真的能賺錢?

 

夾娃娃機的經營模式,是先由一名「場主」租下一間店面、購入娃娃機台、代幣機等,接著招收「台主」,場主以每台、每月3000至6000元價格,轉租給台主,再由台主各自經營機台。也就是說,一間夾娃娃店中,不同的夾娃娃機可能由不同的台主負責,而台主就是這個機台的老闆,可以自行決定夾娃娃機裡面放的產品,之後要定期查看機台狀況,收銅板、補充商品等。

 

若以每台機器每月5000元租金計算,每個月場主可回收15萬元,加上場主通常都會與台主簽訂半年契約、1個月的押金,成本低、回收快,吸引許多投資客。而夾娃娃機要賺錢,台主創意也很重要,商品從最原始的娃娃、3C產品,到蔬果,女生電話,甚至連軍隊招募人才都用夾娃娃機當噱頭。

 

但如果場主不懂得經營夾娃娃機台,加上台主大多沒有經驗,沒人帶領的話很難賺到錢,難賺到錢就讓機台難夾,惡性循環下,這個場很快就沒人想來,台主退台、場主也賺不到錢。

 

但黃智彥也說,因為門檻很低,很多剛出社會的年輕人都想要投資,按照「擦鞋童理論」(即當擦鞋童都在討論股票,就表示股票已經過熱),夾娃娃機的產業已經過熱,必須要靠提升科技含量因應,否則很快就會退燒。 
 

部落客威爺也曾表示,夾娃娃機扣掉「產品成本」之後的收入,每個月大概可以賺2000至6000元,但每個月落差大,賺的錢也不包含機台老闆的「時間與勞動成本」,這錢不好賺,但至少可以用相對較低的成本,賺到一個「創業的經驗值」。

 

 

 

 

 

 

相关文章